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66043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历时考察 论文关键词:报告文学文体特性政治制导性文学性文化批判性 论文摘要:历时性考察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形成、变异和发展可以见出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由一些基本元紊组成一定结构其内涵在发展中相继呈现其中有深化和丰富也有异化和扭曲似乎完成了一个“正一反一合”的过程政治制导是报告文学丈体特性发生偏离的最主要的原因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成型的文体其文体特性?历时性地考察我们发现: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去领略这种文体的变化和发展从而辩证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问题 一、1930年代的代表性观点 (一)胡风:报告文学是杂文的姊妹 胡风于

2、1935年2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速写及其他的短论有论者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理论由译介转述走向独立研究的重要论文“有的是论者对报告文学新文体的独特理解和阐释”m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把报告文学称之为“速写”“速写为什么能够发达得这样快呢?说是因为作者和读者都处在非常穷困和忙乱的境况里面这种文体最和他们相应”“十几年来剧激的社会变动所掀起的瞬息万变的波纹使作家除了在较大的规模上创造综合的典型外还不能不时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他对于社会现象的解剖和态度运用他的锐敏的锋芒和一切的麻木混浊相抗”胡风把报告文学与现代杂文相比较认为它们是“姊妹”“姊妹”当然有相像的地方它们有着“同样的社会基础和同样的社会意

3、义”产生于“剧激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是“战斗的文艺体裁(genre),“更生动更迅速地反映并批判社会上变动不息的日常事故”是两者共同的社会职能他认为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论文(fuuilleton)而速写(报告文学)“是一种文艺性的纪事(sketch)两者“不同的是杂文是由论理的侧面来反映那些活生生的社会现象甚至能够使人得到形象的认识而速写是由形象的侧面来传达或暗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社会批判”这个意思在胡风的报告文学理解中是占首位的他在多处地方用到诸如“解剖”、“战斗性”、“锐敏的锋芒”、“相抗”等相近意思的词而批判的实现得建立在“不是经过综合或想象作用”的“形象侧面”的报告上它有三特征: (

4、1)它不写虚构的故事和综合的典型它的主人公是现实的人物它的事件是实在的事件 (2)它的主人公不是古寺不是山水不是花和月而是社会现象的中心的人 (3)不描写无关的细节而攫取能够表现本质的要点 胡风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也作了深人的探讨在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里他告诉报告文学的作者要“从繁杂的现象中间抓出那特殊的一点”“应该从特殊的侧面反映全体应该在一般的现象中间注重特别激动我们的事件”他举例说“与其详细地叙述堆积在车站的行李和拥挤着的人群倒不如用力地写一写在那里被挤散了孩子的痛苦的母性”这就是文学的取材眼光与表现手段典型性、特殊性关乎人类情感(用“心灵去画出场景”)这样自有“作品的表现力” 概

5、括起来说胡风所理解的报告文学是:(1)坚持社会批判;(2)有以性、社会性、本质性为基础的新闻品质;(3)富于表现力的文学品质 (二)茅盾:“其与小说同为文学之一部门” 茅盾对“报告文学”的回答集中体现在关于“报告文学”一文中该文发表于1937年中流杂志 “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道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读者便就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好的“报告”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等等;但“报告”和“小说”不同前者是注重在实有的“某一事件”和时间上的“立即”报道而后者则是作家积聚下多少的生活体验研究分析得了结论借创作想象之力而给以充分的形象化“小说”的故事大都是虚构不过要合情合理使人置信“报告”则直须是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