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71044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实验小结标准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实验专题u 杠杆实验: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若其调到头后,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 _ 向_调,直到杠杆在 位置 为止。若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则可在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调节杠杆平衡的目的是 。答:左 平衡螺母 左 水平 平衡 右 减小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并且便于测量力臂2、如图所示,小华同学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测量力臂,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答:增大拉力(或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钩码向左移动)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等距,杠杆自重不计),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2、衡,小张在A处应挂 个1N重的钩码,而邻组的小强在B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也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 ,大小为 N。本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答:2 竖直向上 1.2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某次测量中,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处。答:右 D5、如图所示,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去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 个;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答: 2个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6、若弹簧测力计

3、完好无损,却发现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发现原因可能是 。答:弹簧测力计没有向下拉7、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答:变大 该力的力臂变短了(此时的力臂不是OA了)8、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本题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若保持左侧第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平衡。 答:

4、D 29、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答: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相加;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不能有任何人为设置的规律;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10、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的4只钩码每只质量都是50g,在图示情况时,杠杆AB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2.80N设F1的力臂为l1,F2的力臂l2,则l1 /l2= 若在杠杆左端钩码下方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新调节弹簧秤对杠

5、杆右端拉力的方向后,使杠杆AB再次恢复水平平衡,则这时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的乘积应是未增加钩码前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乘积的_倍答: 7/10 5/415、(08年大连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理由是:_。 (3)使杠杆在倾斜

6、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端将下沉。答:(1)左 (2)不能得出探究结论);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1分) (3)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实验方案好,便于测量力臂(1分)(4)右(1分)u 滑轮实验: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列几个表所示,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这个实验使用的

7、测量工具是 和弹簧测力计,实验时,应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绳子自由端的_的大小;同时用_测出钩码升高的高度。 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 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 若要研究滑轮组机械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_(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 分析乙、丙两种滑轮组各自将同一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时的优缺点_ 若题目中没有指出三次试验各自是由哪个滑轮组做的,那么你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答:83.3% 72.7%; 刻度尺 匀速 (竖直)向上 拉力大小刻度尺;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越高;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同一 、不同;乙的机械效率比丙的高、物重太大时,乙提不起来、丙比乙省力;看s/h的值,它即为吊动滑轮的绳子数;2)小明用滑轮组进行了四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其中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_,若前三次试验都是通过图甲所示滑轮组做的,则前三组数据中仍然有一个错误记录,它是_,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 _ 。在第一次试验中,当动滑轮重为 N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6N重的钩码刚好不省力.当保持此动滑轮重力不变,物重从6N开始逐渐变大,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范围_ 答:10cm或20cm 5cm或18cm 滑轮组的机械

9、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12N33.3% 100%)3)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其做法是为了控究_ _。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得到的结论是_ _.若实际计算得到的机械效率并不相同,则原因可能是_。提升机械效率的实质就是增大有用功,_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答: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相同 做的有用功相同,做的额外功也相同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造成测量的力不准确或者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减小4)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

10、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指出表格中不合理的地方,理由是_,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若小军想测定“各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通过下列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否充分?原因是什么?若把“各种”俩字去掉呢?答:平均机械效率一栏不合理,物重发生改变时,机械效率已经发生改变,求平均机械效率无意义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速度无关 不充分 因为他只采用了一个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应该换用不同的滑轮组再进行实验,结论就会更可靠 充分5)兰兰和芳芳分别做了该实验,实验记录分别如下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归纳她们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_答: 83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11、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无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无关,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6)小聪同学在本实验中预设的实验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按照左图组装滑轮组,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G/Fn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再按照右图组装滑轮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比较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只与物重有关。指出实验方案有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答: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在匀速运动过程中读数;

12、探究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时,换用了不同的滑轮组,应用同一个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得到的结论是只与物重有关;u 斜面实验:1、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中,小强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简图及所得实验数据如下所示:1)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如图所示)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答:弹簧测力计2)在试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使其做 运动。 答:匀速直线3)实验时,可以通过移动木块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要向 移(选填“左”或“右”); 答:右4)“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量,能通过可测量量求出摩擦力吗?”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对于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在拉力F作用下(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使重为G的滑块沿斜面匀速移动时,滑块受到的摩擦力f的数学表达式(斜面的长L和斜面的高h均为“可测量”量)_。当完全忽略摩擦力时,拉力大小为 。下列四个图中,你认为哪个图能正确表示此时拉力F与板长L的关系? 。答:向上拉 f=F-Gh/L 或者 向下拉 f=Gh/L-F F=GH/L B5)此探究实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