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63817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医学课件类风湿.(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 风 湿 关 节 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风湿免疫专科 梁柳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介导的, 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 、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 以2550岁的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 性23倍。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周围关节,表现为 对称性多关节损害,后期出现关节软骨、骨质 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乃至残废。 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因未明,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易感性:与HLADR4相关。HLADR4分子链的 第三高变区氨基酸的排列有关,不同排列还可能影响 RA的严重性和预后。 2.感染因素:细菌感染诱发的反应性关节炎有时酷似类

2、 风湿关节炎。EB病毒的VCA抗原与免疫球蛋白Fc段有交 叉反应性,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另外,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中检测到含有逆转录病毒 的GAG蛋白。 3.内分泌因素:类风湿关节炎在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妊娠期病情减轻,而产后又加重,这提示各种性激素 对其病情有影响。另外,有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低下,应激反应 性迟钝。 4.免疫学异常。 临 床 表 现 起病方式:多数病人(60-70%)为隐 匿起病;少数(8-15%)以急性的方式起 病,还有部分(15-20%)介入两者之间 ,称为中间型。 关节表现:滑膜炎疼痛压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RA的靶关节

3、 - RA主要侵及周围小关节和大关节,以近 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最常见,几乎所有RA病 人均或迟或早会累及这三组关节中的至少一组,我们将 这三组关节称为RA的靶关节。 其它依次为足、肘、肩、踝、膝、颈、颞颌及髋关节等 。 呈对称性多关节炎。 急性发作期,呈现程度不一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 碍。 关节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关节畸形,如鹅颈 畸形、尺侧偏斜、钮扣花畸形等。 RA 滑膜炎: * 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特征,滑膜炎 的滑膜肿胀和滑膜腔积液使受累的关节表现 为肿胀和疼痛。 * 许多关节炎可出现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滑膜炎、骨 关节炎等。

4、RA的关节表现有几个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特点: 晨僵:RA的关节炎常常表现为夜间疼痛加重和晨僵现 象,活动后症状减轻,这是与骨关节炎鉴别的要点之 一; 远端指间关节:RA甚几乎不直接累及远端指间关节, 远端指间关节的变形多是由于腱索牵拉所致,而常累 及远端指间关节的疾病是骨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 中轴关节:RA甚少以累及胸椎、腰椎和骶髂关节为主 者。 关节外表现: 关节外表现为RA病情严重或病变活动的征 象,有时非常突出,或单独出现或在关节炎之 前后出现。 (1) 类风湿结节: 15%-25% RA病人有类风湿结节,分为浅表 结节和深部结节两种类型。前者易发生于关节 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肘部、关

5、节鹰嘴突、骶 部),大小自数毫米到数厘米,一个或数个不 等,一般不引起疼痛,多发生在RA晚期和有严 重的全身症状的患者 (2) 类风湿血管炎: 病理上为坏死性血管炎,累及皮肤者临床 表现为掌红斑,皮肤的血栓性紫癜及溃疡形成 ,指端坏死或溃疡,肢端坏疽,雷诺现象等。 深部血管炎可累及各个系统。需注意与红斑狼 疮、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 织病等鉴别。 (3)胸膜和肺: 胸腔积液:5%RA 病人有胸积液,为渗出液,富含蛋白 ,糖含量极低(通常1.66mmol/L或30mg/dl)。IgM RF(+); 肺内类风湿结节:结节多位于肺外周、结节大小不一, 可呈多发性,也可为单一的。少数结节

6、可出现坏死,形 成空洞。需注意与肺癌鉴别。 间质性肺疾病:可伴有间质性肺炎和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合并干燥综合征者更常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逐渐 加重,在呼吸道感染时可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X 线照片示早期双侧肺底斑片肺泡浸润,续后出现网状或 网状结节状阴影。肺功能检查显示CO弥散功能障碍。 (4) 心脏: 少数RA病情活动期出现类风湿心包炎,心 包液为渗出液(也可为血性)。心包积液的 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与胸积液相似。类 风湿心包炎对激素多有较好的疗效。 心肌传导系统、心内膜(主动脉瓣、二尖 瓣)也可受损、冠状动脉及栓通可引起心肌梗 塞。 (5) 肾:(RA发生肾脏病变可分为3大类) 原发

7、性:包括多种肾小球肾炎和小管间质性肾炎(系膜 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RA肾损害总数的25%50%)。 肾脏淀粉样变; 继发性:药物治疗后引起的,青霉胺、金制剂可引起 膜性肾小球肾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肾损害有 :(a)急性间质性肾炎;(b)微小病变型肾病;(c)急性 肾小管坏死;(d)肾乳头坏死;(e)坏死性肾血管炎,继 发于药物者,停药后常使肾损害症状缓解。 (6) 其它: 贫血:是RA关节外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病率约为16%- 65%。典型的RA贫血属慢性疾病性贫血。一般为轻度至 中度的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贫血程度常与RA的 活动与否有关。缺铁性贫血约占RA贫血的25%。

8、 消化性溃疡:比较多见,可能与长期应用NSAIDs有关 。36% RA病人有溃疡病。以胃溃疡居多,常发生于胃 窦部,如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也可发生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缺血性肠炎、肠梗塞。肝功能也可有 轻度或中度异常。 合并有肌肉损害比较多见,5% RA患者合并多发性肌炎 。甚至出现肌肉无力和肌萎缩。 实验室与器械检查 1.类风湿因子(RF): (IgM-RF、IgG-RF、IgA-RF) 乳胶凝集试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乳胶凝集试验 只显示IgM-RF,滴度120有临床意义,滴度与诊断 的特异性和疾病的严重性有正相关关系。 RF(乳胶凝集试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70% ,所以临床上R

9、F阴性不能排除RA;而RF阳性也不一定 是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约5%的正常人可出现低滴度的 RF阳性,尤其是老年人,其它的风湿病也常出现RF阳 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在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时,RF滴度下降超过两 个倍数级,是治疗有效的指标之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试验: 可分别检测IgM-RF、IgG-RF、IgA-RF。 RA病人若RF阴性,病情往往较轻; 高滴度IgM-RF常提示病情较重; IgG-RF常与系统损害和类风湿血管炎有关; IgA-RF则与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 坏有较强的相关性。 2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 3滑

10、液检查:草黄色,粘性降低,白细胞增高 (20007500/mm3左右),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乳酸脱氢酶增高,葡 萄糖降低(低于血糖的50%),免疫球蛋白增 高,补体低下(低于血中补体的30%)。 4X线检查: 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期:关节面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及模糊; 期:关节面骨质侵蚀性破坏(凿骨样损害); 期:关节面融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畸 形或错位,可伴病理性骨折。 在诊断RA时,需了解下列几点: (1)上述分类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持续6周以上。 (2)对称性、多发性关节损害,有其特指的关节界定:近 端指间、掌指、腕、肘、膝和趾足关节。

11、 (3)晨僵并非RA特有。 (4)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RF)阳性来诊断和鉴别诊断RA 。 (5)测定RF必须定量或半定量, RA活动性指标: (1)3个以上关节触痛; (2)3个以上关节肿胀; (3)晨僵45分钟; (4)关节压痛指数20; (5)ESR20mm/h (6)CRP20mg/L 上述6项中符合3项以上为活动期 治疗目标: 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未明,故尚无根治的方法 。当今治疗的目标着重在下列四点: 缓解或减轻症状,特别是解除关节的疼痛; 控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骨关节的破坏; 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维持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其中第2点是治疗的关键,若能控

12、制病情的发 展,其他三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改善。 类风湿关节炎的内科治疗 * 70年代以前,用药混乱,无章可循; * 70年代后期形成了金字塔治疗模式; * 80年代金字塔被认为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 1989年金字塔治疗模式受到抨击; * 90年代,应该早期联合使用慢作用药和免疫抑 制剂,已逐渐成为全球风湿病学家的共识。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主要是通过消炎镇痛,解除关节疼痛症状; * 但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和关节的破坏,不影响患者的 免疫学指标; * 本类药仅具有短期减轻症状的作用,因此主张加用慢 作用药或免疫抑制剂。 本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应根据治疗目的而选择用量,小量只发挥止痛作

13、用, 大量才发挥抗炎作用。 应根据病情个体化地选用药物。 不应联合并用两种以上NSAID。 应使用2-4周才能对药效作出评价。 环氧化酶存在两个异构体 COX1为构建型,主要合成生理需要的前列腺 素,维护自身平衡,如保护胃粘膜,维持肾灌 流; COX2属诱导型,主要存在于炎症部位,促进 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 选用对COX1作用较小的药物可减轻胃肠道反 应和肾损害。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前列腺素 炎症、疼痛 维护肾及 血小板功能保护胃、 十二指肠粘膜 抗炎 镇痛 胃肠毒性 肾毒性 作用机制: 传统的NSAID X 花生四烯酸 COX-1 (基础性) COX-2 (诱导性) 胃肠道 肾 血小

14、板 发 炎 部 位 巨 噬 细 胞 滑 膜 细 胞 内 皮 细 胞 (-) NSAID 非甾体抗炎药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环氧化酶(COX)有两种异构酶 COX-1 和 COX-2 糖皮质激素 (封闭mRNA的表达) (-) COX-2 特异性抑制剂 X COX-1抑制剂: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 等以抑制COX-1为主;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对 COX-1和COX-2的作用相近; 选择性COX-2抑制剂:近年上市的萘丁美酮、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对COX-2作用比较强; 特异性COX-2抑制剂: 西尔公司的Celecoxib (1998.12) 默沙东公司的Vioxx

15、(1999.6) 类固醇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只要正确使用, 不但可避免副反应,而且是治疗RA良药 。 进展侵蚀型RA治疗初期可以用小剂量中 效激素。泼尼松,10mg,每日1次,上午 8时顿服。 激素必须与免疫抑制剂或慢作用药联合 使用,作为过度性用药。 不合理使用激素 长期大剂量激素,副作用超过病变本身 。 全身性使用长效或超长效激素,易导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过度抑 制,使日后减药停药困难。 不合理使用激素包括:长时期使用中等 以上剂量泼尼松,长时期使用地塞米松 ,反复肌肉注射泰必治(地塞米松+保太 松)、康宁克通A、得宝松、利美达松等 。 甲氨喋呤 推荐治疗剂量每周7.5-15

16、mg; 已被认同为治疗RA的一线药; 采用联合化疗者,常以MTX为基础; 治疗初期注意胃肠道反应、粘膜糜烂; 长期用药注意检测肝功能; 少见的副作用:MTX肺炎、神经系统抑制 、白细胞下降、巨幼细胞性贫血、感染 等, 补充叶酸可减少副作用。 柳氮磺胺吡啶 剂量每日2-4g,肝脏慢乙酰化者只需小 剂量,否则会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 其它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全身不适等 ; 少见的副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超敏反应 ,且以后忌用; 少数男性出现暂时不育症,停药可恢复 。 近十年,在治疗RA的慢作用药中,SASP 逐渐增多,而金制剂和青霉胺逐渐减少 。 抗疟药 包括氯喹和羟氯喹 推荐剂量:每日氯喹250mg 每日羟氯喹200-400mg, 起效后逐渐减至维持剂量:氯喹250mg或 羟氯喹200mg,每周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