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58904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征求意见稿) 上海政法学院 2015年10月30日 目 录一、总体要求 (3)二、基础、挑战与机遇 (10)三、主要任务 (19)四、主要举措 (37)五、主要抓手 (47)六、组织保障 (50)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讨论稿)“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划归市教委后,深入开展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保证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2、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服务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借鉴国内外高水平政法院校成功经验,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上海市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2014-2020)、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准确定位,做好

3、顶层设计。要围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做好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开放办学等领域的整体政策配套;要以培训基地、高原学科和协创中心建设为主要平台,选择处在国家外交安全战略和上海法治建设急需的学科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精准培育,优先支持部分优势学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影响力的提升。坚持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旨,着力推进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致力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打造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办学规模和发展层次上,学校办学规模不能超过12000人,在这一办学规模下,通过调整结构,即“稳定本科

4、生,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减招高职生”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要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的建设之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生命线。“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学校将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工作配置资源,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走改革开放创新之路。“十三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认真梳理长期存在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以破釜沉舟的胆量和勇气,以“建立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以激发学术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破解阻碍学校人才培养、学

5、科建设、行政管理方面的障碍和阻力,释放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2)目标与定位总体目标:围绕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与上海法治建设的需求,打造国内一流的学科、智库、培训平台,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通过五年建设,学校形成成熟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套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系列高层次的学科发展平台、一流的培训基地与智库,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校园建设基本成型,并做好更名设置大学和博士点申报的政策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办学类型定

6、位:特色类应用型高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不断提升学术硕士培养质量,大力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博士点共建教育模式与机制。办学规模定位:“十三五”末,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12000人以内,本科生控制在10000人左右,研究生和留学生控制在2000名以内。专业布局定位:本科专业控制在30个以内,推进多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学生人数15%以上学科人数3个以上)。学科布局定位:形成以法学、政治学两个优势学科为主导,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特色学科为支撑,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辐射学科为补充的学科发展态势。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法治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实践能力的

7、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为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上海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3)“十三五”期间具体目标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十三五”期间,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1+N”模式,即“章程+若干核心制度”的模式构建大学内部治理框架,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核心制度。按照学校定位和管理重心下移、资源向二级学院集中的原则,深化经费、教学、人事、科研、学生工作管理5大领域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考核指标、考核周期、科研评价机制、学科投入机制等领域改革,形成规范、灵活、高效的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8、“十三五”期间,以“凸显特色、提升质量”为目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学校定位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相对固定下来。要从教、学、管三个维度完善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教学规范、强化过程考核、全面改善学风。要深入分析学生外语能力、学术能力、职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不足及提高的途径,并制定对策。“十三五”末期,我校学生国内外研究生录取率、六级通过率、高水平职业能力证书持证率、高层次竞赛获奖人次等指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要以高层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将法学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力争新增12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经济

9、学、管理学类课程在上海市精品课程立项建设上有所突破;力争新建4-5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力争新建1-2个上海市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力争获得1-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获奖;力争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有所突破,获得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对22个本科专业方向根据第一志愿率、社会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办学基础,做好投资学、资产评估、信用管理、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商务英语、秘书学等7个新专业的申报筹备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现有本科专业进行国际化标准认证与改造试点。拓展研究生教育学位点:重

10、点推进公共管理、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筹备工作。同时,启动审计、教育、会计、税务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培育工作。在已有的法学理论、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三个法学二级学科招生的基础上,推进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5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培育法律史、军事法学2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十三五”期间,推进学科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实施个性化的学科精准扶持培育政策,优势学科、特色学科、辐射学科的国内影响力显著提高。法学、政治学两个优势学科按照国内一流学科目标打造。法学(尤其是行政法、监狱学、

11、金融法、环境资源法、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以高原学科建设为契机,五年内学科排名进入国内前20%;政治学以“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创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国内外、校内外学术力量,为申报第二批上海市高原学科做好准备,五年内学科排名进入上海市前5名,国内学科排名进入前30%;“十三五”期间,学校依托培训基地、高原学科、协创中心、各类研究团队等平台建设,力争在国家级重大项目有突破,国家级重点类项目5项以上,国家级一般科研项目40项以上,各类省部级项目100项以上,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以上,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200部以上,权威核心、重要期刊论文数量达到50篇以上。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十三五”期间,形成决策咨询类

12、成果的政策激励机制,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在目前的科研评价机制中要占据重要地位。学校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基地、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为平台和纽带,形成稳定的“部市校工作联络推进机制”,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司法部、公安部、上海市等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与上海法治建设的政策咨询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库、培训、咨询等社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培训基地、协创中心、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3大政策咨询智库品牌,学校省部级以上咨询报告采纳数量稳居上海各类智库前4名,以上海合作组织、中亚、一带一路安全问题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数据

13、库、系列丛书、资料集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推进四大团队建设。“十三五”期间,探索具有上政特色的“学科反哺教学机制”,以本科教学团队、创新性学科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跨学科研究团队4大团队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学科建设深度辐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教学领域,本科教学团队(20支)、跨学科教学团队(10支)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使教学活动、教学建设与评估工作下移到教学一线。在学科建设体制上,结合学校定位和学科发展特色,将创新性学科团队(10支)、跨学科研究团队(20支)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的主要组织方式和基本投入平台,推进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研究”,不断提升团队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层次

14、。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探索行政职务与技术职务相结合的干部队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学科带头人、“双师双能型”等人才引进力度。大量引进检察官、法官等“双师双能型”教师;推进人才高地建设,试行“长聘教职制度”,探索实施“非升即走”或“非升即转”的用人机制;试点建立“双聘制”和“合同制”科研队伍,实施岗位分类管理,完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十三五”期间,通过高原学科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学校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7-42名。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系,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至“十三五”末期,推进国际专业认证

15、建设,建设3个以上向留学生开放的全英语授课专业,力争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所突破;大力推进包括“3+1”、“3+1+1”、“1+1”等在内的双学位或多学位项目;推进我校与5所欧洲排名前20的院校、智库,5所美国排名前50的院校、智库的合作,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以及拉美、非洲等新兴学科发展方向所在国家的院校、机构合作的多点突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做好12000人办学规模的立项工作和规划调整。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全校“统一、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强化财务制度建设,提升财务运营能力。推进二级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和三级经费监管机制改革。加大学校的财务运营能力,推进学校的社会服务、项目合作管理机制改革,不断拓展经费增加渠道,学校运营经费盈余有大幅提升。提升学校资源利用率。建立学校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和资源使用服务平台,从资金、资源使用两个方面建立绩效约束机制,形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办学成本的资源有偿使用的成本分担机制,大力推进 “节约型校园”建设。二、基础、挑战与机遇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评促建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