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61284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色工作服(东风本田发动机)教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色工作服 降低 雅阁下缸体TC1孔和T4孔 贯通发生率 白色工作服 是中国国内首家汽车发动机铝缸体铸造 工场。 这里 继美国之后本田在海外的第二个发动 机自动变速箱2500吨大型铸造项目。 也是 铸造科简介: 2000年11月 ,铝缸体压铸正式投产,成 为“中国首家汽车铝缸体压铸工场”。 2001年,实现缸体、壳体生产。 2002年,在“第三届国际压铸会议”铸件 评选中分别荣获“铝合金铸件金奖和银奖” 。 2003年引进发动机下缸体压铸生产线, 2004年3月底正式投产,成为本田在海外首家 发动机下缸体铸造工场。 现生产品有缸体、变速箱壳体、变扭器壳 体、下缸体4大类种,形成年产量24万台

2、套(其中下缸体年产量为15万台)生产能力。 世界最高水平的发 动机就在这里起航 车间介绍 白色工作服 科长:小林裕 指导教官 系长:罗雪峰 活动指导员 科员:刘伟方 活动指导员 新机种:刘振焰 活动实施 组长:李辉强 活动策划 设备:林汉首 活动记录 检技:向中元 数据整理 生产:李子辉 物流:陈娜贤 活动实施 模修:吴风辉 活动实施 小组介绍 成立时间:2002年5月 活动经历:2002年参加世界区NHC发表大会 2004年参加亚太区NHC发表大会 本次活动时间: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 (活动次数:23次平均参与率98%) 活动主题:降低雅阁下缸体TC1孔与T4孔贯通的发生率 小组成

3、员:7人 白色工作服小组 白色工作服 下缸体是安装在发动机缸体的下侧,与缸体轴承座连在一起。目前应用在本田 雅阁汽车上,下缸体的轴承是铸铁材料,其它为铝合金,由于它的构造复杂,特别是镶 件和铸销比例大、数量多,受力要求和气密性要求较高,加大了品质的管理难度。 雅阁汽车 发动机 发动机的 下缸体 雅阁轿车 产品介绍 白色工作服 缸体泄漏率高是当前应尽快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车间所存在的问题点进行评分 问题分析1 制表:李辉强 2004年7月3日 壳体泄 漏率高 缸体泄 漏率高 机械故 障率高 模具故 障率高 44 28 34 31 白色工作服 T4孔 TC1孔 TC1与T4贯 通 TC2与F3贯

4、 通 IN与S1贯通EX与油道 贯通 35.1% 2.0%1.1% 0.4% 33%34% 38.6% 雅阁的 下缸体 04年4月至6月缸体的泄漏率 6月份下缸体主要泄漏原因 问题分析2制表:刘振焰 数据整理:向中元 2004年7月3日 -相关数据引自月度铸造实绩- 结论 :下 缸体TC1和T4 孔贯通的发生 率占35.1%。 是导致下缸体 泄漏率高的主 要原因 雅阁下缸体泄漏 率高是导致缸体类 泄漏高的主要原因 ! 目标值 白色工作服 问题分析3 制表:刘振焰 2004年7月4日 人员 由于泄漏的产品都要经过 含浸后复检合格才能流通,这 样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 成本 泄漏的产品通过含浸和 复

5、检,增加了生产成本, 含侵就是将 含浸液渗入产品内 部的气孔,在常温 或高温的环境下使 他永久硬化填满气 孔,封堵其贯通的 路径。 泄漏产品通过含浸复检约有 100%为合格品,含浸后复检合 格的产品对质量是没有影响的。 质量 白色工作服 降低雅阁下缸体TC1孔与T4孔贯通的发生率 放大 T4孔 TC1孔 TC1孔 放大T4孔 切断 主题选定 制表:李子辉 吴风辉 2004年7月6日 内部 TC1孔和T4孔 为螺纹安装孔 TC1孔和T4孔虽为螺纹安 装孔,但根据工艺要求: 两孔是不允许贯通的,因 为T4孔周围有油压。 白色工作服 制表:李辉强 2004年6月29日 活动计划 计划实际 加工计划调

6、整 责任人:向中元 完成时间:2004年7月20日 白色工作服 回炉料 我们从铸造工艺流程进行现状分析 铸造工艺、铸造条件 基本上与日本工 厂的相同 回炉 现状分析1 制表:李辉强 2004年7月11日 P 投料熔解保温压铸 冷却 清理检查 溶解温度 700 原材料( 铝锭) 铝锭 保温温度 650 白色工作服 IN与S1贯通 EX与油道贯通 TC2与F3贯通 TC1孔与T4孔贯通 (04年4月6月)平均泄漏部位分布(04年4月6月) TC1孔与T4孔贯通发生率 根据所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4月至6月份TC1孔与T4孔贯通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在6月份最高达到 了35.1%。平均占了整个泄

7、漏原因当中的89.2%。 35.1% 31% 30% 89.2% 现状分析2 制表:林汉首 数据整理:向中元 2004年7月12日 -相关数据引自月度铸造实绩 白色工作服 TC1与T4贯 通 TC2与F3贯 通 IN与S1贯 通 EX与油 道贯通 35.1% 3.5%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1日 目标设定 下缸体 泄漏目标 其它 原因泄漏 TC1与T4孔贯通目 标设定范围 3.5% 7% 科内目标 3.5% 7% 35.1% 2.0%1.1%0.4% 3.5% 下缸体主要泄漏原因 目标设定 白色工作服 设备 环境 材料 人 方法 产生气体过多 脱模剂残留 湿度大 填充时产生涡流卷气 润滑

8、油过量 模具温度高模具内冷却水堵塞 铝液温度过高 室温高 铸造条件不合理 冷却效果不好 速度切换位置不当 高速压射速度快 铸造压力不适合 冷却水管堵塞 冷却水压力低 责任心不强 技术水平差 人员素质低 培训少 氧化物杂质多 铝液填充不良 铝液凝固顺序不当 回炉料与原材料比例不当 来料成份不良 除渣次数少 内浇道狭窄 浇口位置不合适 模具凸块R角不平滑 铸件壁厚差别大 冷却水开度不恰当 模具漏水 模具排气不良 冷却水温高 冷却水管漏水 脱模剂浓度高 溶解温度高使铝液中有较多气体 TC1孔和 T4孔贯通 要因分析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3日 白色工作服 验证计划 要因验证计划 我们对要因分析

9、结果进行确认,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明确了要因 的验证的方法、负责人以及验证日程。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3日 白色工作服 制表:陈娜贤 数据整理:向中元 2004年8月4日-相关数据引自压检记录表 没有发现 模具漏水 验证项目2:脱模剂残留验证项目1:模具漏水 方法:对模具和各模芯进行通水检测。 方法: 1、100%目测模具脱模剂残留状况 2、延长吹气时间. 3、缩短脱模剂的喷涂时间, 模具表面 有脱模剂 残留 根据检证结果表明: 脱模剂残留是非要因。 更改喷 涂&吹 气时间 模具水检 要因验证1、2 根据验证结果: 模具漏水为非要因 生产过程因模具粘铝 ,所以减少产量。 水 内冷却水管

10、模芯 模具漏水:由于水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成 气体残留在产品内。形成了气孔。 脱模剂残留-:由于脱模剂在高温环境下会蒸发成 气体残留在产品内。形成了气孔。 白色工作服 制表:刘振焰,吴风辉 2004年8月5日 验证项目3:高速压射速度快 铝液往上侧 充填的路径 4mm 产品下侧 产品上侧 切断 内部 放大 贯通部位 铸铁轴承座 要因验证3 我们保证其它铸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定不同的压射速度进行验证。 铝液填充 铸铁轴承座 容易 产生 卷气 部位 高速压射:压射速度过快时,铝液与模具凸块和铸铁轴承座产生冲击就大。产品下侧就容易卷气, 而上侧填充比较顺畅。如果速度过慢,可以减少产品下侧卷气,但产

11、品上侧容易出现排气不良和铝液 接合不良等现象。 白色工作服 2.4m/s 下侧上侧 下侧上侧 2.2m/s 高速速度3.6m/s 下侧的气孔较多 且分布集中。 高速速度2.6m/s 下侧有少量集中 气孔,上侧没有 气孔。 高速速度2.4m/s 下侧气孔分散, 上侧有少量气孔。 高速速度2.2m/s 下侧气孔减少且 分散,上侧有气 孔分布, 2.6m/s 下侧上侧 3.6m/s 下侧上侧 试验结果各条件的泄漏情况表 要因验证3 制表:林汉首 数据收集:向中元 2004年8月6日 -数据引自压检记录表 根据数据和产品内部确认结果表明:高速压射速度过快是要因! 压射高速3.6m/s压射高速2.2m/

12、s压射高速2.4m/s压射高速2.6m/s 白色工作服 对策实施一的计划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6日 对策制定1 计划先行 减慢高速压射速度 准备优先加 工手续 热处理后 产品三座 标检测 白色工作服 对策定施1 高速压射速度 由原来的4m/s改为2.6m/s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9日 根据验证三结果对比: 高速速度为2.6m/s时,产品上侧没有气孔, TC1和T4贯通的发生率为31%。其它部位贯通发生率保持稳定。 当高速为2.4m/s和2.2m/s时:虽然TC1和T4贯通发生率下降为29%,但TC2和F3孔贯通发生率上升了2.5%。 试验结果各条件的泄漏情况表 白色工作服 气孔

13、 密布 TC1与T4 贯通 TC2与F3 贯通 IN与S1贯 通 EX与油 道贯通 2% 1% 30% 0 充填不 良 表面发 黑 00 TC1与T4贯通 TC2与F3贯通 IN与S1贯通EX与油道贯 通 2% 1.1% 35.1% 0.4%00 充填不良表面发黑 结论:对策1后,整体效果确认稳定,TC1和T4贯通发生率下降了5.1%,离目标还有26.5% 气孔 减少 35.1% 30% 对策前对策后 效果确认1 制表:李辉强 数据收集 :陈娜贤 2004年8月11日 数据来自压检记录表 结论:压射速度过快会引起 产品下侧卷气。 白色工作服 高速切换位置 延迟时 充填率100%时,气体范围小(

14、a) 未加速前铝液过度进入产品部份使冷却过度/出现缩松 AL液 Gas a 高速切 换点LS 铝液刚入产品 范围时切换高速 100%充填率105%时 保证品质前提下气体范围最小(A) A AL液 Gas 高速切 换点LS 根据第五届NHC活动 中,本小组在”降低fit缸 体J1孔与水套贯通的发 生率”的主题中对实施 对策的经验。 通过计算公式分别设置: 铝液大约刚进入产品范围时、速度切换提前和延迟三组位置进行验证。 验证项目4:速度切换位置不当 要因验证4 制表:李子辉 2004年8月12日 a 高速切 换点LS 高速切换位置 提前时 充填率100%时,气体范围大(A+B) 气体残留在产品内的

15、可能性大 A B Gas Gas AL液 高速切 换点LS 浇口 开始 切换 高速 高速低速 白色工作服 低速位置V4=640mm 高速位置V6=680mm 下侧的气孔分散 上侧有少量气孔。 低速位置V4=680mm 高速位置V6=720mm 下侧气孔增多, 上侧没有气孔。 低速位置V4=600mm 高速位置V6=640mm 下侧气孔减少且分散 上侧有气孔分布, 要因验证4 制表:吴风辉 数据收集:李辉强 2004年8月12日 V6=680mm 下侧上侧 V4=640mm V6=720mm 上侧下侧 V4=680mm 下侧上侧 V6=640mm V4=600mm 根据数据和产品内部确认结果表明

16、:速度切换位置不当是要因! 试验结果各条件的泄漏情况 白色工作服 对策制定2 制表:李辉强 2004年8月12日 对策实施二的计划 计划先行 准备优先加 工手续 热处理后 产品三座 标检测 更改速度切换位置 白色工作服 对策实施2 制表:刘振焰 2004年8月13日 根据验证四结果对比: 速度切换位置V4=640mm、V6=680mm时,产品下侧气孔分散, TC1和T4贯通的发生率为27%。其它部 位贯通发生率保持稳定。切换位置在V4=680mm、V6=720mm时:TC1和T4贯通发生率上升至36%,V4=600mm、 V6=640mm时TC1和T4孔发生率下降至23%。但是TC2与F3的贯通发生率上升了13%。 速度切换位置低速位置 V4=700mm改为640mm 、高速 位置V6=740mm改为680mm。 试验结果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