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64584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与热处理位错讲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线缺陷 位错模型的提出 背景 完整晶体塑性变形滑移的模型金属 晶体的理论强度理论强度比实测强度高出几个 数量级 晶体缺陷的设想 线缺陷(位错)的模 型 以位错滑移模型计算出的晶体强度,与实测 值基本相符。 二 线缺陷(位错)dislocation 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 意义:(对材料的力学行为如塑性变形、强度、断裂 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材料的扩散、相变过程有较 大影响。) 位错的提出: 1926年,弗兰克尔发现理论晶体模型刚性切变强度 与实测临界切应力的巨大差异(24个数量级)。 1934年,泰勒、波朗依、奥罗万几乎同时提出位错 的概念。 1939年,柏格斯

2、提出用柏氏矢量表征位错。 1947年,柯垂耳提出溶质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 1950年,弗兰克和瑞德同时提出位错增殖机制。 之后,用TEM直接观察到了晶体中的位错。 n一、位错的类型 n二、位错的伯格斯矢量(Burgers vector ) 及位错的性质 n三、位错的运动 n四、位错的弹性性质 n五、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一、位错的类型 根据原子的滑移方向和位错线取向的几何特 征不同,位错分为刃位错、螺位错和混合位错。 (一)刃位错 形成及定义(图2-4) : 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作用下,以 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EF是晶体已滑移部分 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犹如砍入晶体的一把刀的刀 刃,即

3、刃位错(或棱位错)。 模型:滑移面/半原子面/位错线 (位错线晶 体滑移方向,位错线位错运动方向,晶体滑移方 向/位错运动方向。) 分类:正刃位错, “” ;负刃位错, “T” 。符 号中水平线代表滑移面,垂直线代表半个原子面。 图2-4 刃位错示意图 (二)、螺位错 形成及定义(图2-5) : 晶体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沿ABCD面滑移 ,图中BC线为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处。在BC与 aa线之间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排现象,连接紊乱区 原子,会画出一螺旋路径,该路径所包围的管状原子畸 变区就是螺型位错。 模型:滑移面/位错线(位错线/晶体滑移方向,位 错线位错运动方向,晶体滑移方向位错运动方

4、向。 ) 分类:有左、右旋之分,分别符合左手、右手螺旋 定则。 图2-5 螺位错形成示意图 在外力作用下,两部分之间发生 相对滑移,在晶体内部已滑移和未滑移部分 的交线既不垂直也不平行滑移方向(柏氏矢 量b),这样的位错称为混合位错。如图2-6 所示。 位错线上任意一点,经矢量分解 后,可分解为刃位错和螺位错分量。晶体中 位错线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位错线上各 点的柏氏矢量相同,只是各点的刃型、螺型 分量不同而已。 (三)、混合位错 图2-6 (a)混合位错的 形成 (b)混合位错分解为刃位错 和螺位错示意图 (c)混合位错线附近原 子滑移透视图 二、位错的柏格斯矢量(Burgers vect

5、or)及位错的性质 柏格斯矢量:晶体中有位错存在时,滑 移面一侧质点相对于另一侧质点的相对位移 或畸变。 性质:大小表征了位错的单位滑移距离 ,方向与滑移方向一致。 (一)柏格斯矢量 1.确定柏格斯矢量的步骤 (1)对于给定点的位错,人为规定位错 线的方向,如图2-7所示。 (2)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柏格斯回路方 向。 (3)按照图2-7所示的规律走回路,最后 封闭回路的矢量即要求的柏氏矢量。 图2-7 简单立方结构中,围绕刃位错的柏格 斯回路 2 .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及特征、 (1)形成位错的平移(滑移)矢量,柏 氏回路的不封闭性,定义为b。 (2)b代表位错畸变总和,b称为位错强 度。 (3

6、)bl 为螺型位错, bl 为刃型位错 。 (4)柏氏矢量具有守恒性。 柏氏矢量的守恒性 对一条位错线而言,其柏氏矢量是固 定不变的,此即位错的柏氏矢量的守恒性。 推论: 1.一条位错线只有一个柏氏矢量。 2.如果几条位错线在晶体内部相交(交点称 为节点),则指向节点的各位错的柏氏矢量之和 ,必然等于离开节点的各位错的柏氏矢量之和 。 (二)位错线的连续性及位错密度 1.位错线的连续性 位错线不可能中断于晶体内部。在 晶体内部,位错线要么自成环状回路,要么与 其它位错相交于节点,要么穿过晶体终止于晶 界或晶体表面。 2.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 度=S/V 式中:l为每根位错线的长度,

7、n为 面积A中见到的位错数目。 一般退火金属晶体中为 105106cm-2数量级,经剧烈冷加工的金属 晶体中,为10101012cm-2 三、位错的运动 n位错的滑移:指位错在外力作用下,在滑移 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永久形变。 n位错的攀移:指在热缺陷的作用下,位错在 垂直滑移方向的运动,结果导致空位或间隙原子 的增值或减少。 (一)位错的滑移 1.位错滑移的机理(图2-8) 位错在滑移时是通过位错线或位错附 近的原子逐个移动很小的距离完成的。 图2-8 刃位错的滑移 (a)正刃位错滑移方向与外 力方向相图 (b)负刃位错滑移方 向与外力方向相反 刃位错的运动螺位错的运动 2.位错的滑移特点

8、(1)刃位错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b平行, 正、负刃位错滑移方向相反。 (2)螺位错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b垂直, 左、右螺型位错滑移方向相反。 (3)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b成一 定角度(即沿位错线法线方向滑移)。 (4)晶体的滑移方向与位错的柏氏矢量b 相一致,但并不一定与位错的滑移方向相同。 派纳力 滑移面应是晶面间距最大的密排面,滑 移方向应是原子最密排方向。 (二)位错的攀移 位错的攀移指在热缺陷或外力作用下,位错 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 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刃位错除了滑 移外,还可进行攀移运动。 攀移的实质是多余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 螺位错没有多余半原子

9、面,故无攀移运动。 图2-9 刃位错攀移示意图 (a)正攀移(半原子 面缩短) (b)未攀移 (c)负攀移(半 原子面伸长) 常温下位错靠热激活来攀移是很困难的 。但是,在许多高温过程如蠕变、回复、单晶拉制 中,攀移却起着重要作用。位错攀移在低温下是难 以进行的,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发生。 四、位错的弹性性质 .位错的应力场与应变能 理论基础:连续弹性介质模型 假设:1.完全服从虎克定律,即不存在塑性变形; 2. 各向同性;3. 连续介质,不存在结构间隙。 位错的应力场: 刃位错上面的原子处于压应力状态,为压应力场, 刃位错下面的原子处于张应力状态,为张应力场。 围绕一个螺位错的晶体圆柱体区域也

10、有应力场存在 。 螺位错应力场中不存在正应力分量。 切应力分量之与r有关,与 无关,所以螺位错应 力场是径向对称的,即同一半径上的切应力相等 。 正应力分量与切应力分量同时存在, 各应力分量与Z无关,滑移面以上,为压应力, 滑移面以下为拉应力。 n位错的弹性应变能可进一步简化为一个简单 的函数式: n W=Gb2 式中W为单位长度位错线的弹性应变能 ,G是剪切模量,b是柏氏矢量, =1/4lnR/r0 其中R是晶体的外径、 r0 是位错核心的半径,系 数由位错的类型、密度(R值)决定,其值的范 围为0.51.0。 n意义:上式表明Wb2,故可用柏氏矢量的 大小来判断晶体哪些地方最容易形成位错。

11、 2.外力场中位错所受的力 Fdb 作用在单位长度位错线上的力与外加切 应力和柏氏矢量b成正比,方向处处垂直于位 错线,并指向未滑移区。 3. 位错线张力 线张力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位错的应变 能。 T=Gb2 4. 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力 五、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单位位错(全位错) b为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的整数倍的位错。 2.不全位错 b小于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的位错。 面心立方晶体中,存在两种不全位错:肖克莱不 全位错和弗兰克不全位错。 3.位错反应 由于位错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得位错 之间有可能发生相互转化或相互作用,此即位 错反应。位错能否发生反应,取决于两个条件 : 其一,必须满足伯氏矢量的守恒性; b前 b后 其二,必须满足能量条件。 b2前 b2后 4.扩展位错 5.位错的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