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失业与通胀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64733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讲失业与通胀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三讲失业与通胀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三讲失业与通胀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三讲失业与通胀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三讲失业与通胀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讲失业与通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讲失业与通胀(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讲 失业与通胀 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 第一节 失业衡量、影响及治理 w学习目标 n失业的衡量 n失业的分类(成因) n失业的影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n失业的治理对策 中国当前失业情况 w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8月初公 布了2009年上半年的就业统计,2009 年上半年的失业率保持在4.3%,登记失 业人数在910万人左右。 w7月9日,教育部宣布,截至今年7月1日 ,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 业率达到68%,与去年持平。 一、 失业的衡量 美国与中国的对比 w美国失业率的衡量指标:失业率、劳动 参工率、就业人口比率和总劳动时数 w中国失业率的衡量指标:城镇登记失业

2、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口普查中的失 业调查 中国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w中国的失业数据现在(2009年初)我们可 以看到有三个。 n国家统计局:城镇失业登记 失业率为 4.2% n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中旬发布社会蓝 皮书 :城镇失业调查失业率为9%左右; n人大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近3年 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率”中国实际 失业率有可能超过27% 中国失业率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 w计算方法: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 +登记失业人数)。 w作用:一是可以作为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待遇 的前提条件,登记失业前如果参加过失业保险可 以享受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二是作为登记

3、 失业人员寻求政府帮助的依据。 w不足:一是统计指标不完整,失业登记人员中未 包括企业下岗人员,且仅限于具有城镇户口的人 员。二是对于失业的时间缺乏严格界定,失业和 就业容易混淆,使得指标的准确性降低。 中国1993-1999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公开失业率比较 年份 城镇镇登记记失业业 率 公开失业业率 19932.64.48 19942.84.76 19952.95.85 19963.07.50 19973.18.10 19983.18.32 19993.18.69 资料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失业率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 w方法: 利用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样本进行测 算 w优

4、势: 相对准确 w问题: n一是代表性有限。该调查的结果对于全国具有较强的 代表性,各省的代表性次之,而对于全国大多数市县 没有反映。 n二是是调查开始时间较晚,时间序列不长,提供的资 料不够充分 n三是出于种种考虑,该调查数据没有披露,使用效果 受限。 中国失业率统计:人口普查中的失业率 w优势: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n一是代表性强,准确度高。五普的失业调查按照 10的抽样比例进行,涉及全国3451万户和 11807万人,调查范围广,人数多,而且严格 遵循了随机抽样原则。 n二是采取了与国际标准较为一致的做法。譬如,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只要在参照期内工作时间达 到或超过了一个小时就应被视为“

5、有工作”,这就 是所谓的“一小时标准”。而五普执行的也是只要 每周工作一小时及其以上就算有工作的标准。 中国失业率统计:人口普查中的失业率 w三是普查采取了按常住人口调查的原则, 无论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也不管户 口在哪里,还不管下岗与否,一旦抽中都 予以调查。 w四是结果准确。无论是1990年全国第四次 人口普查的市镇待业率3.86,还是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镇失业率8.2 ,都与人们的常识和失业的真实情况比较 吻合 w问题: n周期太长,没有参考价值。十年才进行一次 n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不能满足 对失业数据的经常性需要。 中国失业率统计:人口普查中的失业率 中国

6、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w首先,统计范围较为狭窄。我国失业人口应 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城镇未登记失业人 口;下岗职工中的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 力中的失业人口。而我国目前的权威失业率 指标仅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w其次,统计数据信度不够。数据收集方式采 用的是城镇单位就业情况定期报表制度,报 表涉及的基层单位变动频繁,数量过多,存 在普遍的漏计,而且由于失业统计和地方政 府的政绩挂钩,有些地区会有弄虚作假的行 为。 中国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w第三、统计指标不科学。 n关于年龄:我国劳动就业年龄规定为:男16-60岁、 女16-55岁,而失业登记年龄界限为: 男16 - 50岁 , 女16

7、- 45岁。 n关于时间:采取国际劳工组织的“一小时”标准,即 调查周内工作满一小时即为就业。 w第三、失业统计口径、统计方法不一。我国采 用多元调查统计方法,即城镇登记失业率来源 于登记调查,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来源于人口普 查和劳动力抽样调查。 改进思路 w科学、合理界定统计口径。将我国所使用的“从业人员 ”和“待业”、“停薪留职”“下岗”、“在职失业”、“剩余 劳动力”等不规范或有争议的用语分别采用国际规范性 术语“就业人员”和“失业”来替代。 w拓宽统计范围 w提高“工作时间”定额。依国际惯常按照工作时间的1 /3来确定业与失业, 按照我国周工作时间40小时计算, 可把在调查周内工作确定为

8、13或14小时作为就业与业 的标准。 w改进现行统计调查制度。应以抽样调查法作为就业与 失业统计的主要方法, 辅以登记调查等其他方法。 美国与中国的对比 w美国失业率的衡量指标:失业率、劳动 参工率、就业人口比率和总劳动时数 w中国失业率的衡量指标:城镇登记失业 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口普查中的失 业调查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人口调查 人口调查 n每个月,美国人口普查局都要调查6万户家 庭,并提出有关其成员年龄和工作市场状况 等一系列问题 n工作年龄人口是16岁或16岁以上没有坐牢 、住院或进行其他形式住院治疗的人的总数 。 n工作年龄人口又分为在劳动力中的人口与不 在劳动力中的人口。 n劳动力

9、分为就业者和失业者。 美国劳动市场流动图 美国失业调查:失业原因 2004年美国失业调查:失业持 续的时间 0203050 失业的百分比 1040 经济周期的顶点 经济周期的谷底 少于5周 514 周 1526周 27周以上 2004年美国失业调查:失业的人口群体 02030 失业率 1040 经济周期的顶点 经济周期的谷底 黑人男子1619岁 黑人女子16-19岁 白人男子16-19岁 白人女子 16-19岁 黑人男子20岁及以上 黑人女子20岁及以上 白人男子20岁及以上 白人女子20岁及以上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失业者的界定 要算做失业者,一个人必须能工作,而 且必须属于下面三种中的任何一

10、种: 1 没有工作,但在此前的4周中特别努 力地寻找工作。 2 等待解雇自己的单位招回工作 3 在30天之内等待开始新工作。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人口与劳动力分类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失业率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 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 劳动力 100%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劳动力参工率 劳动力参工率是成为劳动力的工作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 劳动力参工率= 劳动力 工作年龄人口 100% 美国失业率的衡量:就业人口比率 就业人口比率是有工作的工作年龄人 口的百分比 就业人口比率 = 就业者人数 工作年龄人口 100% 就业、失业和劳动力 (19601996年) 二、失业的分类与成因 u在西方

11、经济学中,失业分为两类:一类 是自愿失业;另一类是非自愿失业。 u自愿失业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 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u非自愿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 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 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之一: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n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人们进入或离开 劳动力以及工作岗位的创造与消失而出 现 n原因:信息不充分 n从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看,求职者不能 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 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 的人才。 n案例:劳动力市场上“缺位”与“失业”并存 非自愿失业之二:结构性失业 结

12、构性失业 n由于技术进步或国际竞争改变了进行 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工作地点而产生 n持续的时间明显地长于摩擦性失业 n案例:产业结构升级 n讨论:如何解决结构升级与就业的矛 盾? 非自愿失业之三:季节性失业 w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 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叫作“季节性失业” 。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 一些加工业如制糖业。 w案例:旅游业、农业 非自愿失业之四:工资性失业 w工资性失业:由于工会及最低工资法的 存在使工资具有能升不能降的所谓“工资 刚性”。会使一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 出现失业。 w案例:最低工资法的影响 w讨论:最低工资法能确保工人的收益吗 ? 非自愿失业之五:

13、隐蔽性失业 w隐蔽性失业:这是指表面上虽然有工作 ,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劳 动力。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后而产量 并没有下降时,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隐 蔽性失业。 w案例: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企业隐性 失业 非自愿失业之六: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n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产生,在衰退时增加 而在扩张时减少,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 也是政府要治理的主要失业类型。 n案例: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民工失业 2008年危机背景下部分省份减员情况 2008年农民工返乡情况 导致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 w制度因素: n户籍制度 n失业保障制度 n再就业培训制度 w农民工自身因素 n技能单一 n信息来源

14、少 失业的成因:自然失业率 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 充分就业 n它呈周期波动 n经济学家在有关自然失业率的大小以及其波 动的范围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课堂讨论:大学生失业如何界定 w中国社科院举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 测,2009年中大学生的失业率是12% 多,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 w请结合前面所讲几种失业原因,说明当 前大学生失业属哪种失业。 w导致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有:第一,高校 毕业生毕业规模在扩大,导致就业压力 越来越大。第二,2007年大学毕业生未 能如期就业的有很多,所以对2008年毕 业生形成空间挤压。第三,金融危机的 冲击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 三 失业的影响与治

15、理 w经济效应:资源浪费 w社会效应:矛盾激化 失业:政府不能承受之重! w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w2009年3月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会采取坚 定措施保持就业,形容失业率之高令他“大为 震惊”。 w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周日(2月15日)在国家电视台采访 中表示,俄罗斯正经历1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 机,失业率是俄罗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失业的影响:“人口红利” w“人口红利:主要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 被抚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 不断升高的一段

16、时期。 w原因: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死亡率往往先 于出生率下降,从而造成人口在一段时期内高 速增长,当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会 因高速增长期间出生者进入劳动年龄而形成一 个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高的年龄构 成,这样一种人口结构因为大大有利于经济增 长而被形象地比喻为人口所带来的一种“红利” 。 “人口红利”:亚洲国家的表现 w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国家,“人 口红利”也出现得最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 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 w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在 内,差不多在晚于日本30年后出现“人口红利”,目前 这些国家都正处在人口的“红利”期。 w “人口红利”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吗?观察上述处于“人口 红利”期的国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 方面发展差异巨大。最富裕的国家如新加坡人均GDP 超过3万美元,而最穷的国家越南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