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66706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人教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11-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2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的估算能力,会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固体和液体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体积(或直径)、分子数等微观量。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物质分子是球形体的模型,是为了简化计算,突出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有两个,其一是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其二是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

2、、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2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物理课上还不能给学生展现出分子的真实形状和分子的外观。这给讲授分子的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更突出了运用估算方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方法研究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0),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教学过程】(一)热学内容简介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

3、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二)新课教学过程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介绍并定性地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介绍数量级这个数学名词,一些数据太大,或很小,为了

4、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0的乘方数,如310-10m。我们把10的乘方数叫做数量级,那么110-10m和910-10m,数量级都是10-10m。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3)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不同方法来测量分子的大小,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

5、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4)指出认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2阿伏伽德罗常数向学生提问: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数值是多少?明确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A表示此常数,N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

6、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确的数值。)再问学生,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例如,1mol水的质量是0.018kg,体积是1.810-5m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 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提问学生:如何算出1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提问学生:1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提问学生:若已知铁的原子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

7、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又问:是否可以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是多少来?归纳总结:以上计算分子的数量、分子的直径,都需要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因此可以说,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这些微观量联系起来。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常数(曾经学过的万有引力恒量也是一个重要常数)。物理常数是物理世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一百多年来,物理学家想出各种办法来测量它,不断地努力,使用一次比一次更精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测定它的精确值是NA=6.0220451023/mol。(三)课堂练习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

8、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 A102cm2 B104cm2 C106cm2 D108cm2答案:B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答案:3.81023,310-10米。(四)课堂小结1物体是由体积很小的分子组成的。这一结论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单分子油膜实验等实验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依据。分子直径大约有10-10米的数量级。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的意义和常数数值应该记住。3学会计算微观世界的物理量(如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直径等)的一般方法。由于微观量是

9、不能直接测量的,人们可以测定宏观物理量,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桥梁,间接计算出微观量来。如分子质量m,可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得到m=M/NA。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密度、阿伏伽德罗常数NA,计算出分子直径(五)说明1由于课堂内时间限制,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全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到油膜散开现象和油膜面积的测量方法即可。要想造成单分子油膜,必须选用脂肪酸类,如油酸C17H33COOH或棕榈酸C15H31COOH,这类脂肪酸分子的形状为长链形,它的羧基一端浸入水中,而烃链C17H33伸在水面上方,造成油酸长分子在水面上垂直排列,如图3所示。 第十一章 分

10、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11-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重点难点】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

11、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教具准备】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2

1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二)新课教学过程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

13、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