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202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构造--教学大纲-修改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动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大纲说明机动车构造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机动车构造主要讲述国内外现代汽车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同时还对汽车的新结构、新技术和新理论进行了介绍,为学习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大纲的适用对象是交通管理、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专科教学参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现代汽车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为学习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等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当

2、使学生达到: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技术、新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由于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课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前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又涉及到的内容,在授课时应适当地再补习一些知识。本门课程的实用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在理论教学阶段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以便增加学生对零部件和构造的感性认识。适当组织学生到汽车修理厂参观实习,使学生建立基本的概念。教学形式采取课堂面授、观看音像资料、参观实习、作业练习、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本大纲是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在参考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3、,结合本校教学特点和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由高万云编写。课程编号:088005授课对象:本课程授课的对象为交通管理、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课 时:60学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总课时:60课时,讲授50课时,其他8课时,机动2课时)绪 论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了解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我国汽车工业概况,掌握汽车的类型及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掌握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和技术特性,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是汽车的发展与我国汽车工业概况,现代汽车的类型及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和技术特性,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国产汽车类

4、型及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和技术特性。难点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一节 国内外汽车工业概述一、 汽车发展简史二、 国外汽车工业现状简介三、 我国汽车工业概述 第二节 汽车的总体构造及主要特征参数一、 汽车的总体构造二、 汽车的分类三、 主要特征参数第三节 汽车的行驶原理一、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二、 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掌握发动机一般构造,熟悉其术语;了解四冲程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和熟悉两者之间的特点,了解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和其优缺点;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和类型,熟悉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了解

5、发动机性能指标与性能特性。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一般构造及术语与计算公式;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的优缺点;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的类型,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性能特性。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类型、型号编制规则;难点是发动机一般构造及术语,四冲程和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性能特性。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总体构造一、 四行程发动机总体构造二、 二行程发动机总体构造三、 发动机技术术语四、发动机编号规则第二节 发动机工作原理一、四行

6、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二、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三、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受力情况;掌握机体组中各个零件的构造特点和功用;掌握连杆组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材料、构造特点、加工生产方法;掌握曲轴飞轮组中的曲轴、飞轮的作用、材料、结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与组成、工作条件及受力分析,缸体与曲轴箱,气缸与气缸套,气缸盖与气缸垫,油底壳、发动机的支承、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扭转减振器。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汽缸套、汽缸盖、活塞、活塞环、曲轴构造;难点是缸体结构形式。第一节 概 述一、功用与组成二、工作条件及

7、受力分析第二节 机体组一、气缸体与曲轴箱二、油底壳三、气缸与气缸套四、气缸盖与气缸垫 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一、活塞二、活塞环与活塞销三、连杆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一、曲轴二、扭转减振器三、飞轮及发动机支撑第三章 配气机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掌握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了解凸轮轴传动方式,掌握气门间隙的作用和大小;了解配气机构的零件和零件组组成、结构特点、材料;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配气机构的功用及分类,配气机构的布置型式与工作机理,几种型式配气机构的比较;凸轮轴的传动方式,气门间隙;气门组、气门传动组的主要机件和工作机理;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图、配气相位用于对发动机

8、的发火正时和调整气门脚间隙。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和结构特点;难点是几种型式配气机构的比较,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主要机件和工作过程,配气相位。第一节 概述一、功用与分类二、配气机构的组成与工作过程三、气门间隙第二节 配气相位一、进气门的配气相位二、排气门的配气相位三、气门的叠开 第三节 气门驱动组主要机件一、凸轮轴及驱动装置二、气门挺拄与推杆三、摇臂与摇臂组四、双气门的驱动装置 第四节 气门组的主要机件一、气门及气门座二、气门导管与气门弹簧三、气门间隙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了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熟悉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掌握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

9、燃烧过程;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熟悉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了解现代化油器结构、工作过程,了解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化油器结构特点和工作情况,掌握汽油供给装置的滤清器、油泵的作用、结构特点;了解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消声器的作用、结构。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与组成;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现代化油器作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汽油供给装置的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的作用、结构型式、主要构造和工作机理;空气滤清器的作用、类型、构造特点;进排气岐管及排气消声器的作用;了

10、解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化油器结构特点和工作情况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汽油机燃料系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现代化油器结构形式;难点是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第一节 概 述一、 汽油机燃料系的作用几组成二、 汽油的供给装置三、 空气供给装置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一、 简单化油器二、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三、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四、 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 第三节 现代化油器的基本结构一、 主供油装置二、 怠速装置三、 加浓装置四、 加速装置五、 起动装置 第四节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一、 最佳空燃比的获得二、

11、 喷射系统的分类三、 典型喷射系统的组成四、 传感器与电元件的机构原理第五节 进、排气装置与排气消音器一、 进、排气管的作用与安装二、 进、排气管的排列方式三、 排气消音器四、 排气净化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和组成,了解进气增压的作用及工作过程;了解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和燃烧室类型与结构形式;了解喷油器的功用组成和工作情况;掌握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了解调速器功用和分类,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滤清器、输油泵等辅助装置结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与组成,进气增压的主要作用,增压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存在的新问题;混合气的

12、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四个阶段及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及技术要求、工作过程;喷油泵的功用、结构型式、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功用、分类和工作原理;柴油滤清器、输油泵的作用、结构。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构造特点;难点是混合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喷油泵的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工作原理。第一节 概 述一、 柴油机的特点二、 柴油机燃料系的功用与组成第二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一、 可燃混合气形成的特点二、 混合气形成的方法三、 燃烧室结构第三节 喷油器一、 喷油器的功用和要求二、 喷油器的分类三、 喷油器的工作原理第四节 喷油泵一、 喷油泵的功用、要求及分类二、 柱塞式喷油泵的工

13、作原理三、 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和构造四、 喷油泵的驱动五、 调速器第五节 柴油机燃料喜的辅助装置一、 柴油滤清器二、 输油泵第六章 润滑系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了解润滑系的作用及发动机的润滑方式,掌握润滑系的组成和油路;掌握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的作用与结构,了解机油散热器、机油标尺的结构;了解曲轴箱通风的目的与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润滑系的作用,发动机的润滑方式及润滑系的组成及主要装置,润滑系的油路;机油泵的作用、工作原理、主要零件,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分类、结构及工作,机油散热器的作用、分类、结构,机油标尺;曲轴箱通风的目的、方式。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典型润滑系组成及主要机件结构形式,曲轴箱

14、通风方法;难点是发动机润滑油路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第一节 概 述一、润滑系的作用及组成二、发动机的润滑的方式第二节 润滑系的工作原理一、汽油机润化系的油路二、柴油机润滑系的油路三、润滑系工作过程第三节 润化系的主要机件一、机油泵二、机油滤清器三、机油散热器四、曲轴箱通风第七章 冷却系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了解冷却系的作用、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掌握水、风冷却系的组成;掌握水冷却系水套、水泵的作用和构造,了解风扇、散热器、冷却液与膨胀水箱、节温器、百叶窗、风扇离合器的作用与构造。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冷却系的作用,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水冷却系的组成及主要机件,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风冷却系的组成;水冷却系主要零部件;水套、水泵、风扇及风扇皮带、散热器、冷却液与膨胀水箱、节温器、百叶窗、风扇离合器。了解空气冷却系的特点。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强制式水冷却系的组成,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水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构造形式;难点是水冷系的组成和水泵构造。第一节 水冷系一、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二、水冷系主要机件构造三、冷却液第二节 空气冷却系第八章 汽车传动系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了解传动系的功用,掌握传动系的组成及布置型式;了解离合器的功用和对离合器的要求、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摩擦片式离合器的结构、离合器的操纵机构;了解齿轮传动的变速原理,掌握变速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