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5950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求(一)前置部分1.课程名称小四号、黑体。2.课程英文名称五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3.课程代码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课程代码为阿拉伯数字,五号、字体TimesNewRoman。有多个代码的同一课程,把所有代码都列出,用逗号分隔。4.学时数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时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分为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5.学分数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分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6.执笔人五号、仿宋_GB2312。7.讨论参加人五号、仿宋_GB2312。8

2、.审核人五号、仿宋_GB2312。(二)正文部分(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所有所列标题均为五号、黑体,1.25倍行距,段落(以每一点、每一章为一个段落)间距0.5行,手动编号,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所有阿拉伯数字的字体均为TimesNewRoman,若作为序号标明顺序,序号后用宋体圆点“.”。)1.教学目的提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此处标题和每章标题均为五号、黑体,标明学时分配数。每小节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序号,序号后用宋体圆点“.”。每小节要有内容要点即知识点,知识点间用分号隔开。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该章的教学目

3、标,即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再列出章、节的标题和内容要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此部分所有小标题均为五号、黑体。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课外教学、课程考核等)。课堂讲授:提出适合本课程进行课堂讲

4、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性教学建议。课程其它教学环节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的题型(如计算题、问答题、综合设计题等)及各部分的比例;课程设计环节主要写明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采用的方式(如编制程序、绘制零件图、综合实验等);课外教学主要写明课外教学的形式(如参观、调查、做实验等)、内容等;考核方式中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4.参考教材多本教材用带方括号的序号标明顺序,详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样本。数量:3-6本。要求: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或社

5、会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新教材;或公开出版的有特色的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5.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6.教学大纲修订说明简要阐述本课程在教学进程、学时分配、内容增删、侧重点安排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等。二、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范例(页面设置:A4纸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页码插在页面底端外侧、页眉页脚为默认值。)5土壤改良学Soil Improvement课程代码:L104学时数:54 学分数:3执笔人:张玉玲 讨论参加人:张玉龙,张玉玲,黄毅,李军等审核人:张玉龙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自身的特点,以水利土壤改良为中心,并将水利与土肥相结合,进而达到有效地改良土壤

6、、培肥土壤的目的。主要讨论灌溉、排水理论以及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灌溉方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土壤改良问题的特殊思维方法和能力,同时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等其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2学时)土壤改良学的基本概念;水利土壤改良的内容和任务;土壤改良的重要意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习土壤改良课程的重要意义。第二章 农业水文学基本知识(8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概况,掌握农业水文学中一些相关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及自然界水分循环的四个过程。重点掌

7、握水循环及水量平衡原理;自然界水循环中的四个重要过程及相关概念和特征值;水文现象的频率和重现期的概念及意义。1.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水的分布概况;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水量平衡原理。2. 水资源概况: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特点;农业用水特点和缺水形势;农用水资源的水质要求;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降水、蒸发、径流和入渗:降水及其相关概念;入渗概念、规律、过程及经验公式;径流产生过程及径流特征值;土壤水分蒸发。4. 水文现象的频率和重现期:频率;经验频率;设计频率与重现期。第三章 灌溉原理(10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物田间需水量的确定方法及灌溉设

8、计典型年的选择。掌握灌溉、田间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相关概念,作物需水规律、作物灌溉制度及其相关计算。重点掌握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其相关计算。1. 灌溉的意义:灌溉的概念;灌溉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灌溉要求。2. 作物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田间需水量);作物需水规律;田间需水量的确定方法。3. 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设计典型年的选择;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4. 灌水量的估算和土壤墒情预报:旱田灌水量估算及墒情测报;水田灌水量估算及预报。第四章 地面灌溉(1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面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及规划布置,地面灌溉的方法。掌握地面灌溉的概念、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和

9、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重点掌握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和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1. 地面灌溉的渠道系统规划: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原则;输水系统的规划布置形式;渠线规划步骤;渠系建筑物。2.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规划的要求和原则;田间渠系的布置;田、林、路的布置。3. 地面灌溉的方法:畦灌;沟灌;淹灌。4. 灌溉渠道流量推算:灌溉渠道流量概述;设计净流量(Q净);设计损失流量(Q损);渠道的工作制度;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渠道加大流量和渠道最小流量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实例。5.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渠道横断面的设计;渠道纵断面的设计。第五章 喷灌、滴灌和渗灌(8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喷灌、滴灌

10、和渗灌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要求及相关计算。掌握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及管道水力计算。重点掌握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喷灌、滴灌和渗灌的主要技术要求。1. 灌溉管道系统:灌溉管道系统的组成;灌溉管道系统的分类;灌溉管道系统形式的选择。2. 管道的水力计算:水流运动的能量守恒方程伯诺里方程;水头损失及计算。3. 喷灌: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喷头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喷灌的主要技术要求;喷灌系统的水力计算;喷灌的优缺点。4. 滴灌:滴灌的系统组成;滴灌的灌溉制度;滴灌系统控制面积及管道水力计算;滴灌优缺点。5. 渗灌:渗灌系统组成;渗灌的优缺点。第六章 农田排水(8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11、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排水方法及一些相关计算。重点掌握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 排水原理:农田水分过多的来源及产生原因;农田水分过多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农田排水的任务和排水指标;治理农田水分过多的措施。2. 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及设计:除涝(排除地面积水)设计标准;排涝设计流量的计算;日常设计流量的计算;排水沟的设计水位。3. 田间排水沟的沟深与间距的确定:土壤物理性质与农田排水沟沟深、间距及地下水位沉降速度的关系;排水沟的沟深与间距的关系及其数值的确定。4. 排水方法:明沟排水;暗沟(管)排水;竖井排水。第七章 水土保持(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土壤侵蚀的危害、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12、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掌握土壤侵蚀的概念。重点掌握土壤侵蚀的概念、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1. 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其危害;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2. 土壤侵蚀的形式及防治措施:土壤侵蚀的形式;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3.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预报(测)土壤流失量;选择适当的管理及保土措施;土壤流失方程式中各因素的计算与测定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课堂讲授主要教学方法:结合

13、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基础理论为重点,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作业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作业:第二章1次、第三章1次、第四章1次、第五章1次、第六章1次,共安排5次。(三)考试环节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5次)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试卷成绩。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形式闭(开)卷考试,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简答题或论述题。四、参考教材本课程原名为“农田水利学”,根

14、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已更改为 “土壤改良学”。1农田水利学(第二版),沈阳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2农田水利学(第三版),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3农田水利学(第二版),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64农业水文学,施成熙、粟京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五、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土壤学,需要学生掌握土壤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加强学生掌握农田水利技术知识及其有关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深入研究土壤的水分状态和作物的生理、生态需水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方面,增加了有关计算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