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58531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逆变电源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车载逆变电源设计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摘 要车载逆变器就是一种能把汽车上12V直流电转化为220V50Hz交流电的电子装置,是常用的车用电子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逆变器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笔记本电脑、录像机和一些电动工具等。 本设计主要基于开关电源电路技术等基础知识,采用二次逆变实现逆变器的设计。主要思路是:运用TL494以及SG3525A等芯片,先将12V直流电源升压为320V50Hz的高频交流电,再经过整流滤波将高频交流电整流为高压直流电,然后采用正弦波脉冲调制法,通过输出脉冲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最后经过LC工频滤波及相应的输

2、入输出保护电路后,输出稳定的准正弦波,供负载使用。本设计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实践需求。而且本设计采用高频逆变方式,具有噪声降低、反应速度提高以及电路调整灵活的优点。设计符合逆变电源小型化、轻量化、高频化以及高可靠性、低噪声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车载逆变器 脉冲调宽 保护电路 正弦波 TL494 SG3525A目 录摘要1 绪论11.1 车载逆变器及其发展11.2 逆变电源技术的发展概况41.3 逆变电源的发展趋势1 2 设计总体目标62.1 设计要求及系统指标62.2 总体方案的选取62.2.1 方案比较62.2.2 方案论证62.2.3 方案选择83 整体电路设计83.

3、1 逆变电源整体框图83.2 脉宽调制技术及其原理113.2.1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113.2.2 PWM逆变电路123.3 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的实现方法143.3.1 软件生成法153.3.2 硬件调制法154 逆变电源元器件特性及各部分电路设计174.1 逆变电源主要分立元件及其应用174.1.1 场效应管174.1.2 稳压管174.1.3 与门184.1.4 变压器194.1.5 电流互感器204.2 逆变电源主要集成芯片及其功能简介214.2.1 TL494及其应用214.2.2 SG3525A及其应用224.2.3 ICL8038简介及其应用264.2.4 IR2110简介及其应

4、用274.3 各芯片外围电路及其参数的计算294.3.1 ICL8038外围电路294.3.2 TL494外围电路304.3.3 SG3525A外围电路314.3.4 IR2110外围电路334.4 各变换电路设计344.4.1 DCDC变换电路344.4.2DCAC变换电路354.5 逆变电源保护电路及其参数的计算374.5.1 输入过压保护电路374.5.2 输入欠压保护电路374.5.3 过热保护电路384.5.4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394.5.5 输出过流保护电路405 结论41致谢42参考文献43附录44附录1 元器件清单44附录2 逆变电源原理图45 1 绪论1.1车载逆变器及其发展

5、车载逆变电源是将汽车发动机或汽车电瓶上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一般电器产品使用,是一种较方便的车用电源转换设备。它是常用的车用汽车电子用品。通过它可以在汽车上使用平时我们用市电才能工作的电器,比如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电钻、医疗急救仪器、军用车载设备等,可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按照输出波形来分,车载逆变电源可分为正弦波输出和方波输出两种。前者可提供不间断的高质量交流电,可适应任何负载,但其技术要求及成本高,电路结构比较复杂。后者提供的交流电的质量较差,且带载能力差,不能接“感性负载”。虽有较多的缺点,但是其技术要求低,体积小,电路简单,价格低。车载逆变电源按输出来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修正正弦波逆变

6、器和纯方波逆变器,另一类是正弦波逆变器。纯方波逆变器输出的则是质量较差的方波交流电,其正向最大值到负向最大值几乎在同时产生,这样,对负载和逆变器本身造成剧烈的不稳定影响。同时,其负载能力差,仅为额定负载的40%60%,不能带感性负载1。如所带的负载过大,方波电流中包含的三次谐波成分将使流入负载中的容性电流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负载的电源滤波电容2,方波逆变器的制作方法采用简易的多谐振荡器,其技术属于50年代的水平,将逐渐退出市场。针对上述缺点,近年来出现了准正弦波(或称改良正弦波、修正正弦波、模拟正弦波等等)逆变器,其输出波形从正向最大值到负向最大值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使用效果有所改善,但准正弦波

7、的波形仍然是由折线组成,属于方波范畴,连续性不好。总括来说,正弦波逆变器提供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够带动任何种类的负载,但技术要求和成本均高。准正弦波逆变器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用电需求,效率高,噪音小,售价适中,因而成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1.2 逆变电源技术的发展概况逆变电源出现于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逆变电源的发展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器件的发展带动着逆变电源的发展。最初的逆变电源采用晶闸管(SCR)作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称为可控硅逆变电源。由于SCR是一种没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因此必须通过增加换流电路来强迫关断SCR,SCR的换流电路限制了逆变电源的进一步发展。随

8、着半导体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的发展,自关断的电力电子器件脱颖而出,相继出现了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等。自关断器件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逆变电源的性能。由于自关断器件的使用,使得开关频率得以提高。从而逆变桥输出电压中低次谐波的频率比较高,使输出滤波器的尺寸得以减小,而且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得以提高。最初,对于采用全控型器件的逆变电源在控制上普遍采用带输出电压有效值或平均值反馈的PWM控制技术,其输出电压的稳定是通过输出电压有效值或平均值反馈控制的方法实现的。采用输出电压有效值或平均值反馈控制的方法具有结构

9、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但存在以下缺点: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不强;死区时间的存在将使PWM波中含有不易滤掉的低次谐波,使输出电压出现波形畸变;动态特性不好,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调整时间长。为了克服单一电压有效值或平均值反馈控制方法的不足,实时反馈控制技术获得应用,它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源控制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实时反馈控制技术的采用使逆变电源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实时反馈控制技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谐波补偿控制当逆变电源的负载为整流负载时,由于负载电流中含有大量谐波,谐波电流在逆变电源内阻上的压降致使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畸变,谐波补偿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是

10、在逆变桥输出PWM波中加入特定的谐波,抵消负载电流中的谐波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减小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目前这种方法只能由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2)无差拍控制1959年,Kalman首次提出了状态变量的无差拍控制理论。1985年,Gokhale在PESC年会上提出将无差拍控制应用于逆变器控制。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才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微机实现的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根据逆变电源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来推算下一个采样周期的开关时间,使输出电压在每个采样点上与给定信号相等。无差拍控制的缺点是算法比较复杂,实现起来不太容易,它对系统模型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对负载大小的变化

11、及负载的性质变化比较敏感,当负载大小变化及负载的性质变化时不易获得理想的正弦波输出。(3)重复控制为了消除非线性负载对逆变器输出的影响,在UPS逆变器控制中引入了重复控制技术。Haneyoshi及Kawamura等人首先在PWM逆变器中采用重复控制消除周期性畸变。后来,邹应屿等人进一步完善了逆变器的重复控制理论,给出了一种重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自适应重复控制的理论。重复控制是一种基于内模原理的控制方法,它将一个基波周期的偏差存储起来,用于下一个基波周期的控制,经过几个基波周期的重复可达到很高的控制精度。在这种控制方法中,加到控制对象的输入信号除偏差信号外,还迭加了一个“过去的控制偏差”,

12、这个“过去的控制偏差”是上一个基波周期中的控制偏差,把上一个基波周期的偏差反映到现在和“现在的偏差”一起加到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偏差好像在被重复使用,所以称为重复控制。它的突出特点是稳态特性好,控制鲁棒性强。但重复控制的控制实时性差,动态响应速度慢。因此,重复控制一般都不单独使用来完成逆变器的控制,而是与其它控制方式相结合,共同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4)滑模变结构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参数变动和外部扰动不敏感,因此非常适用于闭环反馈控制的电能变换器。早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采用模拟电路实现,广泛应用于电力拖动系统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

13、湾的邹应屿和香港大学的LKWang等人将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应用到UPS逆变器中,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滑模变结构控制实质上是一种非连续的开关控制方法,它强迫系统的跟踪误差及其导数运行于相平面的一条固定的滑模曲线上,与系统参数变动及外部扰动无关,因此系统有极强的鲁棒性。但是,就波形跟踪质量来说,滑模控制不及重复控制和无差拍控制。(5)单一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这种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输出电压的瞬时反馈值与给定正弦波进行比较,用瞬时偏差作为控制量,对逆变桥输出PWM波进行动态调节。和传统PWM控制方法相比,由于该方法能对PWM波进行动态调整,故系统的快速性、抗扰性、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输出电压的波形品质等都比传统PWM控制方法有所提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系统的稳定性不好,特别是空载时,输出电压容易振荡。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限制了电压调节器增益的提高,因而输出电压的波形品质还不是很好。(6)带电流内环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带电流内环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方法是在单一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