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63212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姓名:钱晓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公共卫生(MPH) 指导教师:徐勇 2010-11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中文提要 I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中文提要 目的:初步了解苏州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情况, 比较苏州农村与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差异, 从不同角度探讨苏州市老年 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制定老年人服务措施, 提高老年人口生命质量提供可靠可信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整群选择苏州地区一个城市社区和一个农

2、村 社区,对所有大于 55 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一般生 活状况问卷(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应对方式问卷。统计方法: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 结果: (1)苏州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常模水平,市区老年人心理 健康水平优于农村老年人,在 SCL-90 自评量表中有 8 项因子差异 P15 天 2)715 天 3)16 天 4)没有 5)不知道 2、过去的 30 天里,有多少天精神状况不好(包括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及不稳定) 1)15 天 2)715 天 3)16 天 4)没有(如选 4,则转至第三部分) 6)不知道 3

3、、过去 30 天里,最主要是哪一类身体或精神疾病使你感到身体或精神状况不好 1)肝、肠炎等传染病 2)肿瘤 3)心血管疾病 4)呼吸系统疾病 5)消化系统疾病 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妇产科疾病 8)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9)意外伤害 10)内分泌系统疾病 11)其他 12)不知道 4、你吸烟吗? 1)是 2)否 5、你经常饮酒吗? 1)是 2)否 6、你的体育锻炼情况 1)不锻炼 2)每周3 次 3)每周 3 次以上 4)无规律 、你的饮食习惯 1)普通 2)嗜咸 3)嗜甜 4)嗜辣 5)喜欢吃油炸食品 综述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44 综 述 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4、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钱晓燕 综述 徐 勇 审校 钱晓燕 综述 徐 勇 审校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老龄化与 21 世纪同时起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在世界人口结构变化中,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老年化趋势更令人担忧,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1990 年我国老 年人口已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0%,到 2025 年将达到 24%, 即世界上每 4 个或 5 个老年 人中,就有 1 个中国老人1。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流良好,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社 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内涵

5、应包括五个主要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 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时间;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 功能基本正常2。而现实情况中,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会出现多种不良 心理状况,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去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是个人、家庭及社 会为老年人努力的方向。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3-53-5 失落心理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 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 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情看不惯,为一点小事儿发脾气。 孤独心理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高退休

6、、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 变、生活中闲暇时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及交往不方便,是老年人 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恐惧心理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 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 的发生,心理上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愁眉不展,心思重重,冷漠或急躁 的情绪。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综 述 45 抑郁 抑郁时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 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念头,老年人多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 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

7、和、内心空 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 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依赖顺从心理 许多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都有依赖他人的表现, 一旦有病就 迫切要求得到他人的同情,寻求心理安抚者和寄托者,希望家属子女围绕左右,对自 己疾病估计太重,对生活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 暴躁、偏执心理 多见于个性强,自认为年轻时对社会、对别人、对家庭做出较 多贡献的老年人,表现为自以为是,顺从性差,固执己见,自尊心强,易激惹。 2.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 2.1 生理功能衰退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并出现一

8、些老化现象, 如神经组织, 尤其是脑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记忆力减退,感官系统功能 退化,视力及听力下降,反应迟钝;同时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 随之降低。由此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如隔绝感、焦虑、抑郁产生6。老年人身体各 器官的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躯体各方面的疾病也随之增加,疾病增加了患者躯体 和生活的痛苦,从而影响了情绪,导致高年龄组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显著的多于低年龄 组的老年人7-8。 2.2 离退休后社会角色改变 离退休老人容易产生离退休综合征,即是指老年人从工作岗位离、退休后, 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在心理或躯体方面出现异常和障碍的现象9。老年人因

9、离退休后由紧张忙碌转变为只有散漫的生活状态,人际交往也大大减少,与外界 接触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因身体和疾病原因长期呆在家中而脱离 社会。所以很多老年人离退休不适应,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 躁等负性情绪6。 2.3 家庭关系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 综述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46 关系和睦融洽是老年人精神愉快的重要条件。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及于子 女的关系10。调查资料表明,老年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与子女相处融洽,生活 满意度就较高;相反,家庭关系不和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状态,降低生活满 意度,以至

10、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11。 老年夫妻与中年时期相比,在生理、心理及家庭生活、社会角色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应当适应这种变化,相互关心和照顾,自觉处理好彼此关系10。 但老年人还可能面对一个特殊的情况,丧偶。丧偶后可给老年人带来情绪障碍, 有些老年人的应激适应能力差,长时间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抑郁、不愿与人 交往、生活单调、缺少欢乐、慢慢变得脾气古怪、不听劝说、生活懒散;有些老 年人的再婚问题又得不到子女及亲属的理解和支持,而产生精神上的困惑6。 2.4 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老年人退休后,由于行动的不便和社会 活动的减少,住房便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住房状况对老年

11、人的情绪、心理和家 庭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 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 (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 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 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随着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老年人的居住水平和住房条件、设施得到较大改 善。但我国老年人住房困难的问题仍然存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老年家庭户 中有近5.9%的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或没有住房,有5.9%的住户是合

12、住房, 有近半数的老年人住房少于两间,这就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带来很大不便10。 3. 心理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 不少研究表明,通过不同形式的积极正面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 康水平。裴建华12研究表明,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心理状态、合 理用药、自护技巧、合理饮食、适时活动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开 展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 因素,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有利于建设和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综 述 47 谐社会。另外通过心

13、理健康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心理剧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等干 预方式,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低年龄组的干预效果好于高年 龄组,男性干预效果好于女性13。 4如何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干预如何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干预 4.1 老年人个人努力 凡事只有自己去努力了才会取得效果。老年人应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树立正确的 健康观,正确认识衰老和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或大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从而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坚持学习勤用脑,培养兴趣爱好,亲近大自然。生活规 律有序6。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个人专长,学习一项技艺,如书法、绘画、 钓鱼、下棋等,泳衣调节情绪,充实精神,让生活充满朝气,

14、同时也使脑细胞不断接 受信息刺激,对于延缓脑的衰老和脑的功能退化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应积极参 加各项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扩大生活圈14。 4.2 政府与社会支持 对老年人的关怀首先应该是政府的社会责任所在, 各级政府应建议并且不断完善 社会养老制度,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在一项对老年人社会关怀的 调查中发现,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方面,老年人最苦恼的事情中心理问题占 39.2%,医 疗保健问题占 35.2%,生活照顾占 22.2%;老人生活不方便主要是对医疗顾虑较大, 占 31.2%,逐次为娱乐站 14.9%,购物占 13.5%,日常生活占 13.3%,交通占 11.9

15、%; 社会对老年人需要的优先项目是:建议养老机构占 40.2%,希望彰显老龄社会标志占 25.8%,完善社区组织占 23。%,培育敬老的社会风尚占 10.3%1015。所以政府和社 会需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怀: (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完善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 为增强老年人安全感、接触后顾之忧、安度晚年提供社会保障;(2)宣传心理健康保 健知识,使老年人、家属、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3)建设老年人的 各种福利机构,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丰富其生活内容;(4)积极 组织各种老年活动,如老年健身操锻炼等,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6。 4.3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国外研究发现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独居老年人16, 国内研 究发现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独居者 综述 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48 17。家庭是老年人的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和睦可以使老年人倍享天伦之乐,家庭的 感情关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发 生。因此,应发言中华民族尊老爱来的传统美德,保持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 员应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子女应尊重老人,关心老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将抗状况。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