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69809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钱办大事系列:小本养蝗虫(主持人)蝗虫是一个大害虫,它一旦兴风作浪,庄稼、草场就要遭殃。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的状态,假如我们人工养殖这个大害虫,控制它的活动范围,那么它还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进行小本经营的好项目。投资一两千元钱、甚至几百元钱就能把它做起来。河北沧州的白贺兵就是这样。10年前,他用400块钱起家养起了蝗虫,10后的今天,他的蝗虫养殖事业已经做得很不一般了。如今,他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蝗虫养殖技术,这套技术的关键就是投资少。花钱少在于他的大棚与众不同。他一个大棚养殖的蝗虫,搁在别人身上,就得用好几个大棚,这样一算,成本可不一下子就下来了。别人的大棚到底啥

2、样呢?他的大棚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是一般养殖户的大棚,除了种植了供蝗虫吃的玉米外,其它的空地干干净净,在这空地上随处可见蝗虫飞来飞去。而这个,则是白贺兵养殖蝗虫的大棚。大棚里叶草丛生,边边角角都长满了草,没有一块空地是干干净净的,满眼的杂草,甚至很难见蝗虫。这似乎只见野草,不见蝗虫的大棚怎么能养出比别人棚多几倍的蝗虫呢?这秘密就在这满棚的杂草上。(采访)这一棵植物现在长将近半米高,赶到长得再高一点,很多蝗虫感到空间密度太大的时候,很多蝗虫它都爬到这秆子上来了。一棵植物可以增加蝗虫100只,200只这样子,密度不就增加了很多嘛。提高很多单产。在别人家的大棚里,蝗虫只能在地面和四周的网壁上活动

3、,而在白贺兵长满了杂草的大棚里,蝗虫除了在地面和四周的网壁上活动外,这些高高矮矮的杂草秆子上,就成为蝗虫落脚的好地方。白贺兵通过杂草把平面养殖变成了立体养殖,何不种草的大棚相比,养殖数量一下提高了三分之一。(采访)原来最后的成虫,就是我们什么措施都没有加的情况下,一平方米500600只,也就是每平方米2斤,或者2斤都不到。而长满杂草的大棚,同样一个棚里,蝗虫的数量却高出很多。(采访)我采取这种措施以后,每平方米的单产,我提高了8001000个,每平方米将近3斤了。每平方米3斤,这样一算,白贺兵和别人面积差不多的大棚,产量却要高出1.5倍,平均下来,可不就是省钱了呗。这大棚留杂草,还有不少好处。

4、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蝗虫避雨。其实种杂草增产量只是一个副产品,当初白贺兵种草主要是为了应对让人挠心的雨水。那时,白贺兵的大棚和其它养殖户一样,不留杂草。绵绵雨季,就是白贺兵手毛脚乱的季节。(采访)赶到一下雨,地底下特别湿,蝗虫就习惯于往上爬,它只能爬这半边还有那半边,但是蝗虫多,剩下的还得在地面上趴着,地面一湿蝗虫容易受潮,潮了以后容易导致死亡,损失挺大的。这些蝗虫一死,4050%都有可能。所以每次一下雨,白贺兵的心就很紧张,还没下雨,就赶紧召集人急急忙忙地把大棚蒙上塑料布。即便是这样,还是经常有盖不到的时候。(采访)有的时候你盖上了,一场大风就刮没了。有时候半夜下雨不知道,没赶上起来

5、,晚上下雨了不知道,早晨起来一看,蝗虫早上起来就死了。死得不少,死一层。地面上浅浅的积水就是淹没蝗虫的洪水,要躲开洪水,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蝗虫离开地面。但这一念头让白贺兵自己也觉得好笑,总不能把蝗虫架子空气中吧。然而这一想法却让白贺兵跨上了一个理念的新台阶,就是这个理念与他的一次偶然发现、与一株杂草的联手,实现了他让蝗虫离开地面去躲雨的梦想。下雨的时候,蝗虫就钻到那些植物的叶茎底下,有两次下很大的雨,蝗虫也没死亡。那是长在棚里的一株没有来得及拔掉的杂草,是蝗虫不吃、幸运地留下来的一株杂草。正是这株杂草救了这些爬上枝干的蝗虫的命。白贺兵深受启发,在棚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杂草,蝗虫爱吃的当饲料,蝗虫不

6、爱吃的当避风港,从而解决了由于浅浅的洪灾造成蝗虫死伤的大问题。不要钱的草又为白贺兵凭空增加了一块收入。不仅如此,这些杂草还能调节棚内的小气候。(采访)这个东西可以放氧气。里边就不闷了。大棚虽然是用这种有网眼的纱窗扣起来的,空气能够流通,但还存在着蝗虫吸氧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天气最热的7、8月份。几十万只蝗虫在里边同时往外散热,蝗虫散热的热度很大的,也就是说把蝗虫棚内的温度增加几度,这样几十万只,温度达到40度的时候,蝗虫就呼吸不畅,而且吸氧量也不够,导致大批蝗虫窒息死亡。这样,即使有草秆子给蝗虫提供了更多的可以落脚的立体空间,但是吸氧量不足也会导致蝗虫密度下降,而这些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不

7、仅能提供落脚地儿,还能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调节棚内的小气候。蝗虫适宜的环境温度在2535度,湿度在30%40%,现在,有了绿色植物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并且放出氧气,蝗虫在棚里就舒服多了。这些杂草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遮阴凉。现在天气热了,看棚里长这些草,这些草都是蝗虫不吃的,留着它的作用就是,现在天气热了蝗虫找阴凉,在野外就是天气热了需要有个阴凉的地方。你看这里边这底下好多小蝗虫,看这,这底下,这里都有。(主持人)蝗虫不太喜欢炎热的天气,如果气温比较高,蝗虫又没有及时找到一个阴凉地,很容易出现蝗虫死亡现象,这些杂草,正好可以在炎炎夏日为蝗虫提供一片阴凉,蝗虫的成活率提高了,这不也算是多赚了钱吗。

8、 只因为留了一些野草,白贺兵的一个大棚就可以顶的上别人的一个半,留野草这件事,没花费一分钱成本,还省了除草的人工,却给白贺兵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些留着野草的大棚对土地还是有要求的,白贺兵这几年领用废弃的土地建起了养蝗虫的大棚,这些大棚里根本就不长草,这样的大棚怎么样能像长满野草的大棚一样多养蝗虫呢?这是白贺兵的另外一处养殖场,整个养殖场地面都是光秃秃的,根本没有留过草的样子。(采访)因为院子是垫起来的,我是从河底挖上来那个沙,这是河沙土,很细软,根本就长不了东西。这块地是白贺兵后来要扩大养殖规模找到的,原来是个常年废弃的水坑。他把坑填平以后建了养殖场。这里的土长不出白贺兵需要的那种杂草,但这里

9、的蝗虫也面临着天热时挨晒,下雨时挨淋,密度大的时候如何落脚的问题。(采访)后来有一次我就想,它不是喜欢往上爬嘛,我就想我那个柱子从上到下那么多立体空间没用上,我要是给你挂点网子呢。网子挂上了,蝗虫也就有了落脚地。(采访)蝗虫到中午的时候,就全都趴上去了。它有趋光性,热了以后,还有地面一潮了以后,它都往上爬。我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好网太贵,我就拿那些废旧的不用的那些网,全给它挂上了。这些破网子本来就是废物,但是经白贺兵这么一个点子,就都派上了大用场。蝗虫除了可以在地面和四周围的网上落脚,还可以到这一道道的旧网上来。这又增加了棚里蝗虫的密度。(采访)整个一面网,能增加1516斤。挂上网以后,蝗虫

10、生存环境好了,生存空间大了,密度增加了。产量就上来了。可以说不投入,把那些废物利用了。这样蝗虫产量提高了很多,我们收入高了很多。(主持人)挂网只能给蝗虫提供更多的落脚地儿,像吸氧量不足这样的问题还不能解决,所以不如留草大棚养得多,但是比原来不挂网的棚子,产量还是提高了很多。这个小主意,又让白贺兵不花什么钱,在不能长草的地方,找到了因地制宜增产量的新路子。白贺兵为提高蝗虫产量,曾经绞尽脑汁增加蝗虫养殖密度,可有时候他又为降低密度而发愁。因为蝗虫繁殖力极强,变数很大,如果正值繁殖期,密度会迅速膨胀。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它的生命周期在6070天,雌蝗虫的产卵时间有15天左右。看,这只雌蝗虫正很努力把

11、肚子钻进土里去,准备产卵。这个,你看它一动不动,其实它正在很费劲地产卵。(采访)这是一个蝗虫下的蛋。它下的这是一管。这是一个卵块,整个的,一长条。最少4060个。这是一只蝗虫一次产下的卵。在整个产卵期内,雌蝗虫要产卵34次,它总共就会产下120200粒卵。而白贺兵的大棚蝗虫密度一般是1平方米8001000个,他一个大棚有100平方米左右,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采访)我们10万或8万这么多的蝗虫,不可能说全产。有公的有母的。一半公的一半母的,4万乘以个100,多少万出来了。400万。在一个产卵期里,按每只雌蝗虫产卵100粒算,白贺兵一个100平方米的大棚就能产出400万粒卵,而小蝗虫的出生率

12、一般是比较高的。(采访)小蝗虫一出的时候,满棚都是,100平方米的地方能出几十万个,容不下,连脚都放不下去,这么多。但是后来越养越少,到最后收成虫的时候,每平方米也就是在500600只。跟白贺兵同时养蝗虫的,村里村外也有不少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蝗虫最终的产量并不怎么高,而且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少的现象。刚刚繁殖完的蝗虫数量比较多,养到最后是越来越少。刚开始白贺兵还以为是群体增大,蝗虫吃的不好,饿死了。 (采访)原来寻思着这蝗虫没吃饱,就多给它吃东西,吃多少东西,最后还是活不多。看来问题不在吃上,于是白贺兵守在棚里仔细观察,发现蝗虫膨胀期自相残杀的秘密。 (采访)想来想去

13、,最后想还是空间不够。小蝗虫的时候体积小,占的面积小,可能容几十万,但到后期身体越来越大,占的空间大了以后,活不下来那么多了,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它肯定会自相残杀的。所以这又死掉很大一部分。有可能30%,有可能50%小蝗虫出生以后,随着身体逐渐长大,每一周左右蜕皮一次,算做一龄,蜕皮五次满5龄以后,长出翅膀,成为成虫。在这个过程中,每只蝗虫个体都越长越大。如果一直让它们挤在一起自然生长,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自相残食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蝗虫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与其最后让它损失掉50%60%,不如提前给它采取措施,要不就采取分流。就是说这个棚里的密度本来就容不了这么多,我就给它分棚。 分棚以后,存活下来的

14、蝗虫果然增加了很多。白贺兵的收入也增加了。不过这事情说起来容易,真的要做也没那么简单。比如说这迁移蝗虫的时间,最开始白贺兵没怎么在意,但是他慢慢发现,这里头也很有讲究。(采访)中午太热,不行。搞蝗虫这个东西就是不能中午搞,一是人在里头干活热,二来蝗虫在里头它也烦躁。太热了,然后一折腾,它容易死。所以他就在早晨傍晚或是阴雨天,天气不太热的时候迁移小蝗虫。另外,这小蝗虫长到多大的时候迁出来,也是特别需要在意的。(采访)1龄的时候小蝗虫太嫩,任何东西一碰它,不是缺胳膊就掉腿的,容不得挫折。 这个刚才一碰就掉了个腿,这个就比较粗壮了,到了4龄以后,身体比较粗壮了,你看这翅芽,马上就长翅膀了,翅芽就长出

15、来了,再蜕一次皮就可以长翅膀了,它就身体比较强壮,不怕死,这么折腾不怕。一龄小蝗虫不适合搬家,就在强壮的四龄时候搬吧,但白贺兵说也不行。(采访)到4龄期间,这几天采食量就大起来了,随着身体茁壮,大起来了,这几天自相残杀就要开始了。所以按照白贺兵的经验,分棚要在蝗虫出生15天左右的二龄三龄阶段,这时候,比1龄阶段稍微强壮,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也还没有开始。不过,这时候给蝗虫搬家也得多加小心,毕竟二龄三龄的小蝗虫还像小孩一样,比较弱小。为了在分棚过程中不伤着这些小蝗虫,白贺兵又想出了个巧办法。(采访)我们拿塑料布,它是自己蹦过来的,我们是赶到塑料布里头来,我们一兜,兜起来以后,损伤几乎就没有。(主持

16、人)只需要建一个大棚的成本,就可以搞起蝗虫的养殖,留草和挂网,不用花钱就增加了蝗虫的密度,降低了养殖成本,采取分棚措施呢,又可以提升蝗虫的成活率,里里外外算起来,还真是不用太多的成本。其实在养殖蝗虫过程中,还有一个最大的花费就是繁殖环节,白贺兵在这方面上有个创新,它自己发明出了人工孵化器,成本只用了100块钱。这个孵化器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能给蝗虫卵提供恒定的温度。白贺兵所在的河北沧州地区,自然状态下的蝗虫主要在每年5月到9月活动,之后很快就都死掉了,只有虫卵被产在土里越冬,等到来年春天再孵化。这种依靠自然孵化的养殖费用就很高,如果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孵化养殖蝗虫,能卖上高价钱,投入不变,产出高了,这么一算,成本也就降了下来。于是,他让人提前把虫卵挖出来保存在冰箱里,春寒料峭的3月,就在自己家屋里弄个土暖气孵小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