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巷道设计规范.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623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采巷道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采巷道设计规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采巷道设计施工规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全面提升回采巷道质量标准化水平,理顺采掘关系,为采煤工作面优质快速安装、安全高效组织生产创造条件,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结合实际,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山东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系统管控手册,特制订本规范。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内外部井工机械化开采矿井。第三条 责任分工:生产矿井总工程师是本单位技术管理第一责任者,分管副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相关专业技术管理工作。1、设计部门是工作面设计的综合汇总部门,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作面方案设计及工作面设计编制内容的汇总、审批及呈报

2、工作。根据设计规范进行工作面系统设计和单位工程设计,为规程编写提供系统数据。2、采煤专业负责提供回采工作面设计建议,拟定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三机配套选型,明确设备运输及安装外形尺寸、安撤路线、各类硐室设置及具体规格等,对工程施工提出具体要求。3、掘进专业负责巷道(硐室)工程掘进施工、作业规程编制及现场实施,对巷道(硐室)工程施工质量负责。4、机运专业负责提供掘进和工作面运输、供电设计,机电工程设计配套,计算总负荷量,并指导、监督实施;负责供水施救系统设施完善、使用和日常管理。5、通防专业负责通风系统的确定和调整完善,监督落实防尘系统的完善、实施,确定通风、防尘相关标准,构筑各类通防设施,对井下

3、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进行管线敷设、安装、维护和日常管理等。6、地质专业负责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资料;待巷道施工完成后,提供回采工作面地质资料和防治水设计,并指导、监督实施。7、安监部门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监督、检查,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实施日常监督。8、调度室负责通讯联络、语音广播及人员定位系统线路、基站的安装、维护。第四条 本规范贯穿回采巷道施工的全过程,工作面两巷、切眼及相关附属硐室施工完毕后,应确保满足运输、行人、通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紧急避险等系统要求,管线敷设、轨道、车场、安全设施及硐室工程要与工作面整体设计保持一致,原则要求一次

4、成巷,避免返工。第五条 积极推广使用安全保障系数高、节能环保、实用性强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及五小革新项目,鼓励创新,不断提高工作、工程质量。第六条 本规范涉及专业必须将其纳入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内容。第二章 基本规定第七条 各单位安全生产分管领导负责各专业的协调工作,明确职责、制定考核政策,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系统管控手册要求,抓好生产流程管控、考核兑现,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第八条 每个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必须有工作面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作面两巷和切眼总体巷道布置、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设计、工作面供电设计、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安全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矿压分

5、析与治理措施等。工作面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设计选型应与矿井运输系统相适应,符合机电运输专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划,满足生产与安全要求。第九条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根据技术、装备条件,选择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确保实现煤炭资源回收最大化。第十条 工作面两巷支护强度要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周边开采情况、是否受采动影响、围岩性质等因素进行设计,深部开采或应力集中区域要进行矿压分析,并制定矿压防治专项措施,确保回采期间巷道的安全正常使用,回采期间巷道顶、帮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500mm。第十一条 掘进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地质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素描等资料,编制控制正确层位的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编制施工作业规程,并

6、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实施;掘进工程结束后,工作面必须形成完善的生产、通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运输、通讯、监测监控、紧急避险等系统。第十二条 掘进期间过断层发生层位偏差时,由采、掘、地测、设计等部门共同会诊确定改造方式,以回采时多割煤层、少割岩层,多割较软岩层、少割坚硬岩层,有利于顶板管理为基本原则。第十三条 掘进工作面竣工后,由矿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掘进工作面进行交接验收。分别填写工程、设备验收记录,并下达交接验收整改通知单。验收时,各参与验收人员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由施工单位按整改通知单进行整改。经营管理部门要严格依据标准和验收结果进行考核结算。

7、第十四条 工作面安装前,由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工作面安装前的准备会议,掘进施工单位按照准备会议要求完成所有矿建工程,包括各类硐室、水仓、沉淀池、车场的刷帮、卧底施工,不能留有尾工。准入验收时所查出的掘进问题应由掘进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所有设计资料、图纸、规程、措施、质量验收资料(旬检月验及班组工序验收)等必须归档,以备查询。第十六条 巷道施工质量要符合山东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生产矿井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三章 设计管理第十七条 采煤工作面及巷道工程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牵头,根据各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组织设计部门编制。设计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符合行

8、业标准和设计规范,设计必须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重大工程建设方案要报矿长批准。第十八条 工作面设计要根据地质状况、煤层赋存条件、周边开采情况等,充分考虑掘进、回采期间各类影响因素,随时修改和优化,最大限度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人员占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第十九条 根据不同采煤工艺和支架型号,合理选择巷道掘进层位。确定材料巷和运输巷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工作面涌水对煤流运输的影响,涌水量较大时优先考虑煤炭上运;工作面涌水不影响煤炭运输时,应优先选择煤炭下运。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应避免采用沿空布置,工作面尽可能避免全孤岛设计。第二十条 巷道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巷道变形量和运输

9、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需要,人行道宽度和安全间隙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尽可能避免回采期间二次刷帮、挑顶、卧底。第二十一条 工作面设计必须统筹考虑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山东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鲁煤安管20115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等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面设计及巷道施工方案要及

10、时变更,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审批。第四章 掘进巷道及硐室工程第一节 巷道断面第二十三条 选择依据1、根据巷道层位、埋深、围岩稳定性、受采动压力等影响因素,立足于掘进施工技术水平、装备条件、支护材料的供应等现实情况,合理确定巷道断面形状、尺寸。2、回采巷道一般选用的断面形状有:拱形、矩形、梯形断面,特殊条件下可选用圆形、马蹄形和带底拱的断面。当巷道围岩稳定,服务年限较短时,优先选用锚杆支护,矩形断面;沿顶掘进巷道为了不破坏顶板,可采用不规则矩形断面。当巷道顶板特别破碎或分层开采时,可选用工字钢棚支护,梯形断面。当巷道围岩不稳定,矿山压力现象明显,巷道变形量大,且服务年限较长时,一般采用锚网喷

11、、U型钢可缩支架或复合支护等,断面形状一般为拱形、马蹄形或圆形。优先级选择顺序:矩形、梯形、拱形、马蹄形、圆形。第二十四条 巷道宽度1、材料巷:采用矩形断面时,薄煤层工作面巷道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200mm,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400mm。巷道为沿空送巷、工作面采用不规则布置(需边采边加或边采边撤支架),以及计划采用巷道支架超前支护巷道顶板的,巷道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800mm。采用梯形断面时,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2700mm。巷道为沿空送巷、工作面采用不规则布置(需边采边加或边采边撤支架)时,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3000mm。2、运输巷:采用矩形断面时,薄煤层工作面巷道设计净

12、宽不得小于3400mm,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设计净宽不得小于3800mm。采用梯形断面时,工作面巷道设计上净宽不得小于2800mm,机轨合一布置时应适当放宽。3、切眼:扩刷后断面应满足支架安装需要,不小于支架最大尺寸并留出500mm以上的调架空间;条件较差采用边扩边安方法时,可只施工导硐,宽度以不大于4000mm为宜。第二十五条 巷道高度1、运送综采支架的巷道,有效高度符合运输支架要求,支架与巷道顶板最小间隙不少于200mm。2、综放工作面:两巷及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最小设计高度不低于2600mm。3、综采工作面:3层煤煤层厚度在30004500mm时沿煤层顶底板掘进。煤层厚度超过4500mm时

13、,沿顶留底掘进,巷高按4500mm考虑,所留底煤在回采期间超前卧底回收。煤层厚度低于3000mm时,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根据具体煤层赋存厚度及运输设备外形尺寸,在保证正常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设计巷道高度;16层煤工作面两巷沿顶板掘进,12层煤工作面两巷沿底板掘进,最小设计净高不得低于1800mm。4、工作面切眼:根据工作面三机配套,综采工作面切眼最低净高应能保证整架运输情况下不低于200mm以上的安全空间,高档普采工作面切眼最低净高应能满足设备安装所必须的安全空间。切眼最大高度应保证工作面安装后支架对顶板实现有效支撑(低于最大支护高度不少于100mm),薄煤层工作面切眼最大高度不大于2000mm

14、。第二节 支护形式第二十六条 选择依据1、巷道服务期间,能够承受围岩压力,保证巷道有效断面;在动压影响下,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允许的微量变形,避免巷道突然失稳;选用的材质要适应井下拉伸、弯曲、压缩、剪切、扭转等复杂受力状态,物理性能稳定,能防腐、防锈、无毒;支护成本力求最小化。2、坚持能裸不支、能锚喷不架棚、能单一不复合的支护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支护参数,降低支护成本。优先采用锚杆支护形式,积极推广使用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在过断层或其它围岩破碎地带时,可少量采用架棚支护或复合支护。优先级选择顺序:裸体、锚杆、锚网、锚网喷、锚网梯(带)、工字钢棚、U型钢棚、复合支护。3、锚网梯支护巷道在帮部围岩稳

15、定、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优先选用高分子网护帮,沿空送(留)巷、侧压较大时应选用金属网护顶护帮。4、埋深在600m以上的回采巷道,锚网梯(索)支护不能满足支护需要时,采取锚网梯(索)和“U”钢棚联合支护形式,必要时可采取辅助喷浆封闭岩面。 5、工作面切眼优先选用锚网梯和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切眼两帮优先采用高分子网,工作面煤壁侧原则上使用竹(木)锚杆。切眼服务时间较长时,两帮支护可适当加强。第二十七条 锚杆支护1、巷道顶板坚持使用高强树脂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820mm,锚杆长度选用18002200mm;深部开采围岩压力较大情况下,锚杆直径可增加到2225mm,锚杆长度可增加到2500mm。2、巷道帮部推广使用高强树脂锚杆,在帮部压力较大情况下坚持使用高强树脂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620mm,锚杆长度选用16002000mm;巷道帮部围岩完整性好、压力不明显时,可使用快硬水泥圆钢锚杆,锚杆直径选用1416mm,锚杆长度选用15001700mm。3、顶板锚杆锚固到稳定基岩不得小于500mm,否则顶板必须增加锚索支护。锚索长度以锚固到煤层顶板稳定基岩不小于1000mm为宜。4、根据围岩性质和锚杆、锚索支护强度合理确定锚杆、锚索支护间排距和锚固剂使用数量。深部开采围岩压力较大时可进一步缩小锚杆、锚索支护间排距,增强支护强度。锚杆间排距的选择要在作业规程中进行验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