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64174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课件太阴证治郝万山(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中医药大学 郝万山 太阴病的证治 一、太阴病的病位和成因 病位:脾脏、脾经、四肢 太阴病成因: (1)脾阳素虚,外寒直中,正虚为主 (2)外感寒湿,内伤生冷,邪盛伤阳 (3)太阳、阳明误治或少阳失治,邪传太 阴经、脏 (4)外邪侵袭四肢末梢 二、有关太阴的生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主肌肉,主大 腹,主四肢。脾与胃相表里,两者以膜相连, 经脉相互络属,纳化相因,升降相依,燥湿相 济。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 (2)经脉,从足至腹,由于经脉行于腹部 ,故脾主大腹。络胃属脾,沟通了脾和胃的表 里关系。 三、太阴病的证候和治疗 1、太阴脾脏虚寒证 v 脾阳、脾气虚,运化失职,升降紊乱

2、, 邪犯太阴,寒湿留滞,则形成太阴脏虚寒证 ,是太阴病的主要证候。 v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 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 v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2、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 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是太阴经脉受邪,经 气不利,气血失和的证候。气不利则满, 血不和则痛,故以腹满、腹痛为主证。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 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 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 故也。(280) 3、太阴表证 太阴主四肢,

3、所谓太阴表证,是指四肢 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在伤寒论 中也叫太阴中风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为欲愈。(27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 桂枝加芍药汤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 基础方:白芍3040克 桂枝1020克 炙甘草10 克。 陈旧性疼痛,久病入络,加丹参30克,莪术10 20克,生牡蛎30克。 腰以上疼痛,加鸡血藤30克;颈部疼痛,加葛根 20克;下肢疼痛,加桑枝30克。 凡舌质淡、暗皆可以使用,舌上有瘀斑更适合 ,如果舌红,可加胡黄连610克。 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配合白虎汤。 4、太阴湿盛发黄证、自愈证 太阴外薄阳明证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 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278)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 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 明病也。(1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