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62127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乡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观构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 在历史研究中,每遇到一个较大的事情 ,尤其是事情的发生或者兴衰,人们就 会问道:这是真的吗?事情为什么会这 样?这事合乎理性吗?合乎人性吗?这 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问题多了,研 究者就会进一步抽象地思考:历史发展 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 历史发展有没有目标或目的?等等 历史变易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鸿章窃以为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近代史大纲P37 “不变则亡,小变亦亡,全变则强” 康有为、梁启超 进化论 :1898年严复翻译的 天演论出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马克思(18181883) 唯物史观,

2、在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中又称“唯 物主义历史观”或“历 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 究人类社会的伟大发现 。恩格斯说:“这一发 现,对于历史,同能量 转化定律对于自然科学 具有同样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版第1卷,第583页) 恩格斯(1820-1895)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 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 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基本框架可以简单地用“生

3、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因果关系公式表示。 在中国最早传播唯物史观的是李大钊。 1919年5月,他在新青年杂志“马克思 主义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要点。随后 又发表史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 上的价值、史学要论等阐释唯物史 观的专文。特别是在史学要论中,首 次论述了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他针对中国当时不没有一部以唯物史观 为指导的历史著作呼吁:要用唯物史观对 中国历史“进行改作或重作”。 近代化史(现代化)观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纲1938及其他文章中对中国近代化(既 现代化)的问题给予分析,并提出他的现代化史观 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

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现代化的含义应是: (一)现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 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 业化的进程。 (三)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不仅限于 工业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各个 方面 (四)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 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 需要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现代化的。按韦伯的观点说 ,

5、现代化就是“合理化”,是一种全面的理性的发展过程。 近代化的涵义 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 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以经济工业 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化为主要标 志。在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 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变化,就是实现整个社会的转型,由 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 08考研历史学复习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包括两个层次 ,即整个人类的文明和不同类型的文明。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 的没落 英国史学家AJ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 究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三卷本 最早系统提出以“全球史观”撰 写世界历史的是巴勒克拉夫(英), 全球史观撰写世界历史的最有 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历史学L.S 斯塔夫里阿诺斯和美国社会学教授I 沃伦斯坦。前者于70年代在撰写 全球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