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与友人书》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671851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炎武《与友人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顾炎武《与友人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顾炎武《与友人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炎武《与友人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炎武:与友人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13)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14,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15之好学也。”夫以 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16乎?” 字词注释:1选自清代顾炎武与友人书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方;地方。指某地。 染:沾染。习染:染上某种的习气。域:地方穷僻之域:形容贫困偏僻的地方。资:盘缠、资费、费用。无马

2、车之资:不具备广结交友的条件犹当:还应当。并且应当。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犹当博学审问:进行广博的学习,详尽的考究稽:探究,考察,相合。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与稽:进行探讨庶(shù)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13济:帮助,有利,有好处, 14邑:地方15丘:孔子16勉:勤勉,努力。 原文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

3、有路费(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探求(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对着墙壁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勉励自己吗?  【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体会到: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流,限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或学习效果不佳;反之,我们的思维会因在交流中受到启发而变得越发灵活

4、,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三个方面谈“做学问”】1.仔细并且刻苦钻研究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 2.要与旁人交流; 3.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伤仲永: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强调做学问要 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伤仲永: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与友人书: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 顾炎武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16131682 年),江苏昆山人。名绛,字忠清,字宁

5、人,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他出身名门,少年时读书勤奋,十四岁考中秀才。青年时时常议论朝纲,主张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少耿介绝俗,与归庄交好,其族为江东望族,嗣母王氏,养母王氏未婚而夫死,十六岁未婚守节,抚育他成人。他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性情耿介,不谐于俗,唯与同里归庄(玄恭)为挚友,时有“归奇顾怪”之谓。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的思想给后世学者很大启示。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观点。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他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