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63176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讲座-糖尿病讲座 糖尿病知识讲座糖尿病知识讲座一、什么是血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不超过180mg/dl,空腹血液浓度比较恒定,正常为70-110mg/dl(3.9-6.1mmol/L),两种单位的换算方法为:1mg/dL=0.0655mmol/L。血糖主要来源于1食物,米、面、玉米、薯类、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类(乳糖)等,经胃肠道的消化作用转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入血液成为血糖。(2)储存于肝脏中的肝糖原和储存于肌肉的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3)非糖物质即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过糖异生作

2、用而转化成葡萄糖。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四条途径:葡萄糖在组织器官中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在剧烈活动时或机体缺氧时,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补充身体的急需;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糖转变为脂肪等。二、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1.胰岛B细胞水平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

3、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2.血液运送水平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3.靶细胞水平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糖尿病诱发的因素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

4、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2、肥胖 大多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3、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5、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4、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5、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竟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

6、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四、糖尿病各常见分型特征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唇厦飨裕菀追从型阆颍枰?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

7、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

8、身抗体。妊娠糖尿病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糖尿病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若对100名孕妇进行血糖检查,大约可以发现3名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及早检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50克,服糖后半小时取血糖测血糖,若血糖值小于7.8毫摩尔/升,则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需再做100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对于妊娠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避免高血糖对胎儿造成的不

9、良影响。分娩3个月以后,根据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临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表现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人转变为1型糖尿病。五、糖尿病的饮食禁忌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 葵花子、蛋黄、肝肾、脑。宜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当血糖降低的太快便发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或延迟用餐时间或激烈运动而引发低血糖症。轻微低血糖症的症状

10、包括嘴巴麻痹、皮肤湿冷、胸部有颤动的感觉和饥饿。如何治疗?你只须服用现成的糖类。喝甜的饮料,例如,澄汁或汽水,或吃一块糖,并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万一。 捕捉糖尿病信号!糖尿病有现代文明病之称。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 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因此,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大家有必要留意其发出的信号:(1)有糖尿病家族史;(2)分娩过巨大胎儿(体重超过4.5公斤);(3)多次流产或死胎,但原因不清楚;(4)明显肥胖;(5)皮肤瘙痒,特别是妇女的的外阴瘙痒;(6)反复发生皮肤化浓染;(7)感

11、染了肺结核,且病情发展迅速;(8)肢端麻木或感觉过敏;(9)年龄较轻既具有白内障,或视力减退;(10)原因不明的浮肿;(11)下肢溃烂或坏死。糖尿病讲座总结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为了使我乡中老年人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讲堂乡卫生院特地于 月 日在本院二楼会议室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由医师兼公共卫生组组长陈兵为广大村民进行糖尿病概况及健康饮食的讲座。讲座中,陈大夫从五大块内容着手主要讲解,有糖尿病的概念、症状和并发症、分类和常见病因、糖尿病的防治和公共卫生糖尿病的服务流程。在讲解中陈大夫一再提醒广大村民朋友,一定要提防季节交替出现疾病变化,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

12、用药。饮食要平衡,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通过本次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扩大糖尿病健康教育对象的范围,让广大村民及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认识付诸行动,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发病率和降低高血糖,使居民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嘱与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本次讲座受到了居民普遍欢迎,纷纷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讲座。讲堂卫生院2013年 月 日2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健 康 教 育

13、知 识 讲 座 时 间:地 点:白河二院会议室主 讲 人:王传文参 加 人:费银明 效果评价:掌握糖尿病的概念、诊断标准、分型、饮食 内容: (二)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2011.11.14 刘飞 王洪卫 王欢 马洪杰 杨广梅 陈炼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控制、并发症防治等。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1

14、、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

15、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细胞的功能会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换句话说肥胖症者几乎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医学专家们将肥胖症视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如能在胰岛素抵抗期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能够引发数十种并发症,范围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脏器都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因此,人们把糖尿病称为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