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64009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型社会建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型社会建设讲解(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创新支撑平台与株洲两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组 株洲两型社会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首批全国“两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 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和大胆创新 ,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 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内涵极其丰富,包括经济建 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设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

2、友好型社会,既是一个新的发 展要求,又是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同时是需要 各个层面共同协作、长期努力的综合性社会工 程;两型社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 在城市群建设上探索新路,走出一条新型城市 化的路子,这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取向;既是一个新 的课题,也是一场新的实践,因此,我们要进 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努力打 造株洲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平台。 湖南工大冶金校区的前身是创 办于1960年的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 校,是原国家教委1994年批准的全 国十所试办高职教育的学校之一, 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学校之一,也是原国家财政重点支 持的全国

3、35所高职院校之一。 1.株洲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4 我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源于2003并入我 校的原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是原国 家教委1996年批准的全国十所试办高职的 学校之一。1998年,湖南省首批升格为职 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原国家财政重点支持 的全国35所高职院校之一; 2003年被列 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学校之一。 有利于创新城市发展环境 有利于两型产业加快发展 有利于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 市 具 体 意 义 表 现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我省经济发展迎来

4、的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也为株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重大机遇,同时对株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地区间的竞争,究其 实质就是城市的竞争,株洲市作为我省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 在提高湖南竞争能力、培育核心增长极、加快富民强省步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 的角色,因而我们必须根据国家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 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株洲在湖南率先崛起,株洲两型社会 建设对推动城市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试验平台”名义使地方拥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从浦东新区、滨 海新区、重庆和成都的发展经验来看,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金融、土地、

5、税收、财政、户籍和行政区划体制上将有很多优惠 。如:在金融政策上,试验区将拥有部分金融制度改革的自主权,促进 金融市场的完善,推动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在财税政策上,可以设保税区,得到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中央财政给与试验区一定专项补助,如中央财政对滨海新区5年内10亿 元/年的专项补助; 在土地政策上,地方政府将在实现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方面 拥有新的政策空间,从而实现发展的“大手笔”; 在行政区划体制上,试验区可突破城市发展的局限,为整个区域 发展提供合力。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土地、资金、税费、技术等问题, 都可以通过推进“试验”,采取一些当前体制下无法采取的方法来应对 。 1.1有

6、利于创创新城市发发展 环环境 1.2有利于两型产业加快发展 建设“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产业 优化升级的要求和方向。“两型”产业应该是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的产业。实事求是的看株洲的产业现状,还是原料加工型 多、低端产品多、污染排放仍然较大、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与 “两型”产业还有相当的距离。“两型社会”建设必将加快应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整合淘汰落后 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全球产业转移加速向中国转移,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加速向中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中,长株潭 城市群必将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7、热点。“两型社会” 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速产业发展要素的合 理流动和组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提高 经济外向度和产业竞争力。特别是为我市的电力机车、地铁、 电动汽车、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等享有“株洲制造”美誉的 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至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 斗目标。 发达城市通过在全球网罗人才、建立研发机构、控制知识产权等方式,不断巩固 它们的竞争优势。创新型城市就是依靠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及其它各方面创新要 素在城市的有效聚集,相互渗透,传播和扩散,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创 新环

8、境并推动、促进整个城市对新知识、新制度、新管理的应用,在创新文化氛围的 基础上实现高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提高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 持续协调发展,进而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 力,并使最终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实现两型目标。因此必须以经济利益调整为出发点, 设计相关的政策、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平衡政府、企业、公民的作用和力量,在构 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友好、法治环境友好和政务环境 友好等建设问题。株洲要不失时机地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 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建设创新型城市。

9、两型 社会建设的深刻内涵正是要求城市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城市道路。 1.3有利于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株洲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基础和条件 具有良好 的经济发 展基础 具有良好交 通和区位优 势 具有一定的科 技人才优势 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2007年株洲市生产总值完成 748.7亿元,增长14.9%,高于上年 增幅2.6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 最高增幅。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首次 突破20000元大关,达到20257元, 比上年增加3731元。 株洲市GDP总量从2002年的344亿 元,连续跨越400亿、500亿、600 亿和700亿元四个台阶,5年

10、GDP年 均增长12.6%。在全国百强城市综 合实力排名中,列第56位,跃居中 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在长株潭 三市中株洲GDP占比为21.0%. 200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 82家,同比增加18家,利润过5000万元 的企业14家,同比增加1家。 园区经济良性发展。去年年末园区有 工业企业462家,其中规模工业271家, 新增企业49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256.8 亿元,增长92.2。 高新产业加速发展。去年年末全市拥 有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当年新增高新技 术企业3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344.5亿元,增长32.9,实现增加值 112.2亿元,增长32.6。非公经济快速

11、发展。去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402.6亿元,增长15.8,比GDP增幅快 0.9个百分点。 0 高新技术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2%,提高26.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 业比重为71.7%,提高6.3个百分点。城乡经济结 构比为0.94:1,城区GDP占株洲市GP比重为 48.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提高0.31个百分点。 株洲市GDP总是在省内比较优势 也非常明显,“十五”期间,株洲经济 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势 头,实现 了经济 增长既快又好的发展目标,经济实 力大幅提升,作为湖南省经济发 展的基石 ,株洲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株洲经济

12、 高速、健康发展是湖南整体经济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保证。 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11 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 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京珠、京九高速公路、106、 320国道以及沪昆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 级站之一;株洲北站是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千吨级船舶可直抵长江沿 岸城市及沿海港口;黄花机场距市区不到60公里;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 长、株、潭“金三角”重要一隅;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 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增长 极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具有一

13、定的科技人才优势 12 全市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科研创新体系 日趋完善。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10家,国家级企业博士 后工作站7家、省级2家。全市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各类技术开发机构,工 程技术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7.3。全市有各类科技人才21.8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7144人,博士、博士后10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 ,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1人,外聘院士5人,本地工程院院士2人,人才总量和 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连续4届被国家评为“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是全国制造 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级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 传感技

14、术产业化基地。 13 三、株洲建设两型社会现状、问题和挑战 一 二三 株洲资源利用现状 1、资源依赖性较强 2、能源结构不合理 株洲环境及生态 现状 1 、经济发展方式 现状 2、环境瓶颈现状 3、生态环境现状 株洲两型社会建设 存在的挑战 1、资源瓶颈制约 2、环境瓶颈制约 3、产业内部结构制 约 4、中部地区同等城 市发展及挑战 14 株洲市是依托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 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以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火 电、陶瓷为主导产业,其中除机械制造业外,均是高能耗 、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化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 的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性污染相当严重,影响了株洲市 经

15、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株洲正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度阶 段,经济总量偏低,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外向度 偏低,在能源需求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人均能耗量和各种要 素成本上升,产品结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等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 株洲的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 15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看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资源消耗高。近年来,株洲市以有色 、化工、建材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发展迅猛,重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额显著上升。 2006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为1.57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73%,分别高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0.37和0.224吨标准煤,在14个市州中仅低于娄底、湘潭和郴州,居第 4位

1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9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4%,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平均水平0.4和0.19吨标准煤,在14个市州中居第6位;万元GDP电耗为 1206.2千瓦时,同比下降4.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4.3千瓦时,在14个市州中居 第5位。2006 年,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9% ,相 对于轻工业来说,重工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大, 2006 年重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 1.04 吨标准煤,是轻工业的 2.31 倍。2006 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用于能源消费的成本 支出为 63.38 亿元,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 12.32% 。耗能大户左右全市工业能耗 水平。在 873 户规模工业企业中,用电量超过 5000 万千瓦时的企业 14 户,占规模 工业电力消费总量的 60.6%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 1 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 33 户 ,比上年增加 2 户; 33 户企业累计消费 446.04 万吨标煤,同比增长 18.61% ,占 规模工业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82.27% ,同比提高 2.71 个百分点。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