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知识培训材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65975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知识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知识培训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知识培训教材一、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 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 比热爱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联系实际来理解。如

2、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 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 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 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

3、#160;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 “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 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 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二、解释词语常用方法1、拆拼法: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解释,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探和测量;    拾金不昧捡到贵重的东西不隐藏起来,设法寻找失主2、同义词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立刻马上; 罗汉豆蚕豆3、反义词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

4、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 耐烦不怕麻烦4、定义法:一般适用于解释名词术语。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化石古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5、形容法:即用描写性的语句生动形象地解说词义的方法。常用“像”,“形容的样子”等词语来帮助描写说明。如:蜿蜒像蛇或蚯蚓行走那样屈曲延伸;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娇艳美好。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6、比喻法:有些词语,难以用简明扼要的话解释,或者也没有必要从字面做解释,在语境中用的是比喻义,就要说

5、明它比喻什么。常用到“比喻”来帮助描写说明。如: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赴汤蹈火比喻不怕危险,不怕牺牲。7、举例法: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三、做阅读题的诀窍: 议论文和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有问中心思想的选择题先做,这有利于你对其它题的把握。 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要分析一句话是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xxxxxx的修

6、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的思想感情。” 四 、如何写好作文? 记叙文之四段式加强描述法 一、择要深入:仔细描写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与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细的描写几样就好。例如说别人胖,就别提他头发很长这些不相关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肤所接触到的、心所感觉到的,用好像什麼的方式,来取代呆板的直述。例如,他很高。不改成他那过人的身高,几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长的床都不够大,简直是个人形高塔。 三、成语俗话:可以丰富文章。适时的加入成语或者俗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当

7、然切记不要太过火,整篇引用个没完没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语的方法无它,就是勤背成语、俗话、名人语录、静思语、诗词等等。 四、善用举例:说明了一大堆,不如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麼多麼会吃之后,马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后,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盘臭豆腐、一碗猪血汤、一杯绿豆沙、一包鸡蛋糕。天啊!回到他家,他妈妈问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点点头说:好好好,我又饿了! 这样一来,文章肯定生动有趣多了!五、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叙、插叙、倒叙。3、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

8、主线。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物为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以衬衫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以事为线索。如故乡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写从不喜欢蜜蜂到喜欢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互交往,暗线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六、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1、分析文章题目透过文章题目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如变色龙这一题目就点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善变的特征。2、分析文章的开头很多文章

9、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文章的开篇,对分析中心作用很大,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收篇的语段,往往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4、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性段落或句子、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分析,抓住这个“睛”来总结出中心思想。5、分析文章的写作背影和写作意图。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方法,通常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一部分概括的思想意义。一般的表达方式是:本文记叙(描述、描写)了,表现了(反映、歌颂、赞颂)、的思想(精神、品质)表达(抒发)了在写批判、揭露一类时,格式往往是:通过揭露了(批判、抨击、斥责)七、记叙文段落层

10、次的划分方法:1、按时间和情节发展变化来分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和“离故乡”,可以将全文分为三部分。2、按照地点的转换来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就按地点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3、按照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划分层次的步骤:首先看这个自然段内有几个句子,然后看哪几个句子是讲同一个内容的,讲同一内容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并前后连贯的一个句子,跟前后各句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自成一个层次。八、怎样概括段意: 摘句法: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归纳概括法:没有中心句的篇章,可用此法。一个段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

11、次,可把若干个层次的意义结合起来得出段意,此法也叫兼容并蓄法。九、说明文需掌握的有关知识: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方法: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4、要重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平实。十、有关语言修辞题型的一般做法: 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2、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12、(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十一、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的做法: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13、;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二、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突出本体的××特征。

14、3、对比: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

15、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十二、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

16、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3、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十三、写作方法: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