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59741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76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会计知识材料点(详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总论【高频考点】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

2、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高频考点】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项目区别联系收入与利得(1)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2)收入是经济利益

3、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费用与损失(1)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2)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高频考点】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及来源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

4、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

5、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第二章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高频考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三、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

6、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高频考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科目核算。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第四步,附注说明。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变更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如下表所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表)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应说明的是,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追

8、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第四步,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需要注意的是,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

9、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期初)。3.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四)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高频考点】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一)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二)会计估计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三)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

10、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第3章 存货【高频考点】不同方式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一)外购存货的成本购买价款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以及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提示】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的不计入成本;不能抵扣的应计入成本其他相关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

11、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二)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提示】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不是期间费用。(三)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企业取得存货的其他方式主要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借:库存商品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

12、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执行相关准则。(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高频考点】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提示】(1)发出存货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2)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销货+期末存货(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

13、行计价的一种方法。【提示】先进先出法下,当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如果存货的市价呈上升趋势则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

14、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四)个别计价法【提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高频考点】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一)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二)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

15、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提示】自然灾害造成外购存货的毁损,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转出。第4章 固定资产【高频考点】外购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提示】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