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638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抄录:一、进位加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如:95=,“凑十法”是分小数凑大数,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95=14。我的方法是:看到“9”想到“1”,即5去1余4,再用4加10,95=14。如果是83=,看到“8”想到“2”,即3去2余1,再用1加10,83=11。从而知道7、6加某个数,7与3,6与4。我上面所说的方法就是把凑十法当成了口诀想,使孩子看到就能想到,方法掌握好了很快就能写出得数,并且正确率高。 2、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如:468=,这个也必须看大数,即看46,因

2、为6加8大于10,所以可把十位上的4加1是5直接写到等号后面468=5?,然后看到“6”想到“4”,把8去4余4,余数4直接写到等号后5的后面468=54。再如:839=9?,看到“3”想到“7”,9去7余2,839=92。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如138=,减法用的是“破十法”,把13分成3和10,10减8是2,3加2是5,138=5。我的方法是:减法看减号后面的数,看到“8”想到“2”,2再与前面的数上的个位数3相加得5,即:138=5。再如:167=,看到“7”想到“3”,3加6是9,即167=9。 2、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如:849=,因为个位上的数4减9不够减,所

3、以必须借位,把十位上的8直接去1,即849=7?看到“9”想到“1”,1加4是5,849=75。又如:567=4?,看到“7”想到“3”,3加6是9,567=49。二年级:一、【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l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1)运算: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2)解决有关的简

4、单实际问题: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错误典型:a、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2、认识和乘法口诀(1)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数乘数=积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4)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错误典型:a、“口诀”与“读作”混淆:如: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b、算式与图形结合:3、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1)除法的意义能够结合算是说出除法的意义,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a、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b、把21拿来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c、21是3的7倍。d、21里面有()个3.体会除法与乘法的“互逆”。(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被除数除数=商(了解: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3)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39=27 93=27 273=9 279=3(4)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的话来理解“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那么多”。倍数:学生的话“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一个那么多、两个那么多、三个那么多的数”,比如3的倍数是3、6、9、12、15(5)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错误典型:a、求“每份有多少”和“有多少份”的单位容易混淆:纽扣题:求的是有多少份;苹果题:求得是每份有多少个

7、。b、和“倍”相关的问题:学生容易在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混淆。c、提一个生活中有关除法的问题。二【图形与几何】1、测量。l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l厘米、米的认识。(1)厘米的认识;a、会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通过估计用手比划出1厘米、10厘米的长度b、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读作“厘米”。(2)米的认识;掌握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3)简单的估测和测量。a、能够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单位,以及在测量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单位。错误典型:体育老师的身高是1米8,也就是身高1米8厘米。(正确的意思是1米80厘米)三年级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

9、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6、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4、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6、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正方形的周

10、长=边长4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是几十和几百。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口算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后面添上0。3、除法竖式用“商(求商与写商)乘(计算并写出商乘除数的积)减(被减数减商与乘数的积)”的过程来写。4、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

11、不够商1时,用0占位。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7、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2.对折后

12、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一)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2.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四年级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4、

1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5、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7、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8、(0)不能做除数。9、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注意:整除要求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没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在用整除描述62=3时,是被除数6能被除数2整除,或除数2能整除被除数6。10、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b =ba11、乘法结合

14、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字母表示:(ab)c=a(bc)12、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字母表达是:(a+b) c =ac+bc13、积变化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缩小),积也扩大(缩小),两个因数扩大(缩小)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缩小)的倍数。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14、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小括号把两个数字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如(6,5),前面的数字表示列,后面的数字表示行,点(6,5)表示第6列第5行。15、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用力拉三角形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表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对应的高和底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三角形有三条高。17、三角形的两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