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58659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5次课讲诉(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次课任务 一.熟悉“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了解“测量精度”。 三.掌握随机误差的特征及其评定。 四.掌握测量列中各类误差的处理 五.掌握直接和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任务一 :测量误差 1.基本概念 绝对误差指测得值与真值L之差。 =-L L= 测量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愈 小,说明测得值愈接近于真值,测量精度也愈高; 反之,测量精度就愈低。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测量的 真值L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相对误差无量纲 任务一 :测量误差 2.来源及防止 计量器具误差 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装配调整过程中造 成的各项误差。 设计原理误差、仪器制造和装配调整误差

2、。 设计原理误差原因:采用近似设计或不符合“阿 贝原则(Abbs principle) ” 任务一 :测量误差 阿贝原则:被测量轴线只有与标准量的测量轴 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时,测量才会的到精确 地结果。 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等符合;游标卡尺不 符合。 任务一 :测量误差 不符合阿贝原则,可能 产生误差为: 对于这类误差,可以从: 设计上尽量少采用近似原 理和机构;尽量遵守阿贝 原则等,将误差消除或控制 在合理范围内。 设计原理误差 任务一 :测量误差 仪器制造和装配误差表现形式 误差产 生原因 减少或消除措施 仪器读数装置中刻线尺、刻线盘 等的刻线误差和装配时的偏斜或偏 心引起的误差; 仪器中

3、传动装置的制造及装配误 差; 光学系统的制造和调整误差; 计量器具本身零部件的制造误差 、变形和磨损等引起的误差。 原因复 杂 对一台仪器进行检定 ,掌握它的示值误差, 并列出修正表; 用多次测量的方法以 减少其误差。 任务一 :测量误差 基准件误差 原因:基准件本身存在的制造误差和使用 过程中磨损产生的误差。相对测量中,基准件 的误差直接反映到测量结果中。 措施:生产实践中一般选取基准件的误差 占总测量误差的1/51/3,并经常检验基准件 。 任务一 :测量误差 调整误差 测量前未能将计量器具或被测工件调整 到正确位置(或状态)而产生的误差。 如:未经调零或未调零位的百分表测量 工件而产生的

4、零位误差。 任务一 :测量误差 测量方法误差 测量方法不完善或对被测对象认识不够全面 所引起的误差。包括计算公式不准确、测量方法 选择不当,测量基准不统一,工件安装不合理等 引起的误差。 大直径工件的直径测量,可选用直接测量或 间接测量,误差不同。 任务一 :测量误差 测量力误差 在接触测量中,由于测量力使得计量器 具和被测工件产生弹性变形而产生的误差。 一般测量力控制在2N之内,高精度计量 器具的测量力控制在1N之内。 任务一 :测量误差 测量环境误差 在长度计量中,规定标准温度为20。若不能保证 在标准温度20条件下进行测量,则引起的测量误差为 =L2(t2-20)-1(t1-20) 式中

5、: 测量误差; L 被测尺寸; t1,t2 计量器具和被测工件的温度,单位为 ; 1,2 计量器具和被测工件的线胀系数。 人员误差 任务一 :测量误差 3.分类: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出现规律和特点 随机误差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数值 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原因:测量中的不稳定因素(如计量器具的变形、 测量力不稳定、温度波动、油膜的变化、读数不准确等 )综合形成的,是不可避免的。 特点:对于某一次测量结果无规律可循,但如果进 行大量、多次重复测量,随机误差分布则服从统计规律 。 任务一 :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 和

6、符号均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定值(或常值)系统误差。如千分尺的零位不正确 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按其变化规律的不同,变值系统误 差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任务一 :测量误差 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温度均匀变化引起的测量 误差。 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刻度盘偏心引起的角度 测量误差。 复杂变化的系统误差。 当测量条件一定时,系统误差就获得一个客观上 的定值,采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不能减弱它的影响 的。 任务一 :测量误差 从理论上讲,系统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特别是常值系统误差,易于发现并能够消除 或减少。但实际测量中,系统误差并不一定 能完全消除,特别是对于变值系统误差。 任务一 :

7、测量误差 粗大误差 由于测量不正确(测量方法不正确或测量人员的 主观因素)等原因而引起的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 或大大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例如:由于操作者的粗心大意,在测量过程中看 错、读错、记错以及突然的冲击振动而引起的测量误 差。 通常情况下,这类误差的数值都比较大。 任务一 :测量误差 一个正确的测量不应包含粗大误差。 在进行误差分析时,主要分析系统误差和 随机误差,并应剔除粗大误差。 任务一 :测量误差 精度和误差是相对的概念。 精密度高准确度高正确度高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 差大小的程度,表面测量结 果随机分散的特性,是指在 多次测量中所得到的数值重 复一致的程度。是用于评定

8、 随机误差的精度指标。 正确度表示测量 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 的程度,理论上可用 修正值来消除。它是 用于评定系统误差的 精度指标。 精确度表示测量 结果中随机误差和系 统误差综合影响的程 度,说明测量结果与 真值的一致程度。 随机误差 、系统误 差 均小 系统误差 小 随 机 误 差 小 任务二:测量精度 随机误差可用试验方法来确定。实践表明,大多数 情况下,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尺寸分组区间 / mm 组号 区间中心值/ mm 每组出现的次数( 频数n i) 频率(n i / N) 19.99019.992 19.99219.994 19.99419.996 19.99619.998 19

9、.99820.000 20.00020.002 20.00220.004 20.00420.006 20.00620.008 20.00820.010 20.01020.0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9.991 19.993 19.995 19.997 19.999 20.001 20.003 20.005 20.007 20.009 20.011 2 4 10 24 37 45 39 23 12 3 1 0.01 0.02 0.05 0.12 0.185 0.225 0.195 0.115 0.06 0.015 0.005 任务三 :随机误差 19.99120.0

10、07 0.225 0.12 0.01 x = 20.0 ni/N 实际分布曲线 y 0 正态分布曲线 L x 概率密度 自然对数 的底 随机误差 标准偏差 4个特征: 对称性;单峰性; 有界性;抵偿性。 任务三 :随机误差 评定指标 算术平均值 即 : 两边同时除以N得 : 故 : 当 任务三 :随机误差 由此可知,当测量次数N增大时,算术平均值 越趋 近于真值,因此用算术平均值 作为最后测量结果是可 靠的、合理的。 测量中各测得值与算术平均值的代数差叫做残余误差。 当测量次数 时,有: 任务三 :随机误差 标准偏差 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是可靠的,但是它不能反 映测得值的精度。测量列中任一

11、测得值的标准偏差: 其中: 由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公式: 若则: 任务三 :随机误差 0 1 2 3 61 62 63 y 标准偏差值越小,曲线越陡,随机误差分布越集 中,测得值分布越集中,精密度也就越高,因此,标准 公差可作为随机误差评定指标来评定测得值的精密度。 任务三 :随机误差 故将3作为随机误差的极限值,即: lim3 lim也是任一测得值的测量极限误差,或称为概率为 99.73的随机不确定度。 任务三 :随机误差 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标准偏差的计算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 真值L应已知 ; 测量次数应该要无限次; 无系统误差。 不可能 实现 故可用残余误差 代替 来估算标准偏 差,得到标准

12、偏差的估计值 任务三 :随机误差 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N总测量次数 任务三 :随机误差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1.系统误差的处理 定值系统误差的发现 定值系统误差可以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发现,即通过 改变测量条件进行不等精度的测量来揭示系统误差。例 如,量块按标称尺寸使用时,由于量块的尺寸偏差,使 测量结果中存在着定值系统误差。这时可用高精度仪器 对量块的实际尺寸进行鉴定来发现,或用另一块高一级 精度的量块进行对比测量来发现。 变值系统误差的发现 变值系统误差可以从测得值的处理和分析观察中揭示 。常用方法是利用残余误差观察法。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系统误差的消除 从产生误差根源上消除

13、 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 用两次读数方法消除 用对称法消除 用半波法消除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2.随机误差的处理 随机误差不可能被消除,但可利用概率与数理统 计的方法对测量列进行数据处理,评定其对测量结果 的影响。 在具有随机误差的测量列中,常以算术平均值 表征最可靠的测量结果,以标准偏差表征随机误差 。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 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 ; 计算测量列中任一测得值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 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 确定测量结果。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3.粗大误差的处理 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判断并加以剔除。 判断原则: 应以随机误差实际分布范围为

14、依据,凡超 出该范围的误差,就有理由视为粗大误差。 3准则 任务四 :测量误差处理 1.直接测量列的综合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若存在,设法剔除或减少; 计算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残余误差和标准偏差的估 计值; 判断粗大误差,若存在,应剔除并重新组成测量列,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无粗大误差为止; 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估计值和测量极限偏 差; 确定测量结果。 任务五 :直接和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举例 : 对一轴径 进行十次测量 ,测得值列于 表中,试求其 测量结果。 举例 : 解: 判断系统误差 根据发现系统误差的有关方法判断,测量列中已无系 统误差。 求算术平均值:

15、计算残余误差: 根据残余误差观察法进一步判断,测量列中也不存在 系统误差。 举例 : 计算单次的标准偏差估计值 判断粗大误差 用拉依达准则,3=30.0028=0.0084mm,而表中 第二列vi的最大绝对值|vi|=0.005mm0.0084=3,因此 测量列中不存在粗大误差。 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即该轴颈的测量结果为30.048mm,其误差在 0.0026mm范围的可能性达99.73。 举例 : 计算测量列极限偏差 确定测量结果 即学即用: 按组别完成以下题目: 教材P261页: 第3章,第5题 第3章,第6题 任务五 :直接和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计算 2.间接测量列的综合数据处理 随机误差的计算 任务五 :直接和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根据误差理论,函数的标准偏差y与各直接测 得值xi的关系为: 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步骤 任务五 :直接和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根据函数关系式和各直接测得值 计 算直接测得值 ; 计算函数的系统误差 ; 计算函数的测量极限误差 ; 确定测量结果为: 。 举例: 举例: 举例: 举例: 即学即用: 按组别完成以下题目: 教材P261P262页: 第3章,第7题 第3章,第10题 页码教材P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