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669608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总复习提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汲取前人的精华,并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历史时期。(2015深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起草的纲领性文件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2015广东)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

2、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 黑人奴隶宣言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奥匈帝国。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经过概况: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大战后期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结束:

3、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性质: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改变世界格局,欧洲衰落,美日崛起。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训:世界性的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2. 凡尔赛和约(1919)和九国公约(1922)一、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的召开:(1)目的:为了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瓜分殖民地。实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2)时间:1919年1月6月,27国参加。(3)主宰会议的三

4、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和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4)主要内容: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补充: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说明弱国无外交。)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根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被英法操纵。(5)影响:协约国与战败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三、一战后

5、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九国公约背景:1922年,为协调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英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其他条约一起形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一战后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问题: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后的战争,如何

6、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如法德)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如美日)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十年后爆发了二战。(2015深圳)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致辞中说:“火药是干的,箭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后来哪一事件引燃“火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三国同盟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德国突袭波兰(

7、2015吉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是()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轴心国集团 D华约集团(2015荷泽)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1) 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2) 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3)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4)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A(1)(2)(4) B(2)(3)(4) C(1)(3) D(1)(4)(2015潍坊)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A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8、 B使得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2015内江)阅读九国公约,得出的结论是()A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C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限制海军军备3. 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9、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参与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3. 巩固措施;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

10、,退出一战。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新经济政策:(改革主义的方法)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

11、破坏的经济。领导人:列宁。 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苏联成立:(1922-1991) 时间:1922年底;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巧记:俄外乌白)三、(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工业:通过两

12、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农业: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四、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2、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1)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2)存在严重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13、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启示: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经济要保障农民的利益。三、补充:俄国名称的变化: 1917年二月革命前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俄;1922至1991年苏联;1991年后俄罗斯。(2015深圳)很多俄罗斯学者和普通百姓认为,不管有什么缺点,“十月革命”都是20世纪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了

14、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2015广东)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点发展重工业一、 十月革命二、 战时共产主义三、 新经济政策(2015贵州)下列选项中,与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相符的是()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斯大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15四川)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1933。(2)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3)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4)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5)范围: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6)危机的影响:广大人民深受其害,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流离失所;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