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7810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国学感悟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进国学 感悟快隆德一小 何艳 俗话说,卖啥吆喝啥,既然我现在是教国学的,所以今天在这我就吆喝吆喝国学。说句实话,我虽然已经教了两年国学,但是所学所教相当肤浅,简直就是一鳞半爪,而今天又在这里讲,更是诚惶诚恐,所以,还请各位多多指教。下面我们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吧:郢书燕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人是好朋友,其中一个在楚国首都郢居住,另一个在燕国当宰相。一天这个郢人给燕国宰相写信,因为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写到信上“举烛”。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于

2、是这个宰相立刻告诉燕王,燕王一听非常高兴,马上就采取了举荐才能任人为贤治国方针,结果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两个人见面了,那个宰相连连向那个郢都的朋友道谢,说现在我们国家这样强大,多亏您告诉我“举烛”啊,郢人一听,哈哈大笑,说我那是笔下误啊。我觉得我就像那个楚国小南蛮的郢人,今天所讲也会平淡无奇,因为都是平时所做所感之事,似郢人书信一般平凡,甚至可能还有一些错误,可是我觉得各位,就如那位具有超凡智慧的宰相一样,会高屋建瓴地理解或延伸,会探讨出新意,共同为我校的教育教学献出智慧与才能。希望我校也能像燕国一样称王称霸。下面言归正传,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走进国学 感

3、悟快乐。一、什么是国学对于国学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大概可以以下面的为一个依据。“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按照上面的概念解释,国学就是指中国古代的学说。即是指包括清朝在内以前的中国历史上的主流学说和文化, 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它们形成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还要包括西汉时就从印度引进的佛教禅学,它对后世中国影响更为深远。 具体说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

4、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在传统国学中,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儒学经典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

5、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有人拟了一个作为中国学人最低限度应读的古籍: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後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我们先不去读上面这些书,但看这些书目,足以叫人头昏了,所以,要想达到一定境界谈何容易。

6、 如此看来,能真正称为中国学人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可我又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的确首先应该成为一名学人。所以我汗颜至极。姑且称自己是一直在学习的学人吧。二、国学的厄运与兴起从国学今天被再次提倡,这期间经历了清末洋务运动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文化及社会改良;经历了“五四”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再到文化大革命彻底怀疑一切、“批林批孔”,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传统文化及知识分子被彻底摧毁,文化出现断层,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国学一度似乎成了民族的包袱和历史的垃圾。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要真正屹立

7、于国际强族强国之林,文化的昌盛和影响力才是根本,才有未来。这样,国学也才有了今天的气象。三、教学相长,乐在其中人把中华国学比作一个大观园,进得园来风光无限。因为它是那么博大精深、那么妙不可言在此,非常感谢张校长使我成了有幸踏进这道门槛的幸运儿。虽然只是刚刚进门而已,但它给我带来的知识、乐趣、感悟、提升与憧憬等等,言之不尽。我由此而致力于带领我的学生们一起游园探幽,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只期望自己能早日摆脱王姥姥的境地,做一个很好的导游。自教国学以来,我主要教学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大学孟子庄子老子中的一些内容及一些唐诗宋词和经典名句,这些对于一个真正的国学大师来讲,他可以信手

8、拈来,可要想通过我这个国学底蕴浅薄的老师交给根本没有国学功底的学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但我非常欣赏荀子说的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困难和不易操作的事情变得简单而容易操作。在弟子规中也有这样一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意思是见到德行高尚的人,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向人家学习,即使你离这种品行、这种上人距离还很远,但只要你学,你就会慢慢赶上,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只要肯下功夫一点一点地学,知识总会与日俱增的。所以我就经常用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学生。在刚接受教国学这个任务

9、时,虽然很欣喜但也很担心,担心自己教不明白,担心学生不爱学或学不懂,可是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爱学国学,而且收获也是相当可观的。下面就采撷一些教学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一、 喊起口号,我们一齐启程。首先我确立了国学课的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我对同学们讲这句十个字的口号意义非凡,第一,证明你很幸运,因为你们是在一所开国学课的学校上学。第二,证明你们的起点很高,读的书是经典,交的友是圣贤啊!何为经典?那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洗涤和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何为圣贤?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有超凡才智的人。同学们想想,我们从小就与他们相识相交,那将来我们会多了不起,也许,你

10、们将来也会写出经典之作,也会成为圣贤。同学们一听我这样讲,就立刻有了雄心勃勃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国学课经常是高亢地和喊着口号开始的。其实,细想想这不仅仅是句口号,它更应该是一种理念和一种行为,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人的一生都能“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那么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将是多么快乐,我们的社会将不会再提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之类的口号了。因为和谐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老子的文章思想极为深刻,怎样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兴趣呢?有时我就采取游戏体验式的方法。比如,一次,上课开始我就说咱们这节课来做个游戏,请前三排的同学为一组,踮起脚尖站着,其余后面的学生为一组,就像平时那样站着,

11、你们两组比一比看谁能站的时间长久?同学们都很高兴,口里唠叨着:那还不容易。结果,前三排的同学不一会功夫就东倒西歪站不住了,后面的同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地继续站着。我让同学们说说原因,前面的同学说因为是用脚尖站着,站不稳,所以一会儿就站不住了。那同学们想想,平时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这样站着呢?很多同学都说看热闹啊围观啊等等前面人挡着看不到但又非常想看到时就踮起脚尖,有时还往起跳着看,等等。我问:这样站的感觉怎么样?生答:一会就脚酸了,脚脖子累了,站一会就受不了了,想看也没有看到多少,等等。我顺势引领:是啊,有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本想通过换一种方式想要快点达到目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或者是适得其反。这

12、个道理其实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给我们讲的十分透彻了,大家请看老子的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说: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的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像剩饭赘瘤一样,因为它们都是让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是绝对不要这样做的。这段话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3、是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是短暂而不能持久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老子思想中极为精要的一部分。虽然,深奥难懂,但同学们结合着游戏,结合着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及其观察的生活实例,也能理解得较为深刻。这些深刻的道理不管当下是否能指导学生的为人处世,但相信也会在学生的思想深处留下印记。三、让学生在歌唱中乐。在第一学期,五年级我主要选择了婉约词和豪放词来教。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所以说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但那时人们怎样唱,没有录音,无从考证,可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谱了很多曲子

14、,所以,我在教学时就尽量把能唱的词都搜出来,课上理解学习吟唱欣赏。比如:一剪梅、蝶恋花、水调歌头、醉花阴等等,下面插入一段录像与大家一起分享。课件打出词:一剪梅 李清照插图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放录像王禹衡)同学们听得很欣喜,很陶醉,大家看王禹衡同学,简直都如醉如痴了。此外,在学弟子规三字经时,只要能唱的都要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陶冶、增趣,学生学得很快乐。学生们不光喜欢听唱,还喜欢创作。四、让学生在创作中喜。还回到学生们学词上来,那是我们在学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

15、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我们刚刚品味完词的意境,王禹衡突然举手问我:“老师这首词咋唱”,我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咋唱,而且很遗憾,我在网上也没有搜到。”他稍感遗憾地坐下了,不一会他又举手说:“老师我会唱。”这一下把我和同学们都惊住了,“好啊,就请你为大家唱唱吧”我们一起鼓掌欢迎,原来,他来了一个创新,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的曲子填上这首词唱的,唱的非常好听。同学们再一次热烈鼓掌,他的脸灿若桃花,非常高兴。然后同学们又学着他一起用这首曲子唱了两遍,课堂掀起了高潮。后来到别的班学这首词时我就开始挑逗他们说:一班学生自己搞创作唱这首词,唱的如何如何好等等。后来,二班的张瑞洋用“让爱传出去”这首曲子把这首词声情并茂地演唱出来,其他班有一些学生就现场创作去唱,就这样在同学们南腔北调,五花八门的演唱创作之中,同学们学会了这首词。也许也有人会说感觉这样玩、笑,似乎有悖于词的基本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