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内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68990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审核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程审核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程审核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过程审核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过程审核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审核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审核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程审核检查内容1、 COP1 顾客要求评审过程(5.2;5.5.3;7.2;7.5.4)Y-1 前次审核的不符合有哪些?整改保持了吗?查08-05不符合项报告单Y-2 顾客要求有登记吗?07-14合同管理台帐、07-84顾客订单管理台帐中抽查、评审计划。Y-3 顾客有特殊要求吗?07-71顾客特殊要求清单Y-4 顾客要求(包括特殊要求)都评审吗?评审有记录吗? 07-82评审表、可行性报告Y-5 是否有顾客变更的评审?新评审表中是否有变更前评审表编号Y-6 评审结果有批准吗?得到批准的评审结果有传递记录吗?Y-7 内部、外部沟通采用什么方式?有沟通信息记录吗?08-18顾客信息处理表J-8

2、是否收到评审结果?07-82评审表、07-71顾客特殊要求清单J-9 是否有过程设计开发计划?是否满足顾客要求期限?07-67试制任务书、评审计划2、 COP2 过程设计开发过程J-1 前次审核的不符合有哪些?整改保持了吗?查08-05不符合项报告单J-2 是否有对产品的要求?查来图登记和确认记录J-3 样品过程设计是否了解了产品的要求?是否考虑了生产过程的要求?平面流程图 J-4 是否完整地作了PFMEA ?相关特性输入了吗?J-5 是否策划了批量生产所需资源?J-6 是否有过程开发计划完成情况及跟踪验证情况如何?计划、07-46工艺工装刀具验证书J-7 是否有了APQP控制计划? 07-5

3、0控制计划J-8 作业指导书有吗?可操作性如何?与控制计划符合吗/J-9 对过程的设计进行验证了吗?验证的结果如何?维持了相关记录了吗?(CPK .CMK)J-10 是否有新发现对控制计划APQP及FMEA进行修订?J-11 对验证的结果有改进计划吗?改进的效果如何?J-12 内部沟通采用什么形式?有记录吗?信息记录3、 COP3 采购/供方管理过程W-1 前次审核的不符合有哪些?整改保持了吗?查08-05不符合项报告单W-2 知道开发计划中与己有关的事项及要求吗?07-67试制任务书W-3 任务书计划的采购计划实现了吗?07-05/07-07/07-11/07-98采购计划、07-16供方业

4、绩汇总表、07-66供方供货记录、07-73原材料进货记录、07-85采购订单跟踪表W-4 供应商是否经过评价确认?(07-08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07-06供方评定表、合格供方名单、认证证书等供应商资料、认可检验报告)W-5 是否仅允许已认可的且有质量能力的合格供方供货?以货源查合格供方名单W-6 如何确保了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相关记录)(供应商检验能力)是否有相关文件?(质量协议)P-7 原材料、配件经过检验了吗?08-08报检通知单、08-21原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单、08-34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08-13产品质量检测记录表、08-30探伤检验专用记录表、08-31原材料探伤检验报告

5、单W-8 是否满足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材质、规格、数量、时间W-9 如何对供货业绩进行了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对偏差时是否有纠正和预防?07-06供方评定表、W-10 对偏差时是否有纠正和预防?(零件列表.供应商清单.采购计划.进货记录.采取措施、沟通证据)W-11 物资标识和可追溯性是否按照要求发送/存放?标识、可追溯性、确保防止混放和混用W-12 整个物流是否保证了不混批/不错料,并确保可追溯性?W-13 不合格原材料如何处理?沟通、处理记录W-14W-15W-162.8.是否与供方就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了质量目标并付之落实?2.9.已供货的批量产品是否得到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

6、的改进措施?(查计划.检验记录及沟通改进的记录) 2.10.原材料库存量是否适合于生产要求?2.11.原材料/内部余料是否按照要求发送/存放?2.16.已供货的批量产品是否得到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2.17.原材料库存量是否适合于生产要求?(原材料和外购件、外包件瓶颈的应急战略)2.18.外包零件是如何向其提供的?外包零件收回又是如何控制的?2、 锻造过程(曲柄、连杆)3.1.使用原材料符合图纸要求吗?(材质、规格)3.2.原材料经过检验了吗?(检验、试验记录)3.3.所发放/支领的原材料批次是受控吗?(炉号记录)3.4.原材料/内部余料是否按照要求发送/存放?(查现场,记录

7、)3.5.原材料库存量是否适合于生产要求?(合适的存量应是多少,为什么?)3.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 原材料是否按照要求发送/存放?(标识、可追溯性、确保防止混放和混用) 2) 整个物流是否保证了不混批/不错料,并确保了可追溯性?3.7.不合格原材料如何处理?3.8.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全?是否易于得到?(口述,查现场)3.9.特殊过程识别的理由是否清楚?3.10.对特殊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员工素质是否满足了相应的岗位要求?3.11.是否授予员工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所负的责任?(查1-3个记录)3.12.检查控制点,观察是否对其进行控制?(温度,截料)3.1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 检查现场原

8、材料、产品是否进行了标识?2) 废品、返工返修件和调整零件以及车间里的余料是否坚持分开存放和标识?3) 工装模具、设备的管理是否有序?(标识,台帐,维修记录)3.14.产品防护 1) 产品防护的措施,抽样检查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进行合理防护?2) 批次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并有目的地运往下一道工序?3.15.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检查,关键生产过程计量器具配置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能正确使用?3.16.生产1) 实际生产流程是否与确认的生产流程符合?(请提供有效文件,查全过程的符合性)2) 是否在生产开始时进行了生产认可,并记录调整数据和偏差情况?(查始.终锻温度及记录)3)对于调整工作是否

9、配备了必须的辅助器具?(调整辅助装置、灵活的工具模具更换装置、极限标样)3.17.不合格品控制1) 是否授权予员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所负的责任?(自检)2) 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的识别、隔离?是否有相关规定?(查记录)3) 是否针对不合格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和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4) 是否对其进行了评审?并按规定进行处理?(查记录)3.18.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控制?1)产品交付放行的策划2)产品交付放行的符合性3、 热处理过程(曲柄、连杆、曲柄销)4.1.如何控制对产品的支取?谁来控制?4.2.查阅策划输出文件(工艺规程)检查是否经过策划,确认了产品和生产服务的全过程?4.

10、3.检查是否确定了特殊过程?如何控制?员工素质是否满足了相应的岗位要求?4.4.生产现场是否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工艺卡片)4.5.检查是否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查其适应性、有效性。是否易于得到?4.6.设备管理1) 查生产设备是否对其进行了维护?(相关记录)2) 查生产设备、工装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工装台帐,验证记录)3)检查是否按过程控制要求检验设备?a) 监测装置台帐(包括品保的登记台帐)b) 现场抽查主要过程监视测量装备是否满足要求4)查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a) 监视点的完好、有效?b)过程控制记录? (交接班记录)4.7.生产1) 是否授予员工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所负

11、的责任?(设备点检,“5S”)2) 员工是否适合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查证件.培训记录)3)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确保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4)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和检验设备能否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5) 生产工位和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6) 在生产文件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全部的重要事项并得到遵守?7) 是否在生产开始时进行了生产认可,并记录调整数据和偏差情况?8) 产品的装炉量是如何控制的?是否有相关规定?4.8.产品防护1) 产品防护采用了哪些方式?2) 是否按规定对产品进行了防护?出现碰磕现象如何处理?是否有相关规定?3) 工装和检测设备是否合理地存放并易于控制4) 是否

12、存在防护不当造成的产品不符合?4.9.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控制?1) 产品交付放行的策划2) 产品交付放行的符合性4.10.记录的要求与实施的符合性(工艺、工艺卡片、相关记录)4.1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 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2) 是否对产品的检验、试验状态进行了标识?3) 废品、返工、返修件是否隔离存放和标识?4)整个物流是否保证了不混用/不错用,并确保了可追溯性?4.12.监视和测量装置1) 是否对其进行定期检定?是否在有效期内?2) 对于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能正确识别或使用?3) 当出现异常失效后,对该设备可能影响的产品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记录?处置的程序?4)

13、 各种炉温如何控制?是否有相关规定?4.13.不合格品控制1) 如何控制每道工序产品?谁来控制?2) 不合格品是否进行了的识别、隔离?是否有相关规定?(查记录)3) 不合格品的处理。4) 返工、返修品的处理。5) 中夜班发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理?6) 是否针对不合格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和采取了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7) 是否对其进行了评审?并按规定进行处理?(查记录) 1、车间分解目标是什么?是否对其进行了相关考核?2、车间职责、权限?3、如何控制对产品的支取?谁来控制?4、查现场是否可以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工序卡片、试样4、 关键工序能否获得相应的指导资料?(工序卡片、作业指导书、上岗证

14、)是否易于得到?5、 设备、工装、模具等,是否能满足产品的要求?6、 产品是否进行了三检?是否合格后转序?出厂前是否进行了最终检验?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2)、是否按规定对产品的检验核试验状态进行了标识?3)、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对有特殊特性要求的产品实施唯一的标识,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8、 产品防护1)、产品数量/批次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并有目的地运往下一道工序?2)、产品数量/批次大小是否按要求存放,运输器具/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零件的特点相适应?3)、工装、设备和检测设备是否合适地存放4)、是否按规定对产品进行了防护?出现碰磕现象如何处理?是否有相关规

15、定?5)、是否存在防护不当造成的产品不符合?10、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控制?1)产品交付放行的策划2)产品交付放行的符合性12、当设备、人员发生变化时如何控制?1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2)、是否对产品的检验、试验状态进行了标识?3)、是否按要求对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实现唯一性标识?4)、废品、返工返修件是否坚持分开存放和标识?5)、整个物流是否保证了不混用/不错用,并确保了可追溯性?14、监视和测量装置1)、测量装置识是否对其进行定期检定?是否再有效期内?2)、对于测量装置是否能正确使用?3)、当设备失效后,对该设备和送影响的产品采取了哪些措施?4)、各种炉温如何控制?是否有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