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669817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制度的作用: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分析框架):不完全信息假设。(交易双方所获信息可能不等,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有限理性假设。(要更深刻的理解现实世界的制度与运行,就必须承认人们只有有限分析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个人主义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坚持认为任何组织的集体行动不能像个人那样简单套用效用最大化假设,而是在微观环境下,研究他们的互相影响)机会主义假设。(即人们的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的倾向)第二讲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之间所发生

2、的的产权的转让。交易的类型:康芒斯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诺斯人格化交易、非人格化交易内部交易、外部交易产品的交易、要素的交易第三讲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和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产权的内涵:产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具;产权是关于财产使用的制度;产权是附着在财产上的一系列权利的集合。总来来看,产权作为一种排他性的权利,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制度;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不存在至高无上的无限制地使用财产的权利(约束性)。产权的基本属性:排他性、可分割性、可交易性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激励和约束功能;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功能。产权的起源:指的是人类

3、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变化。产权的形成机制:贝茨构造了一个以博弈分析为特点的、关于产权制度形成机制的分析模型。谈判合作前谈判合作后家庭Y家庭Y侵犯不侵犯侵犯不侵犯家庭X侵犯( 4 , 4 )(18 , 2 )侵犯( 4 , 4 )( 0, 0 )不侵犯(2 , 18 )( 10, 10 )不侵犯( 0, 0 )( 10, 10 )总之,产权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从无到有,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博弈形成相应共识的过程。产权的类型:私有产权(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共有产权(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集体产权(产权的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

4、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政府产权(产权由政府拥有)、公有产权(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第四讲科斯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科斯第三定理: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交易费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交易活动所需的费用,即经济主体之间为进行产权的转让所需的费用。交易费用的分类:谈判前的准备阶段的费用、谈判与契约签订的费用、契约签订后执行契约的费用

5、。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交易的因素(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竞争对手的数量);人的因素(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外部性的治理:传统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是:管制、征收庇古税VS新的方法:污染许可证交易制度。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例如:限制排放的污染数量;强制企业采取某种技术来减少排放量)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例如:矫正性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第五讲契约:在自愿的基础上,交易双方为了进行交易而达成的协议,这个协议中交易双方分别承诺了各自的义务,并规定了作为交易标的具体的产权。契约的作用:降低社会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使交易得以达

6、成的努力。契约的类型:古典契约(一切都在契约中以毫无争议的文字形式说明)新古典契约(筹划时留有余地;具有灵活性)关系性契约(始终贯彻“适用性”原则,灵活性强,且一般不需要第三方加入)契约治理结构:市场治理、三方治理、双方治理、统一治理交易、契约与治理结构的匹配:投资特征非专用混合专用频率偶然市场治理三方治理(新古典契约)重复(古典契约)双方治理 (关系 统一治理契约)第六讲“委托-代理”关系:当交易的一方,将需要完成的某一项任务交给另一方,并给对方以相应的报酬时,我们认为,双方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行事的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

7、类型:道德风险(事后行为);逆向选择(事前行为)“委托-代理问题”解决方法:充分信息MBO收购内部控制报酬激励机制完全契约理论:在“可证实”前提下,以第三方裁决作为契约最终的治理安排,以此为主线设计相应的契约条款,认为契约的执行不是问题。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不可证实”的前提下,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关系的维系和调整不能再依赖第三方的维系,而是更加重视交易双方的相互依赖和行为的互动性。不完全契约理论产生的原因:有限理性、交易费用大于零、机会主义行为。准租金:是指某项资产最优使用者超过次优使用者的价值,它产生于专用性资产。治理结构的匹配问题:交易者将会选择交易费用最小的契约安排和治理结构。“新古典

8、契约”类似于“完全契约”;“关系性契约”则类似于“不完全契约”。第七讲:企业:企业一般被看作一个经济组织,这个组织购买生产要素,组织产品生产,并把产品销售出去以赚取相应利润。企业的性质:契约的合约性质契约之网。 “企业的边界”问题:如果将企业作为与市场相并列的资源配置手段,那么企业的性质问题也就是在那些场合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那些场合由企业来配置资源,这就是“企业的边界”问题。纵向一体化:是指由中间产品联结的上下游企业合并为一的现象,即产业链条中相邻的企业合并起来,换言之,是企业边界延沿纵向产业链的延伸。纵向一体化的作用:节约交易费用。要断定纵向一体化是否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判断两种交易的

9、交易费用水平孰高孰低。影响交易费用水平的首要因素就是交易中所涉及的资产的专用性水平。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的“权威”,但不利于企业间中间产品交易契约的“再调整”。第八讲团队生产:指由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照分工合作和专业化的原则组织起来参与生产活动。团队生产的特征: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团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一个人;其产品不是每一参与的资源的分产出之和。团队生产的问题:团队生产优势促使企业组织的存在,但是团队生产的性质天然地产生两大难题“协调”与“赏罚(计量)”激励不足(外部化收益)和约束不足(外部化成本)问题 如何解决团队生产问题:企业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要通过监督来

10、解决“计量难题”。监督者获得“剩余所有权”;培养团队精神与忠诚精神。第九讲契约之网: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之间,相互签订交换契约,从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使用这些要素的生产团队,形成一张“契约之网”。激励相容:指在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激励与约束(1)监督监督者:监督者的激励与约束:赋予监督者以剩余索取权。培养道德文化忠诚、团队精神。(2)监督者如何监督:监督者精心设计的激励契约:实行分成制分成制:指代理人从委托人那里所获得的报酬分为固定报酬和可变收入部分,可变收入部分与代理人工作努力程度密切相关。s=a+bf(x),(x为努力程度,f(x)为

11、产出函数,0b1)资本结构与控制权:企业的金融资本结构不仅决定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决定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当契约不完全时,剩余控制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对企业的行为与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外部竞争压力:经理市场的竞争通过筛选经理机制而对企业经营者产生激励。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则会直接将高效率的企业筛选出来,让其发展;同时又将低效率的企业筛选出去,使其关闭。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其主要形式是接管。第十讲国家:是指以暴力统治为基础的,公众基本认可并服从的,具有强制性公共权力并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各类独立的专业的组织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国家的起源:专业的暴力组织和以其为基础的专业的公共权力机

12、构的形成过程。为什么有国家?技术与需求范围的制约维护了庄园制的长期存在,然而,也是技术和各种资源的相对变化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出现。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社会防止饥饿的保险更为复杂的生存保险国家。成功的意识形态的特征:能够解释历史;具有灵活性;能克服搭便车行为政治市场分为:初级市场、政策供给市场、政策执行市场公共选择:就是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投票机制,对他们所需要的公共秩序、法律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公共产品做出决策,并委派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政治家和官员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诺思悖论”:国家即是经济进步的关键,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唐斯假说”:政治家或政党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与消费者、生产者具有同样

13、的行为动机,他们追求的选票和支持率的最大化。第十一讲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均衡:是指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超过潜在收入,即处于帕累托最优的制度状态。制度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渐进式制度变迁:所谓渐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变迁过程相对平稳,不引起较大的社会震荡,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较好的变迁方式。激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在短时间内不顾各种关系的协调,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制度创新或变革的方式。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单个行为主体总是力图在给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

14、,谋求确定预期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制度安排和界定,一旦发现制度的不均衡,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在一定宪法秩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下的,权利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意愿主要取决于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或力量对比。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也就是,它是由一群人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施的变迁,一般把由国家或集团主导的制度变迁,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产生有哪几种情形?原有的制度安排保存,产生

15、新的制度安排,这样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就增加了新的构成因素,因而各种制度安排的地位也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亡,这样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也发生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演变为新的制度安排,也许它保留了旧制度安排的特征,但已不同于原有的制度安排。原有的制度结构中,各种制度安排的性质、种类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变化,最后整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础性制度的改变也属于制度变迁。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宪法秩序、技术变化、市场规模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宪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现有知识积累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现存制度安排、规范性行为准则、公众的态度、决策者的净利益。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1)形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2)制定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3)确定变迁方案;(4)形成次级行动团体;(5)两个集团共同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