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5968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加工机械实验指导书-刘欣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橡胶配合与开炼机混炼工艺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橡胶配合与混炼工艺实验主要内容是根据实验配方,准确称量生胶、各种配合剂的用量,将配合剂与生胶混合均匀并达到一定分散度,制备符合性能要求的混炼胶。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橡胶配合方法,熟练掌握开炼机混炼的操作方法、加料顺序,了解开炼机混炼的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混炼操作的能力。二、实验原理开炼机混炼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平行排列的中空辊筒,以不同的线速度相对回转,加胶包辊后,在辊距上方留有一定量的堆积胶,堆积胶拥挤、绉塞产生许多缝隙,配合剂颗粒进入到缝隙中,被橡胶包住,形成配合剂团块,随胶料一起通过辊距时,由于辊筒线速度不同产生

2、速度梯度,形成剪切力,橡胶分子链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被拉伸,产生弹性变形,同时配合剂团块也会受到剪切力作用而破碎成小团块,胶料通过辊距后,由于流道变宽,被拉伸的橡胶分子链恢复卷曲状态,将破碎的配合剂团块包住,使配合剂团块稳定在破碎的状态,配合剂团块变小。胶料再次通过辊距时,配合剂团块进一步减小,胶料多次通过辊距后,配合剂在胶料中逐渐分散开来。采取左右割刀、薄通、打三角包等翻胶操作,配合剂在胶料中进一步分布均匀,从而制得配合剂分散均匀并达一定分散度的混炼胶。三、实验仪器材料160320mm双辊筒开炼机,上海机械技术研究所产品,主要由机座、温控系统、前后辊筒、紧急刹车装置、挡胶板、调节辊距大小的手轮、

3、电机等部件组成。开炼机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1 开炼机结构示意图图1-2160320mm双辊筒开炼机材料:天然橡胶、硫磺、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配合剂等。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配方,准确称量生胶和除液体软化剂以外的各种配合剂的量,观察生胶和各种配合剂的颜色与形态;2、检查开炼机辊筒及接料盘上有无杂物,如有先清除杂物;3、开动机器,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通热水预热辊筒至规定的温度(由胶种确定);4、将辊距调至规定大小(根据炼胶量确定),调整并固定挡胶板的位置;5、将塑炼好的生胶沿辊筒的一侧放入开炼机辊缝中,采用捣胶、打卷、打三角包等方法使胶均匀连续的包于前辊,在辊距上方留适量的堆积胶,经

4、过23分钟的滚压、翻炼,形成光滑无隙的包辊胶;6、按下列加料顺序依次沿辊筒轴线方向均匀加入各种配合剂,每次加料后,待其全部吃进去后,左右3/4割刀各两次,两次割刀间隔20秒钟;加料顺序:小料(固体软化剂、活化剂、促进剂、防老剂、防焦剂等)大料(炭黑、填充剂等)液体软化剂硫黄和超速级促进剂7、割断并取下胶料,将辊距调整到0.5mm,加入胶料薄通,并打三角包,薄通5遍;8、按试样要求,将胶料压成所需厚度,下片称量质量并放置于平整、干燥的存胶板上(记好压延方向、配方编号)待用。9、关机,清洗机台。五、影响混炼效果的因素影响开炼机混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胶料的包辊性、装胶容量、辊温、辊距、辊筒的速比、加料

5、顺序、加料方式及混炼时间等。1、胶料的包辊性胶料的包辊性好坏会影响混炼时吃粉快慢、配合剂分散,如果包辊性太差,甚至无法混炼。胶料的包辊性与生胶的性质(如格林强度、断裂拉伸比、最大松弛时间等)、辊温和剪切速率有关,格林强度高、断裂拉伸比大、最大松弛时间长的生胶包辊性好,如NR;格林强度低、断裂拉伸比小、最大松弛时间短的生胶包辊性差,如BR。影响生胶这些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生胶的包辊性,如加入补强剂,提高胶料的格林强度,增大松弛时间,会明显改善BR的包辊性;胶料中过多加入液体软化剂,降低格林强度,缩短松弛时间,包辊性变差,甚至脱辊。辊温在胶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无法包辊,在粘流温度(Tf)以

6、上,胶料粘辊,也不能混炼,只有在Tg Tf之间某一温度范围内,胶料才有良好的包辊性,适于混炼。如采取减小辊距、增大速比或提高辊筒转速等方法增大剪切速率,可提高胶料的断裂拉伸比、延长最大松弛时间,因而也能改善胶料的包辊性。2、装胶容量装胶容量过大,增加了堆积胶量,使堆积胶在辊缝上方自行打转,失去了起折纹夹粉作用,影响配合剂的吃入和分散效果,延长混炼时间,胶料的物性下降,同时会增大能耗,增加炼胶机的负荷,易使设备损坏。如果装胶量过少,堆积胶没有或太少,吃粉困难,生产效率太低。因此,开炼机混炼时装胶量要合适。可根据经验用下列公式计算装胶容量:Q=KDLQ装胶量,Kg;K装料系数,K取0.00650.

7、0085L/cm2;D滚筒致敬,cm;L辊筒工作部分的长度,cm;胶料的密度,g/cm3。当炼胶量较少时,为了保证辊距上方留有适量的堆积胶,可通过调整挡胶板的距离来实现。3、辊距胶料通过辊距时受到的剪切变形速率,与辊距、辊筒转速和速比之间的关系为:机械切变速率,s-1;f滚筒的速比,f=V1/V2;V2前辊筒表面旋转线速度,m/min;V1后辊筒表面旋转线速度,m/min;e辊距,mm;减小辊距,剪切变形速率增大,橡胶分子链和配合剂团块受到的剪切作用增大,配合剂团块容易破碎,因此有利于配合剂的分散,但橡胶分子链受剪切断裂的机会也增大,容易使分子链过度断裂,造成过炼,橡胶分子量降得过低,使胶料的

8、物理机械性能降低。辊距过大,剪切作用太小,配合剂不易分散,给混炼操作带来困难。因此开炼机混炼时,辊距要合适。合适的辊距大小与装胶量有关,如表1-1所示。天然胶与合成胶并用时,并用比例相等,总胶量可按天然胶来定辊距;合成胶大于天然胶比例时,总胶量可按合成胶定辊距。表1-1 辊距大小与装胶量的关系胶量(克)30050070010001200天然胶mm1.40.22.20.23.80.23.80.24.30.2合成胶mm1.10.21.80.22.00.24、速比与辊速速比和辊速增大,对混炼效果的影响与减小辊距的规律一致,会加快配合剂的分散,但对橡胶分子链剪切也加剧,易过炼,使胶料物性降低,使胶料升

9、温加快,能耗增加。速比过小,配合剂不易分散,生产效率低。开炼机混炼的辊筒速比一般在1.151.27范围内。5、辊温表1-2 不同胶料开炼机混炼时辊筒温度胶 种辊 温前辊后辊天然胶55605055丁苯胶45505055氯丁胶35454050丁基胶40455560丁腈胶4045顺丁胶40604060三元乙丙胶607585左右氯磺化聚乙烯40704070氟橡胶232777877787丙烯酸酯橡胶40553050随辊温升高,胶料的粘度降低,有利于胶料在固体配合剂表面的湿润,吃粉加快;但配合剂团块在柔软的胶料中受到的剪切作用会减弱,不容易破碎,不利于配合剂的分散,结合橡胶的生成量也会减少。因此开炼机混炼

10、时辊筒的温度要合适。由于温度对不同胶料包辊性的影响不同,因此不同胶料混炼时辊温也应不同。NR包热辊,前辊温度要高于后辊;而大多数合成橡胶包冷辊,前辊温度要低于后辊。常用的橡胶开炼机混炼时辊温如表1-2所示。6、加料顺序混炼时加料顺序不当,轻则影响配合剂分散不均,重则导致焦烧、脱辊或过炼,加料顺序是关系到混炼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料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加料顺序的确定一般遵循用量小、作用大、难分散的配合剂先加,用量多、易分散的配合剂后加,对温度敏感的配合剂后加,硫化剂与促进剂分开加等原则。因此开炼机混炼时,最先加入生胶、再生胶、母炼胶等包辊,如果配方中有固体软化剂如石蜡,可在胶料包辊后加入

11、,再加入小料如活化剂(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防老剂、防焦剂等,再次加炭黑、填充剂,加完炭黑和填充剂后,再加液体软化剂,如果炭黑和液体软化剂用量均较大时,两者可交替加入,最后加硫化剂。如果配方中有超速级促进剂,应在后期和硫化剂一起加。配方中如有白炭黑,因白炭黑表面吸附性很强,粒子之间易形成氢键,难分散,应在小料之前加入,而且要分批加入。对NBR,由于硫黄与其相容性差,难分散,因此要在小料之前加,将小料中的促进剂放到最后加。7、加料方式加料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吃粉速度和分散效果。如果配合剂连续加在某一固定位置,其它部位胶料不吃粉,相当于减少了吃粉面积,吃粉时间延长,吃粉慢,配合剂由吃入位置分散到其

12、他地方需要的时间延长,因此也不利于配合剂的分散。加料时应将配合剂沿辊筒轴线方向均匀撒在堆积胶上,使堆积胶上都覆盖有配合剂,这样会缩短吃粉时间,也有利于配合剂在胶料中的分散,缩短混炼时间,较小对橡胶分子链的剪切破坏。六、思考题 影响开炼机混炼效果的因素都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提高混炼的效果。实验二 密炼机混炼工艺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密炼机的结构,熟练掌握密炼机混炼的操作方法和加料顺序,熟悉密炼机混炼的工艺条件,了解影响密炼机混炼效果的因素,制备符合性能要求的炭黑混炼胶或母炼胶。二、实验原理密炼机工作时,两转子相对回转,将来自加料口的物料夹住带入辊缝受到转子的挤压和剪

13、切,穿过辊缝后碰到下顶拴尖棱被分成两部分,分别沿前后室壁与转子之间缝隙再回到辊隙上方。在绕转子流动的一周中,物料处处受到剪切和摩擦作用,使胶料的温度急剧上升,粘度降低,增加了橡胶在配合剂表面的湿润性,使橡胶与配合剂表面充分接触。配合剂团块随胶料一起通过转子与转子间隙、转子与上、下顶拴、密炼室内壁的间隙,受到剪切而破碎,被拉伸变形的橡胶包围,稳定在破碎状态。同时,转子上的凸棱使胶料沿转子的轴向运动,起到搅拌混合作用,使配合剂在胶料中混合均匀。配合剂如此反复剪切破碎,胶料反复产生变形和恢复变形,转子凸棱的不断搅拌,使配合剂在胶料中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分散度。由于密炼机混炼时胶料受到的剪切作用比开

14、炼机大得多,炼胶温度高,使得密炼机炼胶的效率大大高于开炼机。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设备为湖南益阳橡胶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1.7升小型密炼机。图2-1 1.7升小型密炼机密炼机的结构图2-2 密炼机结构示意图密炼机一般由密炼室、两个相对回转的转子、上顶栓、下顶栓、测温系统、加热和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安全装置、排料装置和记录装置组成。转子的表面有螺旋状突棱,突棱的数目有二棱、四棱、六棱等,转子的断面几何形状有三角形、圆筒形或椭圆形三种,有切向式和啮合式两类。测温系统是由热电偶组成,主要用来测定混炼过程中密炼室内温度的变化;加热和冷却系统主要是为了控制转子和混炼室内腔壁表面的温度。密炼机密炼室结构示意

15、图如图2-2所示。四、实验步骤1、按照密炼机密炼室的容量和合适的填充系数(0.60.7),计算一次炼胶量和实际配方;2、根据实际配方,准确称量配方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将生胶、小料(ZnO、SA、促进剂、防老剂、固体软化剂等)、补强剂或填充剂、液体软化剂、硫黄分别放置,在置物架上按顺序排好;3、打开密炼机电源开关及加热开关,给密炼机预热,同时检查风压、水压、电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测温系统、计时装置、功率系统指示和记录是否正常;4、密炼机预热好后,稳定一段时间,准备炼胶;5、提起上顶栓,将已切成小块的生胶从加料口投入密炼机,落下上顶栓,炼胶1min;6、提起上顶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7、提起上顶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顶栓混炼3min;8、提起上顶栓,加入液体软化剂,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9、排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胶料的温度,记录密炼室初始温度、混炼结束时密炼室温度及排胶温度,最大功率、转子的转速;10、将开炼机的辊距调到3.8mm,打开电源开关,使开炼机运转,打开循环水阀门,再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