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69052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13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职工薪酬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1、相关定义1.1、价格离散的基本概念 所谓价格离散(Price Dispersion)是指同一类商品的价格分布相对于某一中 心的偏离程度。这里所谓同质商品并非是完全一样的商品,而是指具有同类功能 的产品,也可以是同一品牌或者是同种型号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价格离散主要 由价格离散率来测度。 至于价格离散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所导 致的,或者说是由于消费者很难获取产品价格的相关信息,造成买卖双方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所。因而,人们认为价格离散可以反映市场信息的充分与否,进而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发育的状况。 1.2、多速欧洲的概念

2、差异化机制催生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多种模式的诞生,多速欧洲 (Mul ti一speed Europe)的概念也是这样被谨慎地提了出来,并在一些欧盟条约中 得以体现。”多速欧洲”又可称为”双速欧洲”,是指在成员国日益增多、成员国 差异变大的前提下,在更多的领域想要达成意见一致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尤其 是在安全、财税、司法、军事等牵涉每个国家核心主权的领域,让所有成员国都 保持相同的一体化进度是不可能的。”多速欧洲”作为一种解决此类矛盾的运作模 式被提出并应用。”从马约开始,欧盟领导人事实上认可了”多速欧洲”或 者”差异欧洲”的存在,在实施统一货币和签署”欧洲社会宪章”时就是这样处 理的。8 “多速

3、欧洲”可细化为两种模式,其一是”核心欧洲”模式,其二是”可变 几何形欧洲”模式。9功能主义者在研究欧洲一体化时所提出的”外溢”概念,在 “核心欧洲”模式和”可变几何形欧洲”模式中都能得以体现。即某一部门的功 能合作有助于其他部门的合作,一个领域的一体化将促使更进一步的一体化。亦 即一个部门的合作是另一部门合作的结果,又是另一部门合作的动因。2。 在”核心欧洲”的模式中,假设在欧盟成员国中有那么少数的几个国家对于 一体化的继续深化抱有相同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一体化 的进程,这些国家在原欧盟的框架下建立起新的跨界组织。这一模式下的这几个 成员国可能成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他们在联盟

4、中组建同盟,在超国家层面上建立 新的规制,引领、吸引着欧盟其他成员国向他们的新规制、新组织不断靠拢。 在”可变几何形欧洲”的模式下,并不强调由单个的成员国集团来推动一体 化政策的出台。相反,这一模式涉及到在多个领域内的多个不同成员国集团分别 达成共识,推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一体化进程,几个领域内的一体化进程齐头 并进、互不影响,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间达成合并。在这种可称作”多样的几何 体”的体系中,一体化进程的实际动力不能像过去那样认为主要来自于何种角色, 而应是在所有角色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合力”,同时也应考虑到一体化的许多领 域与事务对一体化进程的巨大动力效应,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推动作用。”

5、采取 “多变几何形欧洲”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政策倾向和关注对 象,因而在达成一致的结果上速度快、成本低。比如,关税同盟、单一市场、货 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4个不同领域的对象,似乎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但事实上,关税同盟的成立产生了要求建立单一市场的压力;单一市场的建设又 引发了要求实现货币联盟的压力;货币联盟和其它方面的一体化又导致要求联盟 民主化的呼声;而所有这些一体化所产生的共同利益和看法强化了有关建立共同 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压力,以便可以来代表和追求联盟的利益。及甚至有学者还预 测,未来欧盟可能根据议题的重要性签署一些单项的合作条约,如关于能源问题 的条约,关于司法

6、合作的条约以及防务条约等,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将单项 条约并入欧盟基础条约。” 娜威瑞士 一/ 耀纂黔 申根区欧元区欧盟区 图表一:交错重叠的区域 如图表一中所示的申根区、欧元区和欧盟区这三个不同的区域,他们各自的 成员国有交叠也有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形态,在不同的领域内推动着欧洲向 一体化方向的迈进。这三个区域在不同的层面上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在继续深化 和扩大,是”多速欧洲”概念在实践中的真实体现。 又例如在马约中,确立了欧盟的三大支柱,除了欧共体之外还有两个新 的政策范畴一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和司法与内政领域的合作。这三大支柱是平行 建立的,都在欧盟的框架下,但是后二者又游离于欧共体的政

7、策制定机制之外, 而由各国政府商定。用多速欧洲的概念来解释,欧共体这三大支柱的创建是用 了”核心欧洲”的模式,这三大支柱独立且平行,缺一不可。 在(阿约中,(申根协定被置入欧盟,分列于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下。用 多速欧洲的概念来解释,欧盟充分运用了己有的制度框架,在申根这一特定领域 内获得了超出欧盟成员国之外的国家的承认,使得申根协定能够在欧盟区与 申根区既交叉又跨越的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转,完成了跨欧盟的一体化政策的对接。 跨国警务与司法合作的普吕姆条约也是成功的例子。有学者预见:未来这种 模式可能常态化,以诸单项合作促整体发展将成为一体化更为现实的路径选择。5 由此可见,多速欧洲的提法是鼓励差异

8、化与初级阶段的一体化并存,是倡导 在不可能达成同速欧洲的客观现实面前的一种妥协。也有学者担心,太多的差异 化安排有可能会造成多极欧洲的局面,最终破坏欧洲一体化。必须指出,这种担 心可以理解,但是却忽略了欧盟的力量。欧盟在许多领域都采取了平衡的措施, 目的就是要消除成员国之间过大的差异,保证一体化前进的方向不走偏。 施学光在”经济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一文中写到:在成员国日趋增多的情 况下,欧盟的内部稳定性和凝聚力也必然降低。鉴于此,欧洲联盟今后的发展方 向仍将是小核心、大范转、多层次、多速度的形式,即以欧元区为核心,以发达 成员国为紧密层,以中等落后国家为紧密联系层,渐次过渡的国家联盟形式。”显

9、 然,多速欧洲在现实中己经被广泛应用,在欧盟的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有它的市场。 菲舍尔在2000年5月的”欧洲联邦”讲演中特别强调了建设”先锋欧洲”或”核 心”欧洲的重要性,并得到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比利时首相的支持。2, 1.3、符号定义 在建立模型之前,先假设几个条件: a) 总交通需求量己知并且固定,就是说本章所研究的收费模型都是基 于固定需求下的,对弹性需求下收费模型将在以后进一步深化研究; b) 出行者的出行方式及路线选择行为受到收费影响; c) 每个出行者能够精确计算各路径的感知成本(实际出行阻抗值)。 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符号定义如下: A :所有路段集合,并且 a A; A :所有收费

10、路段集合; w :路网中所有 OD 对的集合; k :所有路径的集合; k w: OD 对 w 中所有路径 k 的集合,且 k w k; x a:路段 a 上的交通量,且xa R ; f w k: OD 对 w 间路径 k 上的交通流量,且fw k R ; f :路径流矢量。矢量的维数为 k ,且f Rk ; q w: OD 对 w 间的总交通流量,且qrs R ; :拉格朗日因子; t w k: OD 对 w 间路径 k 上的出行时间,且tw k R ; t ( f): OD 对 w 上的出行时间矢量; c w min:任何可达 OD 对 w 的最小出行成本; p w k: OD 对 w 间

11、出行路径 k 上的固定出行成本,且pw k R ; k a:关联系数 k a 1代表路段 a在路径 k 上;反正 k a 0; I :道路网中所有用户类型数的集合,且I Z ; ti w min(f):OD对 w间第 i类型用户的最短出行时间,且ti w min(f) R , i I; i k w:连接 OD 对 w 间路径 k 上的第 i 用户类型,且i k w Iw; v w i: OD 对 w 间第 i 类型用户出行时间价值,且vw i R , i I; k w i: OD 对 w 上 i 类型用户的路径集合,且k w i kw; w(.):用户时间价值(vot)的密度函数,且 w(.)

12、 R ; 46 w(.):用户时间价值密度函数的累计函数,且 w(.) R ; u a:路段 a 上的收费值;c a:路段 a 上的通行能力; :修正因子,主要考虑到出行者自身固有的一些心理状态及外界环 境的干扰所导致对出行成本的重新认知,进而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交通方式 和出行路径的选择。 w:OD对 w间不平衡系数; w i:不收取拥挤收费时,第i类用户在均衡条件下的出行费用; w i(u):收取拥挤收费时第i类用户在均衡条件下的出行费用; :出行价值,且 R ; v:时间价值(VOT),且v R ; 在上面相关参数定义之后,可以得到下面三种等价关系: qj x w k aa.fk, t k

13、ka.ta(xa),vw(f) 1 j 1ivq w w(v)代表着 OD 对 w 间所有出行用户时间价值的分布密度函数, w(v ). v代表:时间价值发生 v变化时,道路系统中依然选择 OD 对 w 出 行的用户总数; wv v ( ) w(z)dz则相应表示时间价值在0,v的变化范围内 0 选择 OD 对 w 出行的用户数,也就是时间价值密度函数的累计函数。 1.4、关键概念界定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 本文中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广义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体系的简称。本文 认为广义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体系除了主要由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组成外,还

14、应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 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等在内的系列以前发布 和今后将要发布的对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仍发挥效用的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 文件等。尽管”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后,对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制 要素、重大政策问题以及主要的税收处理作了明确,但由于企业所得税涉及各行 各业,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还无法做到对所有企业、所有经济 交易事项的所得税处理逐一规定。比如实施条例中仅规定了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 理原则,没有对各种形式的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予以具体明确;居民企业汇总 纳税的所得税管理也没有作具体规定。因此,针对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特点,结

15、合 我国二十多年的税收立法实践,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后,国务院财 政、税务主管部门还将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针对一些具体 的操作性问题,研究制定部门规章和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文件,作为新企业所得税 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配套制度。通过这样制度安排,形成企业所得税法律、行政法 规和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的三个层次的制度框架,形成一个体系完备、符合国际 1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新企业所得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设想EB/01.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 2刘磊.论资产的税务处理M.税务研究,2007(1):p33. 第一章绪论 释:意为源自于税法与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具体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差

16、异。该文还 指出,一些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可能被看成是”机械性”的,是因为显 然这些差异与规则的不同相关,典型的例子有折旧、股票期权及合并。而该类差 异被我国学者认为是制度性差异,即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典型的如 固定资产折旧和投资收益(戴德明,姚淑瑜2006)。 动机性差异根据Liilian Mills等人的文献描述,本文将其界定为:由于管理 者出于应对财务信息使用者和税收监管者的不同,在编(填)制财务报告和纳税 申报表的动机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源于管理当局在使用专业判断时用 于平滑财务收益而导致的差异和源于管理者利用税收法规的弹性以达到缩减应 税所得造成的差异。 如果将机械性差异与动机性差异比较,笔者认为,前者强调的是差异的客观 性,而后者强调的是差异的主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