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482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第四节《中心城区建筑》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二章城市建筑、建筑业第四节 中心城区建筑益阳是座古城,城区古代建筑较多,可惜多数已经毁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少数毁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现存的古代建筑很少。清光绪以前,城区建设的各类近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结构和外形基本没有变化。自清光绪以后,西方传教士在城区兴建教堂、学校和医院等西式建筑,其结构布局、造型及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均对城区建筑产生过巨大影响。传统的木结构承重,逐渐被以砖墙承重所取代。古建筑的厚、重形体,庭院式和对称布局等格式,亦开始有了突破。讲究内外装饰和牢固实用的建筑风格,逐步成为房屋建筑的主流。民国时期,一大批西式和中西合璧式

2、的教堂、学校、会馆、工厂及商店,在市区相继涌现,结构和风格均呈异彩。至1949年,城区房屋多为平房,小部分为2层楼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区建筑发展加快:上世纪50年代初期,工业用房、各种仓库及住宅是新建筑的主体,一般为1-2层,土木结构,红砖青瓦,近代风格为其主流;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砖木结构在城区房屋建筑中普遍采用;“文革”期间,建筑物重经济实用,轻内外装饰,建筑风格呆板单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筑结构由砖木结构逐步向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渡,楼层由2至3层增加到3至4层;改革开放以后,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楼层由3至4屋增加到5至6层,并建成益阳第一栋高层建筑益

3、阳大厦,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设计日趋科学合理;益阳地改市以后,房屋建筑更加现代化:新建高层建筑529栋,新建单体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建筑495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向多元化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逐渐发展成城区建筑的主导结构,各种桩基础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建筑装饰越来越讲究,建筑设计注重追求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一、中心城区古代建筑益阳城区古代建筑较多,多数已经毁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少数毁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文昌阁、栖霞寺、白鹿寺、裴公亭、三塔塔、斗魁塔等(见表12-4-2益阳市区古建筑一览表)

4、。古代建筑可分纯木、砖木和泥木石三种结构。有些建筑虽经复修或重建,但在基础、木结构、庑殿、悬山、硬山、斗拱、攒尖屋顶及屋檐内外装饰等方面,仍保持着古建筑的风貌。诸如屋顶举折、屋面出翘、檐角如鸟翼伸展、屋身以木结构承重、基础以砖石砌垒、平面布局为三合院或四合院、轴线明显、左右对称等,呈现着明显的古代建筑风格。特别是宋代以后兴建的寺、庙、宫、殿和衙署、府第,大都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建造,院落深重,前后串联,体现出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宗法等级制度。古代建筑的木作、泥作、石作、堆作及油漆技术均十分精湛,重要建筑及官僚地主富商住宅用料极其讲究,建筑物的墙体,仅用着围护或分隔,正间

5、屋顶和屋身之间都有斗拱,并利用木作部分进行装饰。主要在建筑物的屋顶、门、窗、梁、枋、斗拱、眉额墙头等部位进行艺术加工,融绘画、书法、雕刻、堆塑、彩绘于一体。不少的寺、庙、殿、堂,翘角飞檐,盖琉璃瓦,刷朱红漆,门窗精雕细刻,鎏金镀彩。一部分民宅乃青砖灰瓦,屋脊、瓦檐、柱、枋和门窗等,皆作粉饰或油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益阳市区古建筑情况见表12-4-1。表12-4-1:益阳市区古建筑一览表名 称所 在 地始建年份原建筑结构主要特点备 注栖霞寺赫山区会龙山373砖木石1982年重建白鹿寺赫山区一桥南806820砖木石1985年重建文昌阁资阳区学门口1570木1983年整修裴公亭赫山区一桥南885木

6、1983年重修三台塔资阳区清水塘1610石8方7级高32米完好斗魁塔赫山区市二中河边1747石完好民 居赫山区邓石桥16001644砖木完好魁星塔赫山区泉交河1823砖石8方7级高22米完好枫林桥赫山区兰溪1797砖石完好衡龙桥赫山区衡龙桥镇17361795砖石部分损坏(一)寺庙各教建筑名称不同:儒教称祠庙,道教称宫、观、殿、阁、堂,佛教称寺、庵。益阳城历代修建的宗教建筑甚多,上自唐代,下至明清、民国,有增无巳。清末统计为137座,其中,各族祠堂51座,庙宇38座,堂15座,宫13座,庵8座,寺4座,阁1座,观1座。城区寺庙大都为宫殿式,重巍峨庄严,雕刻彩饰,富丽堂皇;纵轴线明显,左右对称;主

7、殿居中,高而华丽,攒尖或歇山屋顶;次殿分列两侧,悬山或硬山屋顶。这类古建筑,宏伟坚实,阁殿高敞,临高虎踞,结构造型各有特色。其供奉偶像的雕塑艺术、表现手法,各有其独特风格。始建于宋的学宫(又名文庙、圣庙、孔庙,现存的文昌阁原是其中的一部分),占地数万平方米,主建筑20余座,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风格古朴,雄伟壮观,其规模之大,建造之精,堪为城区寺庙之最。除学宫外,主要寺庙建筑有“九宫”和“十八庙”。但对“九宫”和“十八庙”的说法不一。据1990年版益阳市志,“九宫”是:五福宫、帝主宫、天后宫、药王宫、福星宫、万寿宫、紫云宫、乾元宫、南岳宫;“十八庙”是:关岳(王)庙、玉皇

8、庙、地母庙、师公庙、水府庙(将军庙)、魏公庙、白马庙、财神庙、轩辕庙、七公庙、张飞庙、天符庙、城隍庙、明星池、神农庙、葛公庙、江神庙、圣庙。此外,还有白鹿寺、栖霞寺、三圣殿、准堤庵、普刹庵、广法寺、龙亭宫、土地庙、李公贞人庙、灵宫庙、昆仑庙、杨泗庙、马王庙、牛王庙、刘猛将军庙等寺庙未列其中。另外,还有一寺、二庵、四堂、六殿的说法,一寺广法寺;二庵准堤庵、朝阳庵;四堂慈善堂、乐善堂、同善堂、从善堂;六殿财神殿、轩辕殿、鲁班殿、嫘祖殿、三圣殿、水星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述诸庙宇大都在历次政治运动和城市建设中先后拆除,部分名称至今仍为居委会沿用。现存者有的已经多次修缮或重建,其中,以白鹿寺和栖

9、霞寺为代表。1、学宫(又名文庙、圣庙、孔庙,现存的文昌阁原是其中的一部分)学宫位于资阳区学门口原益阳师范附属小学(今学门口小学)位置,南临资江,后至鲁肃堤,东抵旧城墙,西至招仙观。始建成于宋,元末毁于兵祸。1381年(明洪武十三年),知县田俊重修,分前、中、后3进,主厅为木石结构2层楼房,雕梁画栋,蔚为壮观。1570年(明隆庆四年)在学宫内增建文昌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毁于吴三桂之乱。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于文昌阁原址上重建文昌阁,庙宇宏伟,主建筑为三层,高15米,宽18米,深8米,重檐庑殿结构,以28根方形石柱支撑。顶盖琉璃瓦,四角翘奎星,屋檐饰陶纹,地面铺青砖。鸽瓷瓴鬲,飞

10、檐斗拱,硕壁棂窗。檐际两翼建钟鼓亭虚,前置门拦和拜亭。花草虫鱼,雕刻精细,傅以丹朱,栩栩如生。大门前竖有汉白玉石狮1对,高1米许。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再次重修,并建尊经阁、奎文阁、御书楼。抗日战争时期,其东边偏殿文昌阁改建成忠义寺,祠内神龛额书“浩气长存”4字,正中设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益阳籍将士牌位,其中,有将官3名,校官38名,士兵22人,益阳战亡团员8人,飞行员1人。祠内陈列有阵亡将士的传记、遗书、像片若干,后因日本侵略军入侵益阳而损失殆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其主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名宦、乡贤、东庶、西庶、钟鼓楼等,改为湖南省立第五师范附属小学校舍。建国以后,更名为益师附小。

11、“文革”期间,主建筑陆续被拆除,花岗岩屋柱改作鹅羊池畔石栏、石凳。仅保存东边偏殿文昌阁。1962年修建益阳县剧院时,文昌阁原建筑大部分被拆除,仅存其中殿。2、白鹿寺:见第七章第三节中的白鹿寺。3、栖霞寺:见第七章第三节中的栖霞寺。4、“九宫十八庙”益阳“九宫十八庙”见表12-4-2。表12-4-2:益阳“九宫十八庙”一览表名称始建年代地 址建筑结构、特征、沿革始建用途现 状五福宫清光绪年间市五中共三进,前、中两进两层,三进春秋阁三层,木结构,琉璃瓦,四檐角系铁铃五县商人会馆“文革”中拆除帝主宫唐代大水坪巷六进,二进大殿,有三尊神像,中为张七,系张飞后裔,故曰帝主宫湖北纸商会馆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

12、毁天后宫清初市服装厂晚清时失修,民国初年为区公所、镇公所,后设办保国民学校。福建会馆已拆除建新楼药王宫清咸丰年间汽车路卫生院正殿供奉药王先师孙思貌神像,前殿及两旁为药商住宅江西药商会所已拆除建卫生院福星宫清康熙年间人民路小学两进砖木结构,正屋供奉巡抚赵申乔纪念赵申乔私访整治贪官已拆除建学校万寿宫清光绪年间益阳大厦四进,规模大,花岗石基础、石阶,1927年建豫单小学,1945年办豫章中学,建国后为市四中江西同乡会祀医药大师许逊已拆迁建益阳大厦紫云宫清光绪年间芙蓉照相馆与万寿宫隔街相望,宫内有杨泗庙,称庙中之庙祀紫宁大帝民国时拆建益阳总工会乾元宫清嘉庆年间汽车路小学四进砖木结构,清光绪31年办育才

13、小学,民国相继设镇立高小、县立一校、龙麟镇校供祀祝融大帝拆建学校南岳宫清末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南岳行宫,城内和三圣殿另有两座南岳行宫,凡不能登南岳的人在此行宫朝拜。祀南岳圣帝民国毁建学校武庙(关王庙)明代东门口前后两进,1926年曾为益阳县工人自卫队队部祀关羽拆建市织布厂五中上首木结构祀关羽现尚存青龙洲又称关候庙,三进,塑刘、关、张神像祀关羽,增祀岳飞后建青龙洲小学,已拆除玉王庙清代金花湖又称玉王殿,前后两进,两边有偏屋,像四合院,盖琉璃瓦奉玉皇大帝1989年犹存,改居民住宅准堤庵明初大水坪敬老院砖木结构,一进准堤庵,二进光音殿,后进禅房杂屋供奉准堤光音已拆除地母庙民国初年大水坪新屋里木结构两层楼

14、房,四方形,地面约200平方米供奉地母1989年时已改居民住宅水府庙清咸丰年间就是将军庙入口为戏台,二进祀丁奉将军像,像后进奉观音佛像。奉吴国英勇善战的丁奉将军民国办小学,已拆建新屋魏公庙明末群众街正殿临街,有石狮、石门、石刻,有魏公真人塑像,后殿两层,为禅房、杂屋。簰筏船民祀魏公菩萨民国办小学,现改住宅白马庙清嘉庆年间大码头下首四进:一进戏台,楼顶上为玉帛阁;二进为正殿,供泥塑神像,两旁设钟鼓;三进两层,下塑赵公明像,下为木雕观音像。祀闫王1950年改庙办学,后为资阳区教育局住宅财神殿清咸丰年间古道街两进木结构,前有围墙手工业行会祀财神已拆建新房轩辕殿清临兴街又名轩辕宫、轩辕庙,江西衣装商人集资兴建缝纫业议事场所纪念缝纫祖师轩辕已拆建新房七公庙清康熙年间胜利小学三进,一进戏台,二进正殿,三进观音殿,自1929年起兴办小学苏赣商人为纪念耿七郎而建一二进被日机炸毁,三进已拆三圣殿(张飞庙)清乾隆年间人民路小学庙门临街,旁有石狮,麻石路从庙门通正殿、后门。县屠商集资建的议事场所建国后拆建福星街小学、五一路中学天(符)府庙始建年代不详市人民医院东面为慈善堂,西面这朝阳庵,天府(符)庙居中,成品字形道教清毁无遣迹马王庙清顺治年间门口居委四组庙小,仅一殿两禅房奉祀二郎神杨戬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