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9526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十八 散文阅读(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八 散文阅读 粤考解读 见P183 184文学类文本阅读 “对考试说明的具体阐 释”。 粤考精讲 一、(2013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过岭师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 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 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 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 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 马三分龙。”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 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 颇有几分神

2、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 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 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 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 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 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 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 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 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 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

3、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 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 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 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 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 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 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 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 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 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

4、又是这样 不通人意。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 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 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 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 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 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 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 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 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树丛下面送 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

5、 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 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 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 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 吧! (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你如何理解?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品 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在第7段作 者说自己骑马行进“云”中,充满万念俱空的诗意和飘飘然的 感觉,第8段用“但是”一转,说因为马停下来,导致诗意全

6、无。抓住作者此时的心理和处境进行分析,可以推知答案。作 者表面是埋怨马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其实是表达对马的 理解和欣赏,因为正是马(而不是“我”)意识到了茫茫浓雾中的 危险,才能及时止步,才避免了第9段的“投崖自尽”的发生。 【参考答案】作者这里其实是正话反说。“云端”实是悬 崖深谷中腾起的云雾,马脚踏实地,感觉到了危险,“知道云 端不能驰骋”而及时停步,把主人带回现实,打断了“我”驰 云端骋的美梦。我的“抱怨”,正写出作者对马的赞赏。 2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D 级。从第 3 段可知马善于配合。从第

7、4、5 段及第9 段“所以任观赏山景”中可以看出马的斯文。从第 8 段及 第 9 段与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马的稳重聪明。从第9、10 段可 以看出马的倔强。 【参考答案】清高斯文。脾气不大,性子也不烈,安稳 地把“我”送到山顶。稳重聪明。路上石块虽是异常滑溜, 但马却能避开危险,谨慎前行。倔强坚忍。有时任“我”责 罚,只是不理。 3“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 合全文进行分析。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文章层次清晰,先从文中找出描写作 者心理感受的词句,如“不大了解”、“将有性命之虞”、“既 危险又快意的感受”、“飘飘然”

8、、“ 聪明”、“受欢迎”等, 再从“骑马之前”、“骑马上山”、“到达山顶”三个阶段归 纳总结。 【参考答案】上马之前:我因不曾骑过马,对“马性” 不大了解而犹疑;以为倘不留神即有性命之虞而害怕,却对骑 马上山又有少许向往与期待。刚骑上马:因马并不如“我” 曾料想的那般凶刁,甚至还很斯文,山石虽滑,马却安稳,竟 觉“快意”了。来到山顶:暮色垂垂,山景荒凉,不免惆怅; 远处迷茫,山路遥远,引发担忧。 二、(2012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荷叶韩开春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 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 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

9、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 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 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 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 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 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 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 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 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 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 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

10、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 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 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 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 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 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 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 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 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 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

11、溅起的一串水 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 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 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 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 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 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 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 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 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 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 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

12、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 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 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 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 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 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 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 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 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 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 荷叶包来

13、,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 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 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 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 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 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 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 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为下文写残

14、荷作铺垫;渲染典雅古朴的 古徽州的气氛;点明季节时间等。 2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 织语言表述。 【参考答案】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是 孩子的“玩伴”;妈妈做的荷叶粥和祖父的荷叶包让“我” 念念不忘。 3“我初中的时候”,多次听雨打残荷,为何从未听出诗 意?你认为造成林黛玉与“我”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 合文意进行分析。 _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的能

15、力,能力层级为F 级。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 就是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 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 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世,作者的感受来自他 的生活,最后分点表述。 【参考答案】“我”那时是初中生,有着美好的童年, 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清香,生活无忧无虑,没有雨打残荷的凄 凉之感;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 “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造 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 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 怨寄予残荷之上。 三、(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严冬海猎陈秉汉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 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 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 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