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61280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汇编(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一、走近作者 李 白 简介:(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诗仙”之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 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 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 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与杜甫并称“李杜”,韩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主要作品: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 杜 甫 简介:(712770),字子美,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2、中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 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 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 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主要作品:代表作有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等。有杜少陵集。 白 居 易 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 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 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 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白

3、居易是新乐府运 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 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 商 隐 简介:(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生。 晚唐著名诗人。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 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和东川节度使 判官等职,受“牛李党争”的影响,遭人排挤,终生潦倒,内 心苦闷。他的诗多抒写对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 诗中充满感伤情调。他的诗歌多用象征手法,意象绮丽、活泼 空明。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主要作品:有李义山诗集,诗作有贾生夜雨寄北 锦瑟等,以及无题多首。 二、相关知

4、识 千古奇文蜀道难 蜀道难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 ,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 怀觊觎之心者,并非只有安禄山、史思明之流。诗末抒发的感 慨,当是针对时局,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 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 出蜀道的奇和险,反映了蜀地的易守难攻,透露了诗人对社会 的忧虑和关切。 古今七律第一登高 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的 夔州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 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难酬。他的好友李

5、 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 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 生慨叹。 一曲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廷 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 任东宫左赞善大夫,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 既感伤又愤慨,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只好将所有的愁闷 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 ,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 触动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 酸之泪,

6、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琵琶行并 序。 众说纷纭难解谜锦瑟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 ,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锦瑟”是一种乐 器,一种观点认为本诗是一首无题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锦 瑟”与内容有关。 多年来,关于锦瑟主旨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意见:一、爱情说,认为此诗为 怀念令狐楚家侍婢而写;二、为咏唱锦瑟这一乐器而写;三、 为怀念某一佳人而写;四、为悼念其亡妻而写(因王氏生前喜 弹锦瑟);五、为唐王朝将衰而写,认为“望帝”隐指皇帝; 六、自伤身世而写。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倾向自伤说,认为这首诗是

7、诗 人借“锦瑟”为题,悼念往事,抒发惆怅哀怨之情。 一、字音辨识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抚膺( ) 飞湍( ) 凋朱颜(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渚清( ) 霜鬓( ) 阑干( ) 恬然( ) 迁谪( ) 荻花( ) 潦倒( ) 钿头( ) 红绡( ) 敛容( ) 锦瑟( ) 答案:f zhn no yng/tun dio wi shn/ji zh bn ln/tin zh d lio/din xio lin s 二、一词多义 所守或匪亲( ) 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 西当太白有鸟道(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8、 1.或 2.当 答案:连词,假如/代词,有的人/副词,或许 答案:介词,在/动词,阻挡,把守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使快弹数曲( ) 一曲红绡不知数( )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 3.言 4.数 答案: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答案: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名词,运数 因为长句(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初为霓裳后绿腰( ) 5.为 答案:动词,创作/介词,替,给/动词,弹奏 三、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的活用 (1)砯崖转石万壑雷 (名词作动词) _ (2)遂命酒 (名词作动词) _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9、标 (名词作状语) _ (4)问君西游何时还 (名词作状语) _ (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名词作状语) _ (6)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 _ 答案:(1)撞击 (2)摆酒席 (3)在上面 (4)向西 (5)在早 上;在晚上 (6)在夜里 2.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凋朱颜 (动词的使动用法) _ 3.形容词的活用 (1)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 (2)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 答案:2.使凋伤憔损 3.(1)使增多 (2)以为重;以为轻 【语法视窗】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类型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 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

10、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T三 1.(1)。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能愿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 “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为名词,在能愿动词 “能”之后做动词,当“游泳”讲。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本义是一种鱼网,“所罾”就是“所网着的”。 3.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为动 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如:“秦伐韩,军 于阏与”,名词“军”后有介词结构“于阏与”,“军”活用 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 今义:时间词。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1、古义:_ 今义: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 表示因果关系 答案:1.第二年 2.于是创作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 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鼓出来 4.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 纪律、作风等) 答案:3.突然冲出。突:副词,突然。出:动词,出现 4.整 理,理一理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答案:容貌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译文:_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上青天”置于谓语“难”后) 2.雄飞雌从绕

12、林间。 译文:_ (省略句,在“绕”后面省略介词“于”) 答案:1.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2.雄雌相随绕林飞翔。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_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穆、曹二善才”置于“学”后) 4.使快弹数曲。 译文:_ (省略句,在“使”后面省略动词宾语“之”) 答案:3.曾经跟穆、曹两位著名的琵琶乐师学艺。 4.让她痛痛快快地弹几支曲子。 六、名句积累 1.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连峰去天不盈尺, 。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枯松倒挂倚绝壁 3.一夫当 关 万夫莫开 4.风急天

13、高猿啸哀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7.嘈嘈切切错杂弹, 。 8.别有幽愁暗恨生, 。 9.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10.沧海月明珠有泪,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答案:6.千呼万唤始出来 7.大珠小珠落玉盘 8.此时无声胜 有声 9.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蓝田日暖玉 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并序 锦瑟 1.“蜀道之难难,难难于上青天”这这两句诗诗有什么含意?它重复 出现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分析探究】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 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 诗始终、内容层层深

14、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 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次感叹 使全诗情感跌宕不止,节奏起伏变化不断,十分耐人寻味。 2.与李白同时时代的诗评诗评 家殷璠称蜀道难难“奇之又奇”, 请结请结 合诗诗句内容谈谈诗谈谈诗 人运用了哪些表现现手法来表现现蜀道的 雄奇险险峻。 【分析探究】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 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 画卷,为此,诗人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势宏伟: 手 法诗 句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 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 的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越/猿猱 愁于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 、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 抚胸长叹/步履艰难/ 神情惶悚 凸现危困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 夜月 渲染了蜀旅之愁和蜀道 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