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69433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法规法规教育教学方针辅导讲座第五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法教育辅导讲座第五讲:2018年宪法及修正案学习解读(二)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法德讲堂”!在上一讲中,我讲述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982年宪法前四次修改情况和2018年宪法及修正案的相关内容,现在继续讲授2018年宪法及修正案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下面开始授课:五、2018年宪法修改内容学习解读第3条: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学习解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

2、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4条: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共修改了2个地方。 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学习解读: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更加完整。 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

3、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解读: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方面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了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被正式载入联合国大会决议,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理念在国际上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我国宪法作上述的修改,有利

4、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5条: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在“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学习解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次在宪法总纲第一条,关于国体的规定当中,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意义非凡。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

5、信。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该说是非常明确的,也可以说是一贯的,之前都是写在宪法的序言中。中国宪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对于理解中国宪法制度非常重要的序言,这个序言一共有13个自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在序言中一共出现过五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我国宪法中规定的是非常明确,毫无疑问的。序言的法律效力是非常明确的。为什么要在宪法的条文第一条中来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

6、的强化、深化和拓展,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大家如果看宪法文本的话,第一条一共有两款,第一款是关于中国国体的规定,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内容,写在第一条中的第一款。第二款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在这句话的后面写入了刚才所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性。第一条具有统领总括的含义,它是跟国体和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党的领导是包括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句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形象

7、的话,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内涵。第三,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时代性。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的表述非常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大家可以看一下,党的领导原来写在宪法序言中,现在写在宪法的正文中,这是第一次。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有的术语,也是第一次写进宪法的条文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时代性。所以,这次修改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定,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强、深化和拓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第6条:宪法第四条第一款。将“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

8、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学习解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7条: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学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

9、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次宪法修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其内涵非常丰富,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软实力、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导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和社会的方向、未来,决定着中国能否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转变。多年来,社会上存在着不少腐朽的思想文化现象,而腐朽的思想观念危害巨大。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清除纠正各种与核心价值观相悖

10、的观念意识,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实现长治久安。二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立足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特征,既具有民族特色、国际视野,又体现现代意识和时代潮流,是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和精确概括。三是充分发挥司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既要靠提倡、靠宣传,更要靠制度、靠法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第8条: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第三款:

11、“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学习解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9条: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学习解读:这次修改宪

12、征求意见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呼吁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这次修宪删去了国家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一种经验总结。既是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出的治国理政成功经验的总结。党的十四大以后,党和国家一直实行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25年以来的伟大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是治国理政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二是一项制度设计。既是使宪法与党章有关领导体制的规定有机衔接起来的制度设计,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制度设计。三

13、是一个政治安排。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制度安排,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的战略安排。宪法这一条款的修改,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有利于保证国家政权机关协调运转和国家体制机制有效运行,有利于组织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所在,也使党总揽全局的核心地位能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项制度、各个领域中。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恢复国家主席职务终身制。应当看到,在党内外有一个广泛的共识,那就是改革开放以

14、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成功解决并将继续有效解决党和国家领导层依法有序更替的问题。第10条: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学习解读:增加这一规定,有利于设区的市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规范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下面接着学习解读与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的11条,主要内容如下:为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完善国家监

15、察制度,宪法修正案在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专门增加了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 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同时在宪法的另外十个条款11处作了相应的修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

16、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学习解读:设立监察委是本次修宪很大的一个亮点,本次修宪一共作出了21条修改,其中11条都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占这么多的内容,足见监察委员会在这次修改宪法的分量。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法的保障。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设置监察机关,是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加强对公权力监督的重大改革创新。监察委员会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