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监控量测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340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岩监控量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岩监控量测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 8 标段隧道工程标段隧道工程 编号:编号:TJZQ-08-1-16 围岩监控量测工程作业指导书围岩监控量测工程作业指导书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62016 年年 1010 月月 2828 日发布日发布 20162016 年年 1010 月月 2828 日实施日实施 目 录 1.1. 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目的.2 2.2. 监控量测计划监控量测计划.3 3.3. 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3 4.4.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6 5.5. 监控量测管理监控量测管理.8 6

2、.6. 测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测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9 太焦铁路 TJZQ-8 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 隧道围岩监 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1. 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目的 (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 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与仰拱 的施作时间; (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 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 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2.2. 监控量测计划监控量测计划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 2002)的要求,本工程隧道

3、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 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拱顶 相对下沉量测;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包括:地表下沉量测;锚杆轴力量测;钢架内 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围岩、喷层、二衬应变量测;围岩压 力量测。 监控量测仪器:全站仪、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精密水准仪、 收敛仪、隧道拱部位移计(挂钩式、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钢弦 式压力计、振弦式钢筋计与频率仪) 3.3. 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方法、测点布置与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见图 3-1。 (1)洞内外观察 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

4、进行。当围岩石质较好、地 质情况 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 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 断的观察。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 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 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 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 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 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 洞外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 、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

5、等。 (2)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 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每个量测 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点和一条水平收敛量测侧线(全断面法) 或二条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测线(台阶法)。净空变形量测在每次开 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 12h 内读取。 量测断面间距:根据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 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 度及工程重要性确定。级围岩地段 5m;级围岩地段 10m; 级围岩地段 30m;级围岩地段 50m。为掌握各类围岩位移变化规 律,应在各类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在洞口及浅埋地段可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控量测

6、断面。 表表 3-13-1 量测频率表量测频率表 变形速度(mm /d)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 离(m) 量测频率备注 5 (01)B(12)次/d 15(12)B1 次/d 0.51(12)B 1 次/(23 )d 0.20.5(25)B1 次/2d 0.25B1 次/周 B 表示 隧道开挖 宽度 从上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面的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 测频率。 (3)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 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 间距按表 3-2: 表表 3-23-2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 隧

7、道埋深 H(m)量测断面间距(m)备注 H2B 50 BH2B 20 HB 10 B 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沉降点埋设:测点用顶端磨尖的 18 钢筋打入地面下 60-80cm ,低于地面 5cm,并同地表隔离。基点选择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 通视良好的地方。基点不应少于 2 个,以便进行联测,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 量测仪器:水准仪和全站仪。 地表下沉量测在横断面方向的测点间隔取 25m,一个量测断 面内设 711 个测点。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工作面前方 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 )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的 频率相同。

8、(4)锚杆轴力量测 根据围岩条件,每断面设置 25 个测点,元件埋设初期测试频 率要每天 13 次,随着围岩渐趋稳定,量测次数逐渐减少。当出现 不稳定征兆时,增加量测次数。 (5)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 初期测试频率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 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直到无变化为止。 (6)围岩、喷层、二衬应变量测 初期测试频率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 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直到无变化为止。 (7)围岩对钢拱架的压力量测 采用能经受支撑屈服强度的压力盒,压力盒分别放在三个位置 ,钢拱架两侧拱脚处的底板下和拱顶连接点处两连接板之间。量测 围岩压力的主要为压

9、力盒及频率计。初期测试频率和同一断面的变 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直到无 变化为止。 4.4.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 (1)拱顶下沉、周边收敛测试数据填写记录表; (2)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 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 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 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通知施工部门及时加 强支护,必要时停止掘进,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 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

10、;拱脚水平相对净 空变化速度小于 0.2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 0.15mm/d。 (4)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 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 施工中,根据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进行判断时,应符合铁路隧道 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该及时提 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6)根据量测结果及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中 63 3 条规定进行隧道稳定性综合判别,可按表 4-1“变形管理等级“指导 施工。 表表 4-14-1 变形管理等级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备注 UU0/

11、3 可正常施工 U0/3U2U0/3 应加强支护 U2U0/3 应采取特殊措施 U实测位移值; U0最大允许位移值。 (7)控制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满足下列条件立 即施作: 隧洞周位移有明显减缓趋势。 拱脚附近水平收敛速度小于 0.2mm/d 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 0. 15mm/d。 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 80%-90%。 初期支护表面无再发展的明显裂缝。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化无收敛趋势时,必须采取有效 补强措施,使围岩-初期支护体系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然后立即施作 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参数适当加强。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

12、数据均 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周报表, 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 位移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5.5. 监控量测管理监控量测管理 各施工工区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1)负责量测计划安排; (2)负责对量测资料进行整理; (3)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稳定状态,并定期提出围 岩稳定性和支护可靠性的书面报告; (4)当量测结果出现危险信息时,应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 并协助施工负责人进行紧急处理。 6.6. 测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测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施工监测采用的机械式仪表和电子仪器,必须确保

13、量测仪表具 有良好的使用状态。 (1)测试前应做到: 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检查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确认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 行测试工作。 (2)测试工作中: 按各项量测的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 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 过大时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 误时再进行测试; 每次测试时都要做好记录,并记录环境温度、掘进里程以及 施工情况等,并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 施工负责人。 (3)测试完毕后应做到: 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 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