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60329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本文试图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职业道德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绝,愈演愈烈,从琼民源事件到黎明事件、麦科特事件,直至银广夏事件,每一件会计造假事件都可谓触目惊心。根据财政部2000年12月21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在被抽查的159家外贸、电

2、信、汽车、机械等行业的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家,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75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为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家,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33.4%。这只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冰山一角。本来,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核算、监督的人类实践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作为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现

3、,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特征的如实反映。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使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可以客观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发挥预警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内部经营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优化;也可以发挥其明晰产权的作用,据以明确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责任。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其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它会导致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

4、,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从而易滋生腐败。同时靠挖空心思通过造假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或者中饱私囊的行为,必然会助长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企业一旦破产,势必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会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1929年10月,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随之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使当

5、时的生产力水平倒退了几十年。事后研究表明,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失真的会计信息。有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既有单位会计方面的,也有公众会计方面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被动人为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还有会计系统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一般而言,因为会计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会使会计信息与客观的经济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差。笔者认为,

6、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是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玩忽职守、自甘堕落、共同作弊、监守自盗,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笔者曾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发表了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一文,着重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剖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指出由于制度缺陷和利益的驱动,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从而提出了可操作的相关措施。本文则试图从另一方面着手,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虽然这种相关性不如制度缺陷与信息失真间相关度那么明显。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既是严格

7、的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其确立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力量。因此,作为人自觉认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形成的内在规范,与作为主体在市场中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的自我行为准则的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只有当人们普遍形成和确立了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市场经济的行政规范、法律规范才能得到真正地、自觉地实施。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问题。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除了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工作秩序(如完善会计职业自律性组织

8、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会计职业管理制度);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如建立注册会计师会计业务的再审计制度);规范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如完善股东、董事、监事和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开放会计市场,全面引进竞争机制(如让国际先进的会计公司进入和参与竞争)等措施外,亟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诚信水平。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只有法律和道德、内因和外因双管齐下,才能根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顽疾。 无论是单位会计还是公众会计,尽管他们的行业制度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不一样,但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要坚持“会计人员诚信”原则。首先,在单位会计方面: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

9、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涉及“会计资料真实性”的规定有26条,占条文总数的50%,其中突出的是第一条,指出了制订该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七条质量要求中的第一条“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其次,在公众会计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客观和公正。其中,所谓“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谓“公正原则”,

10、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它要求肩负编制和提供初始会计信息的单位会计师要正直、诚实,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及时、完整;而监督会计信息公允性、维护社会公众经济利益的公众会计师要独立、客观、公正,对接受委托而实施的审计业务要注重调查研究,在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一)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首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

11、治方向。因为我们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正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治方向,才能杜绝弄虚作假,使会计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其次,会计从业人员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基本的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寻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不行。所以,会计从业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

12、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水平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人类已经迈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必将带来会计市场的一体化。这一趋势既增加了对相关可靠、透明而及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已经加入,会计工作必然会融入更多的国际因素,尽快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我国的会计市场也将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它的发育、发展和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关系到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因此,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把诚

13、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惟有如此,方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托。相反,如果继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不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降低我国会计行业的信誉和水平,削弱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葬送我国的会计事业。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八项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等内容。其中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中,第五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财政部制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

14、德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规定的“客观、公正”原则正是诚信道德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实践精神。人格的保证不仅仅依靠法律,更依靠的是理性与自觉,从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操守。因而,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仅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自我完善,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促进实事求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2.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道德规范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后,就体现为法律范畴内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要不断加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法制教育,会计从业人员更要自觉地加

15、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地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抵制和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 3.积极汲取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养分 儒家思想是在规范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社会秩序的学说。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教化为导向,以正己正人为途径,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相当的合理性,曾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最正宗的显学和重要的精神支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工业文明利弊的深入反思,儒学更加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所以,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特别是从事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从业

16、人员,更应从儒家伦理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以其倡导的“诚”与“信”作为会计工作的伦理指针。 (四)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增强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产品,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被赋予了道德意义的特殊产品。会计从业人员要十分重视以“诚信”为根本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是诚的体现,信誉要依靠质量保证。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诚信道德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除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会计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进行的,会计工作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会计系统知识涉及到国内、国际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因此,会计从业人员既要学习、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又要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