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60160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试卷B02010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中医学院200 200 学年第 学期针灸治疗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命题教师 张友贵 试卷序号 B020105 审核人: 刘广霞 )适用专业针推专业本科生考试班级考生姓名学号班级得分题号一二三四合计统分人得分评卷人得分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同名经配穴2、面口合谷收3、腑病取募3、寒则留之5、肘劳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针灸的治疗作用可概括为 、 、 。2、针灸处方选穴分 、 、 、 、 五种选穴方法。4、蛇串疮,现代医学称 ;辨证分型,急性期属 或 型,后遗神经痛期属 型。5、八脉交会穴之 穴,属 经穴,通 脉,可主治感冒、落枕、腰扭伤、疟疾等病证。

2、7、痄腮,现代医学称 ,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 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经络辨证主要为 、 经脉受邪、针灸治疗常取用 穴行灯火灸。评卷人得分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络穴具有化痰作用的是( )A、偏历 B、丰隆 C、支正 D、外关 E、公孙2、下列郄穴主治盗汗的是( )A、阴郄 B、孔最 C、地机 D、梁丘 E、水泉3、不寐,宜( )A、补照海、 泻申脉 B、泻照海、 补申脉 C、补照海、 补申脉 D、泻照海、 泻申脉 E、平补平泻照海、申脉4、以下关于咳嗽病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咳在肺 B、久咳在肝 C、痰咳在脾 D、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E、五脏六腑皆令人咳5、疔疮疼痛、宜选

3、用的郄穴是A、郄门 B、孙最 C、地机 D、外丘 E、中都6、风寒感冒发热首选灸疗的腧穴是( )A、大椎 B、合谷 C、风池 D、列缺 E、陶道7、截疟首选穴组是( )A、大椎、间使、后溪 B、足三里、三阴交、公孙 C、中脘、足三里、间使 D、间使、公孙、足三里 E、中脘、太白、胃俞8、关于急性面神经炎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患侧额纹消失 B、口角歪向患侧 C、隐匿起病 D、无自愈可能 E、可伴有半身不遂 9、呃逆声音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数,辩证属( )A、胃火上逆 B、气滞痰阻 C、胃阴不足 D、脾胃阳虚 E、胃寒气滞10、古文献中“心下痛”是

4、指( )A、胸痛 B、胸胁痛 C、胃脘痛 D、真心痛 E、胸腹痛11、泄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辨证属( )A、寒湿困脾 B、肠腑湿热 C、食滞肠胃 D、肾阳亏虚 E、胃寒气滞12、支沟常用于便秘之( )A、脾虚气亏型 B、肾虚寒凝型 C、肠道气滞型 D、肠道实热型 E、阴虚肠燥型13、与胁痛病机最密切的经脉是A、肝、肾经 B、肝、脾经 C、脾、胃经 D、肝、胆经 E、脾、肾经14、癫痫,宜选用井穴A、涌泉 B、隐白 C、少商 D、关冲 E、少泽A2型题15、下列病证与痰饮无关的是( )A、眩晕 B、呕吐 C、中风、 D、痿证 E、耳鸣16、下列不常用

5、膈俞主治的病证是( )A、呃逆 B、经闭 C、痛经 D、风痹 E、泄泻17、下列疾病,不属于中医痢疾范畴的是(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溃疡性结肠炎 D、克隆氏病 E、急性胃肠炎18、下列不常用于治疗癫狂的腧穴是( )A、人中 B、申脉 C、间使 D、尺泽 E、曲池19、以下不能主治急性腰扭伤的腧穴是( )A、人中 B、委中 C、肾俞 D、后溪 E、照海20、下列不属于俞募配穴的是( )A、肺俞 云门 B、小肠俞 关元 C、大肠俞、天枢 D、肾俞、京门 E、三焦俞、石门21、下列不属于远道取穴的是( )A、头面之疾寻至阴 B、头项寻列缺 C、涌泉安眠 D、百会治遗尿 E、大赫治疝

6、22、下列不属于本经配穴的是( )A、阴陵泉配曲泉 B、大陵配间使 C、中渚配液门 D、上巨虚配下巨虚 E、太冲配行间B型题A、合谷、曲池 B、合谷、太冲 C、合谷、足三里 D、合谷、委中 E、合谷、光明23、平肝熄风宜选用的穴组是( )24、清热明目的穴组宜选用( )A、足三里、三阴交 B、足三里、内关 C、足三里、建里 D、足三里、气海 E、足三里、百会25、具有益气升清功能的穴组是( )26、具有和胃、理气、降逆功能的穴组是( )A、足三里、合谷、听会 B、肾俞、照海、听宫 C、太冲、翳风、风池 D、丰隆、脾俞、听会 E、肾俞、听会、膈俞27、肝胆火旺之耳鸣宜选用( )28、肾水不足之耳

7、鸣宜选用( )A、阳陵泉透阴陵泉 B、条口透承山 C、内关透外关 C、颊车透地仓 D、肩髃透臂臑 E、鸠尾透下脘29、漏肩风可采用刺法( )30、癫、狂、痫可用刺法( )A、火针刺 B、交经缪刺 C、灯火灸 D、温针灸 E、刺络拔罐31、癗疬成脓可采用( )32、踝关节扭伤可采用( )A、三焦经穴 B、胆经穴 C、小肠经穴 D、大肠经穴 E、胃经穴33、气所生病者,当选用( )34、液所生病者,当选用( )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经穴 E、合穴35、喘咳寒热,宜选用( )36、体重节痛,宜选用( )A、合穴 B、下合穴 C、络穴 D、原穴 E、八脉交会穴37、表里两经俱病,宜选用(

8、)38、五脏病,宜选用( )A、透刺 B、围刺 C、挑刺 D、雀啄刺 E、三棱针点刺39、中风刺人中常采用( )40、瘀血头痛,常采用( ) 评卷人得分四、问答题(15分)1 简述疳证特点及其针灸治疗。(5分)2何以中风、头风、伤风皆名之以“风”,从病因病机的角度谈谈这三种病证的针灸治疗原则 。(10分) 评卷人得分五、病案分析(写出中西医诊断、辨证分型、治则、处方、方义,10分) 王某,男,39岁。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后留置导尿2天,第3天拔去导尿管可自主排尿,但尿流不畅,第4天觉小腹胀满,尿意窘迫,但点滴不下,烦躁不安,舌紫黯,脉弦。安徽中医学院200 200 学年第 学期针灸治疗学 课程期

9、末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供 级针推专业用 张庆萍审定)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解结”一词源于内经 灵枢篇,指对于经脉为病邪所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或气滞血淤的病证,用针灸之法疏通经络,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谓之解结。2、子母补泻是针灸治疗的一种补泻方法。既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法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临床应用分本经子母补泻和异经子母补泻。3、“痿躄” 痿指肢体痿软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是临床一种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病症。4、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独特针刺取穴的治疗方法,是我国古代时间

10、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的“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定的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5、“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是针灸治疗原则之一。指临床对于因脏腑、经脉之气虚弱,中气不足,内脏下垂的虚证,如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当采用艾灸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2疾之;留之;补之;泻之;除之;以经取之。3内关、中脘、天突、足三里4阳明;少阳;太阳;厥阴5 攒竹,迎香,水沟。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A

11、型题1 C 2B 3E 4D 5A 6C 7D 8B 9C 10D 11A 12E 13A 14B 15A 16B 17D 18E 19E 20D 21B 22C 23D 24D 25B 26B 27B 28B 29A 30C 31A 32A 33E 34C B35B型题1E 2A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中风闭证与脱证均属于中风中脏腑的范畴,是中风的急症。临床均以神志昏迷为主要表现,治疗首当醒神开窍,取穴水沟、素了、百会、内关;闭证配十宣穴、十二井穴、合谷、太冲以开窍启闭,只针不灸,针用泻法;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针用补法,重灸以回阳固脱。2、答:主方:百会、关元、三阴交、肾

12、俞、太溪。方中关元补益元气,调和冲任;三阴交健脾疏肝益肾与关元相配进一步加强了调理冲任的作用;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太溪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具有补肾气,养肾阴,充精血,填髓壮骨之功效以治本;百会升清降浊,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以治标。3、答: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部位。每一脏腑各有一个原穴,故称十二原。其分布于四肢的腕踝关节附近。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加上督脉络穴长强,任脉络穴鸠尾,脾之大络大包,胃之大络虚里称十六络脉。原络穴临床常相互配伍应用,既病变经脉的原穴与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称为“原络配穴”或“主客配穴”,临床用以治疗表里二经的病变。4、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中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治神贯彻于针灸治病的全过程。 守气之气主要指经气,所谓守气是针灸治病注重经气的虚实,也就是发挥针灸对脏腑、经络的调节作用。五、病案分析(13分)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诊断:眩晕。证型:痰浊上蒙。治则:健脾除湿、化痰通络,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百会、风池、头维、太阳、绝骨、内关、中脘、丰隆。 方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可致清阳不升而发眩晕,故治疗选百会穴,因本穴入络于脑,可清头目、止眩晕;风池、头维、太阳均位于头部,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绝骨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