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68951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告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主要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由英国学者提出,20世纪中后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断丰富,责任铁律、金字塔模型、利益相关方、社会绩效、战略性社会责任等概念和理论相继提出。发展至今,国内外学者已围绕其基本内涵、理论基础、责任边界、动力机制等维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铺平了道路,同时对于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

2、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探讨中,出现了很多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但是目前国际上少有被普遍接受的统一定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100多种有关社会责任的定义,此外还衍生出很多相关概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形式的认识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表S1-1-1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机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一、国际机构的定义世界银行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方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愿的基

3、础上,将对企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其商业运作以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中。日本经济同友会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构建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发展机制,从而努力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美好社会的实践活动。核心关键词是可持续性,要求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triplebottonline)给予回答和应对。国际雇主组织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种企业自愿性的举措,企业应有权决定是否在超越国家法律范围之外作出企业社会贡献。二、学者的定义谢尔顿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相联系,企业社会责任有道德因素在内。鲍恩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具有的一种以有利于社会整体目标和价值观的原则来拟定政

4、策目标、制定政策和采取行为的义务和职责。卡罗尔企业社会责任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约翰埃尔金顿企业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底线,即企业要拥有确保企业生存的财务实力,同时必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三、企业的定义沃达丰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从事富有成果和价值的商业活动,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良好的环境。此概念中包含有妥善处理和评价公司于社会及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内容,也含有明确理解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课题的内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

5、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联想中国坚持诚信经营,持续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承担对价值链伙伴、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回报股东长远利益,给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成就客户,尊重合作伙伴,保护环境,回归社会。做优秀的全球企业公民,让世界因为联想更加美好。2010年11月,国际标准组织正式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引,其中提出的社会责任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它指出,“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通过透明的、合乎道德的行为,对其决定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负责。这些行为将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

6、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和国际行为准则,并被贯彻到整个组织与其业务关系中”。国内学者李伟阳对ISO26000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1)社会责任是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2)社会责任是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3)社会责任是组织最大限度地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意愿、行动和绩效;(4)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则标准是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利益;(5)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则与标准是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6)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融合社会责任的运作模式;(7)社会责任要求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在组织关系中得到践行。ISO26000的发布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更加富有深意,

7、这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工作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文件。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是否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探讨”、“企业目标的探讨”、“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等维度的讨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索,迄今已形成一门包括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夸学科、多视角的研究领域,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的逐渐显现成熟起来。一、 企业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是17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极有影响的一种社会学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契约也随之产生。企业社会责

8、任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社会契约,即企业与社会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有一系列自愿同意并相互受益的社会契约,履行与这些利益集团的合同义务就是企业的责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的社会契约具有不同的特征。半个世纪以前,企业的社会契约责任大体上局限于以合理的价格提供货物和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的改变,企业的社会契约发生了改变,要求企业从整个社会出发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企业行为的期望与要求,要求企业对各种社会问题负有责任,这样就产生了企业的“社会利益”这个概念,而不是原来的狭隘的企业的“股东利益”。管理者必须由原来的仅仅是对股东负有信托责任转变为对所有利益相

9、关方负有信托责任。唐纳森(Thomas Donnaldson)认为,企业与社会存在一个契约,企业应对为它的存在而提供条件的社会承担责任,社会应对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面对经济全球化,唐纳森与邓菲进一步提出综合社会契约理论。他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交往中,存在一种广义的社会契约,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假设的或宏观的契约,反映一个共同体的理性的成员之间假设的协议,设计这样的契约是为了给社会的相互作用建立参照标准;二是现存的或微观的契约,反映一个经济共同体内的实际契约,指行业、企业和同业公会等组织内部或相互之间存在的非假设的、现实的协议。综合的社会契约理论把微观社会契约与宏观社会契约结合起来,保持两者的一致性

10、及相互联系。CSR从整个社会出发考虑整个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企业行为的期望与要求,社会契约理论从和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社会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要求。二、 社会回应理论社会回应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支持理论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各种运动风起云涌,不同利益团体表达着各自的诉求:黑人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运动等等。社会环境迫使企业“应该学会如何对许多迫在眉睫的社会需求做出回应”,“重心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模糊概念转向到企业回应技术的设计、实施和制度化等具体和可衡量性方面的考虑上来”,企业社会回应理论适时而生。它的贡献在于把企业从是否应对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争论引向企业的管理过程,即

11、企业在实践中应对如何对外部的社会压力做出反应,控制外部社会压力对企业的影响,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阿克曼(Ackerman, 1973)和鲍尔(Bauer, 1976)被普遍认为是最早提出企业社会回应概念的学者。阿克曼认为,企业对社会需求的回应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策阶段,即企业开始认识到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在运营过程中做出反应;第二阶段为学习阶段,即一旦认识了某个社会问题,企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第三阶段为组织承托阶段,也就是组织把新的社会政策制度化,使其成为企业运作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赛希(S.PrakashSethi)指出,按照合法性来划分,企业社

12、会行为可以分为企业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回应三个阶段。其中,社会义务是企业市场的影响力量和法律约束予以回应的行为,只依据法律和经济尺度进行评价,社会义务概念本质上含有禁止之意。而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社会行为本质上都是说明性,都只是企业当前社会行为的结果。只有与企业社会回应相关的企业社会行为,本质上是预计性的和预防性的。社会回应理论主要关心企业的行为,把企业看成比较机械的“刺激反应”系统。优点是明确了企业对待社会责任可能存在的不同态度、行为,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尤其是上升到战略管理埋下了伏笔。而且,不同的企业反应会导致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这为“企业社会绩效”理论也做了铺垫。

13、缺点是缺少企业与社会的互动,没有讨论各个相关方的举措。企业似乎游离于压力与动力、外力与内力之间。三、 利益相关方理论企业需要对社会履行责任,但是如何界定社会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是泛泛的对社会尽责任,那就容易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空谈。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社会”这一责任对象过于宽泛而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可行性。直到利益相关方理论出现后,赋予“社会”以特定的内容,才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易于操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付诸实践铺平了道路。利益相关方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多德(Dodd)1932年的经典文献公司管理者是谁的受托人。他指出公司董事必须成为真正的受托人,他们不仅要代

14、表股东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其他利益主体,如员工、消费者,特别是社区的整体利益。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被提出始于1963年,是由斯坦福研究院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那些除股东以外对组织存续具有重要利害关系的团体”。从此这一名词被广泛地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安索夫(1965)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企业在制定决策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相互冲突的索取权,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管理者、员工、投资者、供应商以及顾客。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被管理学界广泛接受。197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沃顿学院开

15、设了利益相关者管理课程,至此,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开始正式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分析框架。但真正使利益相关者观点成为一个独立理论分支的还要归功于弗里德曼(1984),他认为“利益相关方是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受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组织或个人”。正是弗里德曼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经典研究成果,才使得利益相关者概念及其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观点真正独立和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是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它是从对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角度提出企业不仅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普瑞斯顿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在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下,

16、供应商、投资机构和员工被看作投入要素,而在利益相关者模型中,除此之外,投入要素还包括政府、社区、政治集团和行业协会等。只要是企业合法利益的利益相关者都会从企业活动中获取收益,而且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平等的。此后,经过诸多学者的完善,利益相关方理论成为风靡企业管理学界和企业伦理学界的重要理论。为了应对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企业必须识别他们的利益相关方是谁。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是能够影响企业的运营或被企业运营所影响的一方。通常利益相关方可分为三类:内部利益相关方(如董事、经理和雇员)、直接关联的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客户、供应商、顾问、咨询专家、竞争对手和银行等)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如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表S1-2-1 利益相关方分类内部相关方直接关联相关方外部相关方董事、经理和雇员股东、客户、供应商、顾问、咨询专家、竞争对手和银行政府、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