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7667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空洞探测方案D.(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工程空洞探测方案目 录一场地概况1二、探测技术要求1三、空洞探测工作要求13.1基本要求13.2重点要求2四、探测方法及原理24.1地质雷达法24.2地震映像法3五、探测依据5六、测线布置56.1地质雷达法测线布置56.2地震映像法测线布置5七、拟投入仪器设备6八、拟投入的人员7九、空洞探测单位基本情况11十一、空洞探测单位近期类似工程经验12十、空洞探测进度安排12十二、空洞探测成果提交12十三、质量、进度、安全和环境保证体系和保障措施14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工程空洞探测方案一场地概况拟建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石家庄中心城区,线路西起西王,沿中山路向东,穿过现

2、京珠高速公路后,转向南至长江大道,之后沿长江大道向东至秦岭大街向北,到达终点洨河大道站。全长约23.9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站20个,平均站间距1.215公里。二、探测技术要求1地面以下空洞,有效竖向探测深度为10米。2探测成果应有地面以下空洞的分布范围、规模及与隧道相互关系的图纸。(落实在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纸上)3采用多种物探方法探测。4分析空洞的形成原因。三、空洞探测工作要求3.1基本要求1、本工程的空洞探测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现行规范及规程标准。2、空洞探测工作应按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制空洞探测实施方案、试验工作、现场物探工作、资料检查和评价、资料分析处理、成果报告校审、提交成

3、果等程序进行。3、空洞探测实施方案应在搜集和分析与工作相关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气象、水文、交通、地下管线、设计图纸等资料基础上,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和工法特点编制,主要内容宜包括:任务目的、项目概况、自然地理、地质背景、环境条件、场地人工活动历史背景、执行的技术依据和规范、探测手段及测线(测点)布置、探测工作量、探测技术要求、探测进度计划安排、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和设备配置、进度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提交的成果报告、重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等。4、物探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主要配件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的技术指标。6、空洞探测实施前,空洞探测人应事先通知发包人,并接受发包人对探测全

4、过程实施的监督检查。7、空洞探测人在进行外业探测时,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施工的有关规定性文件,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卫和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地下管线或地上附着物造成损坏或损伤。8、空洞探测成果报告应有地面以下空洞的分布范围、规模及与隧道相互关系的图纸。(落实在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纸上)。3.2重点要求1、采用物探方法,对探测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全面探测,查找地下空洞等工程病害,包括地下空洞的规模和具体位置,并绘制相应的图示进行标注。2、复杂的地下管线对空洞调查将产生严重干扰,但重大市政管线周围往往又是地下空洞多发区。因此,市政道路范围、尤其是重大市政管线周围均为地下空洞重点探测区域。四

5、、探测方法及原理根据探测技术要求,本次探测拟采用地质雷达法和地震映像法对全线进行探测。4.1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主机通过天线向媒质发射频率为数百兆赫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媒质的界面时便会发生反射,反射波返回地表面,又被接收天线所接收(发射与接收可为同一天线)。此时雷达主机记录下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双程旅行时Dt。因为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V 可由已知介质测定出来,所以可由深度D = V Dt/2公式求出地下异常体的深度。在地质雷达法勘探中,电磁波通常被近似为均匀平面波。其传播速度在高阻媒质中取决于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er,即: V = C/ 式中: C = 0.3 m/ns er 为媒质的相

6、对介电常数 电磁波传播在遇到不同媒质界面时, 其反射系数为: R = ( - )/ ( + ) 由此可知,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取决于界面两边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差异, 差异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地下空洞、不密实区的探测,因其与天然地基土之间物性差异均较大,会形成较强的反射,这种差异正是地质雷达法探测空洞的基本前提条件。后面加了照片这个就删掉图1 SIR-3000型地质雷达探测示意图4.2地震映像法地震映像(又称高密度地震勘探或单点地震反射勘探),是基于反射波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浅地层勘探方法(图2)。它可利用的波主要包括:反射波、绕射波。图2 地震映像原理图地震映像法时间剖面是记录的

7、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反射波、绕射波等的波形图,采集过程中又采用相等的移动距离。因此,在数据处理中不需要进行动校正处理,避免了动校正对反射波的拉伸畸变,从而损失高频成分的影响,使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得到完整体现,且分辨率不受影响,因而可以利用地震波的多种信息进行资料分析解释。地震映像法探测空洞是利用反射波和绕射波。如果空洞顶的范围较大、洞顶会出现明显的较强反射波,反射波的同相轴有一定延伸范围,该延伸范围反映了空洞的发育范围,反射波同相轴的反射时间反映了空洞的埋深。如果空洞顶范围较小,溶洞顶产生绕射波,绕射波同相轴为双曲线,双曲线顶点为空洞顶的位置,双曲线顶点的绕射时间反映了空洞的埋深。地震波的传播时

8、间为: T2=(4Z2+L2)/V12 (1)因此,可从地震映像异常波形图中取得空洞的反射波或绕射波时间,采用下式计算空洞的埋深: Z=(T2 V12- L2)/41/2 (2)式中,Z为空洞埋深(m);T为空洞顶部的反射或绕射时间(s);V1为空洞顶部以上岩层地震波平均波速(m/s);L为采集偏移距离(m)。五、探测依据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城市地球物理应该主要依据这个规范探测规范(CJJ-2007);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地下工程有关设计、施工图纸及管线图纸。六、测线布置6.1地质雷达法测线布置(1)纵向测线:沿中线纵向布置一条测线,左右各布置一条测线,线间距为8

9、米,总计纵向布置三条测线,见图2。(2)横向测线:垂直隧道中线每间隔20米布置一条测线,测线始末端均在隧道边缘外延10米。(3)发现异常情况,横纵测线均加密对称布置,线间距为5米。图3雷达测线布置示意图6.2地震映像法测线布置(1)纵向测线:沿左右线洞顶各布置一条测线,线间距为16米,总计纵向布置两条测线,见图4。(2)发现异常情况,加密一条纵测线,线间距加密为8米,加密两条横测线,线距5m,横测线始末端均在隧道边缘外延10米。图4地震映像测线布置示意图七、拟投入仪器设备加点仪器或者工作照片1、美国GSSI公司SIR3000型地质雷达一套。图5 SIR3000型地质雷达2、重庆地质仪器厂DZQ

10、48地震仪一套。图6 DZQ48地震仪3、青岛骄鹏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MiniSeis24型综合工程探测仪一套;图7 MiniSeis24型综合工程探测仪八、拟投入的人员本项目拟投入检测人员汇总表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国籍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拟担任的职务备注1234567附主要人员身份证和职称证。 1、解 翔2、董明华3、袁文奇九、空洞探测单位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注册地址通讯代码电 话传 真网 址邮政编码成立时间2003年12月企业性质国有上级主管部门中铁资源法定代表人姓 名出生年月职 称高工技术负责人姓 名出生年月职 称高工企业资质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甲级员工总人数(人)48法人营业执照号其中项

11、目经理(人)1固定资产(万元)高级职称人员(人)7流动资金(万元)中级职称人员(人)11开户银行名 称初级职称人员(人)20帐 号技 工(人)4最近三年每年完成的营业额(万元)近三年完成铁路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阶段、长度、投资) 3000勘察、检测累计1000余公里组织机构框图:总经理总工程师工程勘察部工程检测部物化探部综合部财务部实验室十一、空洞探测单位近期类似工程经验内容单位123项目名称新建张呼铁路卓资段土洞勘察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段项目溶洞勘察新建云桂铁路路基岩溶勘察工程所在地区内蒙卓资广州云南委托单位中铁咨询中铁咨询中铁咨询委托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项目规模中等中等中等投入人员数量人56

12、11竣工结算价万元447112完成日期2014.062014.112015.07工 期1个月2个月4个月十、空洞探测进度安排本次地下空洞探测外业工作时间为10天(2015年9月2日至2015年9月11日)。每天工作量至少完成正线2.5公里,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如遇天气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工期顺延。十二、空洞探测成果提交1、空洞探测成果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探测目的、探测范围、探测项目、探测时间、探测方法、探测结论和建议、风险评价及附件(雷达探测图像、空洞位置的纵横断面图)等。探测成果包含地面以下空洞的分布范围、规模,并将成果落实在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纸上。2、探测报告包括文字部分、表格、

13、图件,要求资料完整,内容全面、可靠,条理清晰。报告表格可包括插表和附表,图件包括插图和附图;3、 探地雷达探测图像的解释应结合岩土勘察资料、地下管线调查资料及探测时的周边条件等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图像的解释应尽可能准确反映周边地层的实际情况,要避免图像解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4、资料处理和解释应符合下列要求:(1) 资料的解释与推断应充分结合物探工作范围内的地质、设计和施工资料,在反复对比分析中,总结和分析各种异常现象,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2)应遵循内外业同步进行、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现场应及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如果发现原始资料有可疑之处或论述解释结论不够充分时,应作必要的外业补充工作。(3)解释时应通过综合资料,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和探测结果的内在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充分考虑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造成的虚假异常。(4)结论应明确,符合测区的客观地质规律,各种探测方法的解释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若解释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并对推断的前提条件予以说明。(5)解释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