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58677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二、调查对象 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三、调查时间: 2010年四、调查内容 调查2010年贵州省在国民经济方面的相关信息,五、调 查 人 六、调查结果如下2010年,初步测算,全省生产总值4593.97亿元,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51元(折合182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969.7亿元和5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3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2.1亿元,同比增长18.8%。进出口总

2、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363.9亿元和57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80元和340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和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3.64%,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仍完成1112.3万吨。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预计达到185万吨,增长9.08%,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马铃薯、茶业、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种植面积不断

3、扩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15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全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分别达到4亿元、2.4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0.33亿元,同比增长4.7%。二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进一步壮大,建成了一批新的电源点,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200万千瓦,原煤产量达到1.5亿吨。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贵烟品牌进一步做大,茅台酒新增生产能力2000吨,贵州白酒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比上年提高

4、1.2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16.87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同比增长16.6%。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1060亿元,增长30%。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引银入黔”工作步伐加快,总投资100亿元的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动工建设。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西南物流中心、贵州金华物流园、修文扎佐物流园区、清镇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贵阳市、都匀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贵阳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

5、场”、“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同比增长12.1%。(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方面,贵广客运专线、六沾复线、黄织铁路加快建设;长沙经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成贵铁路、渝黔铁路、织金至纳雍、铜仁至玉屏、毕节至织金、小碧至白云、贵阳北站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省人民政府与铁道部签署了新一轮铁路建设部省纪要,纳入部省纪要的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等铁路已批复立项,纳雍至六盘水、叙永至毕节、昭通经毕节至遵义、毕节至六盘水、黄桶至百色等铁路前期工作

6、全面展开。公路方面,建成厦蓉高速榕江格龙至都匀、水口至格龙和麻尾至驾欧、贵阳至都匀等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7公里。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汕昆高速板坝至江底等国高在建项目和六盘水至盘县、毕节至威宁等21个省高在建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在建里程2556公里。机场方面,龙洞堡机场、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六盘水机场已获国家批准即将开工建设,毕节机场已进入审批程序,黄平机场建设和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航运方面,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南北盘江、红水河航运建设进展顺利,部分码头工程已完工,乌江航运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水利建设。2010年全省水利投入94亿

7、元,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45座;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遵义灌区一期工程、松桃道塘水库灌溉枢纽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将在2011年底建成发挥效益;“滋黔”一期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大坝主体工程和相应配套工程的施工;新开工建设三都冷水沟水库、望谟桑郎水库、贵阳鱼洞峡水库、道真大沙河水库。全年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40万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0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2万亩。三是扎实推进通信、电力等设施建设。贵州电子政务外网骨干传输网正式建成,初步实现了互联互通;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二期工程建设,“数字贵州”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加快,专用通信网络建设进展顺利。电网

8、建设加快,“西电东送”能力达到800万千瓦,基本形成“五交两直”500千伏黔电送粤通道。(三)民生进一步改善。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5万人、602.3万人、150.7万人、160万人、163万人,分别比上年提高8.3%、6.2%、4.2%、11.7%和6.8%。在27个县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160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提高到146.4元。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全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16亿多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亿余元。全年实施56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完成异

9、地扶贫搬迁3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9.8%;加强劳务输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0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动态监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9万户,全年开工建设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棚户改造房10万余套。基础设施加快向县以下延伸。新增120个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1022个建制村通公路,全省96%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5%的建制村通公路,新增解决3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0、农网改造步伐加快,实现全部行政村通电话和宽带。(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各项重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各种经济组织以BOT、TOT、BT、合资等方式参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的步伐加快,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快。其他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泛珠区域和东盟各方经济合作,在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我省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126.53亿元。与深圳、宁波、大连、青岛、苏州等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加快

11、推进黔东南州洛贯产业园区等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与东部省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贵州省与中央企业投资发展恳谈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47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929亿元。预计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49%,省外到位资金900亿元,同比增长24%。(五)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一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下达中央及省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40亿元,发放农村家庭生活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3亿元,惠及学生75.6万人;开工建设校舍安全工程152所,完成159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2、入学问题逐步解决。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65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创建3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中职招生人数突破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贵州大学校园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建成重点实验室3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工程研究中心17家、工程实验室5家、企业技术中心135家及一批特色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1家,贵州省工程机械电气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光谷激光建新南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三是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全省参加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3029万人,参合率达到96.3%。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1.3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亿元,支持2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院、2所精神卫生机构、34个县级医院、5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90个行政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和改扩建89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和3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力度,出生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建成55个文化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完善408所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新建农家书屋3756个,开展“数字农家书屋”试点;新

14、建192万座“村村通”农村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放映24万场次农村公益电影;建设1050个行政村和27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承办和举办了中国拳击公开赛、全省民运会等60余项体育赛事;全国第九届民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主会场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建设基本完成。随着2010年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超过规划目标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812亿元,是“十五”的2.7倍,年均增长24%,超过规划目标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0000亿元,是“十五”的2.7倍,年均增长25.6%,超过规

15、划目标10.6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2%,超过规划目标8.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5%,超过规划目标9.5个百分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支撑能力弱,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非公经济发展不足,民间投资乏力,投资环境差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民生领域的一些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