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报告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67195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村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村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茶坝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促进我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魔芋、天麻、木耳、老鹰茶、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撑,也是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为全面掌握我乡农业产业化现况,切实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茶坝乡基本情况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茶坝地处青川东南角,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52047、北纬322656,与骑马乡、观音店乡、瓦砾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毗邻,与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接壤,幅员面积130.3平方公

2、里,详查耕地面积100多万亩(常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135多万亩)。境内海拔9302410米,属典型的山区乡镇,立体气候突出。年均气温11.3,日照1300小时,降雨量900毫米,相对湿度82%,无霜期205天。全乡下设9个村1个社区。 2013年末,共有人口 6534人(其中农业人口6401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十一五”以来,茶坝乡委、乡政府及各级各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始终把“三农”工作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调整产业结构,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根本任务和战略重点,精心培植天麻、魔芋、木耳、老鹰茶

3、、畜牧产业等,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13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26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万元,全乡粮食总产实现8万吨,农民人均有粮200公斤。(一)魔芋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市场对魔芋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茶坝乡党委、政府立足该乡地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把魔芋产业作为该乡四大特色产业之一来发展,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套种、近期见效,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种植,改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集中连片发展的规模经营,种植户发展到100余户,占农村户的21%。全乡魔芋产业得到很好发展。2014年全乡种植魔芋643.9亩,预

4、计增收90余万元。魔芋是我乡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但真正有组织和一定规模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2014年全乡种植魔芋643.9亩,预计增收90余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种植上初步形成了1个千亩示范乡,3个千亩示范村,5个百亩示范组和一批3亩以上种植大户。该产业已成为基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种芋繁育基地建设现状。全乡种芋繁育基地建设800亩。每年为全乡提供合格种芋1000吨以上,可供种植商品芋3000亩。(二)天麻产业发展现状茶坝乡种植天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这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高林密,冬暖夏凉,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为天麻的种植和生长

5、提供了最佳场所,“懒庄稼”种出了“金元宝”。今年来青川乡把天麻作为重点农业产业之一 推广与发展,对麻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与奖励,建立了以茶坝乡为中心的天麻种植示范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野生天麻生产基地,该乡也被广元市政府授予“天麻专业乡”光荣称号。“茶坝无处不天麻”是对茶坝乡天麻产业发展的总体描述,天麻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乐此不疲的自觉产业。全乡1908户有1846户种植天麻,基本做到了人人种天麻,户户为产业,播种面积达到60万。建成了陈地坪农业合作社为中心的天麻生产专业合作社,寺坝、炉场两个天麻种植示范园区,形成1000以上的专业大户16户,500以上的

6、146户。2014年天麻专业产业收入10万元的大户达15户,5万元以上的80户。据农经部门成本核算,我乡天麻亩净收入比玉米多400元,相比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纵向看,天麻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乡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天麻生产成本相应较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如此明显的成本价格优势,加之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我乡的天麻产业呈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三)木耳产业发展现状茶坝乡一直把发展段木密植黑木耳产业作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政府引导、农户主导、大户带动小户的模式,在炉场、寺坝两个河谷村已打

7、造了段木密植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有2万棒以上大户20余户,5000棒以上散户50余户,已收获干木耳1万公斤,预计年产干木耳1.6万公斤。按现行市场价,预计增收13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段木密植黑木耳已成为该乡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乡政府、财政局、农业局先后共投资数百万余元用于扶持农户建设优质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大棚木耳示范、新品种试验示范及工厂化育苗等工作已经开始起步。1、大面生产情况。2014年该乡段木密植黑木耳已发展到245亩,103万棒。在炉场、寺坝两个河谷村已打造了段木密植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有2万棒以上大户20余户,5000棒以上散户

8、50余户,已收获干木耳1万公斤,预计年产干木耳1.6万公斤。按现行市场价,预计增收13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乡所有村社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具有良好开发潜力和市场优势的场镇附近,许多场镇附近农户都将木耳生产和经营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2、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农户主导、大户带动小户的模式,在炉场、寺坝两个河谷村已打造了段木密植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四)老鹰茶发展现状1、种植规模。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的原则,以村、社干部带头示范为起点,落实村干部每人扦插育苗2亩,社干部每人扦插育苗1亩及每村栽植10亩以上的任务,在2014年8

9、月前共落实茶叶栽植面积300亩,加上已有发展规模共1200亩,努力实现茶园建设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制茶工艺化、产品品牌化。2.示范基地建设。依据“规划优先、科学发展”的原则,确定在新石、平溪、炉场、兴龙、月明等村,建设高产优质茶园1000亩,成为全乡生产老鹰茶示范基地;在茶坝北大门,梯子梁到场镇50里全面实施老鹰茶有性育苗栽培,形成1000亩带状标准园。(五)畜牧业发展现状1、畜牧业经济迅速发展。2014年全乡生猪存栏6620只,家禽存栏68423只,羊存栏1775只,能母猪存栏503头。畜禽出栏:生猪出栏8800只,家禽出栏72550只,羊出栏2416只。家庭养殖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21

10、.52%。2、畜牧产业结构优化。我乡畜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升级,畜牧业品种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畜产品消费需求由猪禽二元结构向猪禽牛羊多重消费过渡,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2014年猪肉产量1500吨,禽及禽蛋产品产量2100吨,占肉蛋奶总量的,牛羊肉产量880吨,。同时,猪种改良遍及全乡各村,良种率30%以上,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3、科技兴牧稳步推进。2008年全乡推广猪种杂交改良720窝,肉牛冻精改良1900头,;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其中年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1个,500头以上的2个,300头以上的2个,带动发展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2户。重大动物疫病应

11、免密度达100%,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二、我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一)切实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工作的领导近年来,乡委、乡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乡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切实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年农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确保我乡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与培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主要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落实、统一组织实施。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加以推广,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避免一轰而起,一轰而散。

12、(二)巩固基础,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我乡在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工作中,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科技含量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涉农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不断开发、引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特色产业的各个环节,重点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科技含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根据企业自身实际,不断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充分发挥

13、自身科技人员的作用,并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把特色产业的发展当作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中,生产发展是涉农部门义不容辞责任。对此,我们始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帮助乡村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搞好产业支撑。通过多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天麻、木耳、魔芋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通过特色产业的培植,广大农民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希望。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分析(一)魔芋产业1、产品有市场。魔芋及其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疗、保健、植物保护及工业生产。随着科学的发展,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延升

14、。据2014年中国农学会魔芋分会(重庆)会议上统计和专家分析,全国魔芋种植面积2014年较上年下降20%以上,有的地方下降50%,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魔芋及其半成品、成品短期内将会供不应求,价格也将节节攀升,这种情况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变,去年的市场行情充分证实了这一点。2、干群有意愿。魔芋是一种高效益作物,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每亩纯收入2000-5000元,适宜区内干部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意愿。3、种植有基础。我乡幅员辽阔,冷凉多雾,适合魔芋生长发育,据统计适宜魔芋种植面积为50万亩以上,按三年一个轮作周期来算,可以规划10万亩种植基地。(二)天麻产业我乡天麻主产区多为海拔1200米以上的二半山区和高

15、二半山区,这一区域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在当地种植的各种作物中,同等条件下,天麻单位面积的产值分别是黄豆的3.2倍、小麦的2.9倍。从整个市场情况看,我乡天麻收购价一般在1200-1500元/吨之间,较邻近的陕西等省低200-300元/吨,低于沿海一带500元/吨。从技术力量支撑看,我乡现有专门从事天麻生产的农技干部50余人,他们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比较熟悉天麻生产技术环节,具有丰富的理论和较为完善的天麻推广技能,能胜任天麻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及天麻项目的实施。我乡天麻面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乡常用耕地135万余亩,而现在天麻种植面积只是60万平方米左右,种

16、植面积潜力可在90万平方米左右。我乡天麻生产受品种退化、生产水平不均、加工型品种面积小、品种布局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影响,天麻单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天麻加工企业的建设,天麻产值也将随之而提高,若有更多产品转化为商品,切实改售初级产品为精深加工产品,其产值将成倍乃至数倍增长,这将是天麻产业加速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三)木耳产业1、市场场前景广阔。我乡交通条件便捷,木耳市场需求量35万吨以上,而我乡目前木耳年产量仅为25万吨左右,木耳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能有效缓解木耳的市场消费需求,还可打入周边、外地市场进行销售。2、政府重视,农民积极。首先是政府始终把木耳生产列入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次是广大农户在观念上有了质的转变,通过扶持木耳大户的示范带动,再加上种植木耳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