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70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2017级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一中初2017级16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 基础知识积累(30分)1.阅读下面短文,看拼音补写汉字,请用正楷字体书写在田字格内。(4分)一群惊鸟从城市的枝桠间飞起,那叽叽喳喳的鸟鸣顷刻划破天空的宁静,它们扇动船jing( )一样的翅膀,睥睨着被劲风蹂ln( )的人与车流。一只鸟落在高楼的一角,歪着它的头l( ),吐出一声鲜嫩如婴儿肌肤的鸟鸣,穿过丛生的荆j( ),在歌唱着精神与感觉的来往。2.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鲫鱼(j) 低徊(hu) 手绢(jun) 书声琅琅(lng)B.撩逗(lio) 拎包(ln)

2、稽首(q) 倔头倔脑(ju)C.框架(kung) 咧嘴(li) 寥廓(lio) 鳞次栉比(ln)D.柬帖(jin) 吝啬(ln) 教诲(hu) 横征暴敛(nin)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B. 文学期刊倒闭,许多钟情于文学的读者却不以为意,反映出该刊物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已十分严重。C.当问到能否胜任工作时,胡生想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地说:“我能!”D.迎霞湖的落日景观真是妙极!我用一种莫名其妙的眼神打量它、感受它。4.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长篇文言小说水浒,写了北宋末年

3、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和晁盖等人夺取成功的故事。B.范进中举选自清朝吴承恩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香菱学诗选自清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范进和香菱都苦志于学,但学习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C.鲁迅的小说故乡和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都通过“我”的视角来感受人物的变化,从而反映社会问题。D.杨修之死选自明末清初的小说家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集中表现了三国时期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5.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迪伦成为了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音乐人。下列说法中,对句子语病的判断和修改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迪伦因为“在

4、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该句没有语病)B.他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在各种乐队中参加表演,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重,尤其热爱美国民谣和布鲁斯。(该句的语病为搭配不当,应将“浓重”改为“浓厚”)C.他的歌词简约凝练,总会反复修改,把繁复的啰嗦词语统统删去。(该句没有语病)D.瑞典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对当代音乐有深远影响的不断追随亚文学。(该句语病为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人物”)6. 结合语境,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一致。(4分) 古诗词中,人的手真是有着难以言说的魅力,它创造着大千世界,也传递着真情实感。有一双手,缝纫过游子

5、临行的衣衫;有一双手,剪断过巴山孤寂的窗烛; , ; , 。我们所读到的深深浅浅,所想到的远远近近,几乎都和我们灵动的手相关连。7.综合性学习。(10分)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阅读,可以让求知的人获知,也可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一个个体,一个学校,一个国家,都应该重视阅读。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三则新闻的标题走近路遥作品演诵会,“唤醒”文学经典(光明日报 2016年6月16日)网络文学出版大热,成出版业宠儿(网易教育 2016年4月8日)学生图书大集摆地摊,名著受冷落,漫画最吃香(新商报2012年4月14日) 【材料二】中国畅销书多年来都

6、是职场类、经管类、生活保健类、教辅类和各种“成功学”图书等。在很多人看来,”时间那么少,读书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不要读”,“这个时代的特征是阅读和实用相联系。”在学者王德峰看来,读书是为得到精神的交流和共鸣,而不是为谋取现实利益。学生购买最多的就是各类学科辅导用书、考试用书、作文书等等。 【材料三】据调查,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大多只是随手翻阅,大致浏览,能够做到精读、略读、泛读相结合的同学很少,能够做到主动摘抄勾画的学生只占18.1%,能够做到边阅读边批注的只占3.5%,会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的只占2.1%。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学生从不和他们进行阅读交流。在阅读中,毫无阅读计划的同学

7、占大多数。读书时不提问不探究不思考。读书只视读,不声读。 【材料四】2016年10月12日,知名作家丁立梅莅临重庆一中渝北寄宿学校,为初一学子面授阅读秘诀。丁立梅老师出版了数十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多篇文章入选语文课文和教辅书,更有众多作品被选为各省市中高考语文阅读题。丁立梅老师来到一中,现身说法,用自身的成长故事和文学经历讲授阅读的意义及阅读的方法,娓娓道来,深情款款,已为千余名初一学子拨开云雾。(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学生阅读出现的三个问题。(3分) (2) 我校邀请知名作家丁立梅来为学生的阅读支招,结合材料四,将这次活动的方案补充完整。(4分) 活动名称:“梅香四溢,书海泛

8、舟”作家丁立梅阅读方法讲座 活动目的: 活动标语: (紧扣活动内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 我校成功申报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校园写作计划合作学校”。继丁立梅讲座之后,11月12日,重庆一中将在本部校区艺术楼礼堂举办当代著名作家苏童与一线教师文学交流活动。作为学生会代表,你也想邀请苏童11月14日下午来为渝北校区的学子们开展阅读讲座,你将怎样发出邀请?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3分)A.苏童老师您好,我校学子十分仰慕您的才华。我代表学生会,邀请您在11月14日下午来我校本部校区和学子们交流一下阅读经验,我们恭候您的到来。B.苏童老师您好,我校学子十分仰慕您的才华。我代表学生会,邀请您在11月1

9、4日下午来我校渝北校区和学子们交流一下阅读经验,届时还请您多多指教。C.苏童老师您好,我校学子十分仰慕您的才华。我代表学生会,邀请您在11月14日下午给我们渝北校区的学子传授一下阅读经验,我垂询一下您是否方便?D.苏童老师您好,我校学子十分仰慕您的才华。我代表学生会,邀请您在11月14日下午给我们渝北校区的学子传授一下阅读经验,如果您能来我们学校作报告,我们不胜感激。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其二)手中各有携,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诗经秦风)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连绵不断的狼烟烽火,磨灭不了将士们远赴边疆、血战疆场的豪情。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 , ”直接表达对戍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岑参在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用“ ,料知短兵不敢接, ”彰显了我军出师必胜的信心。(2) 文言文阅读。(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11、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 人恒过然后

12、能改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故患有所不辟也 (4) 贤者能勿丧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 对【甲】段和【乙】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段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B. 【甲】段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使用了对比论证,从国家角度指出了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C.“士可杀,不可辱”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可以作为【乙】段的论据。D.【乙】段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这句话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 12. 结合【甲】段或【乙】段的具体内容,仿照示例,分析孟子的语言特色,写出两点。(4分) 示例:我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句话中品出孟子这本书善用对偶,使语言显现出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