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8282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表达技巧分析汇编(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 、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等几种称 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 迷惑。 艺术技巧类关注点 关注角度 艺术技巧类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 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艺术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 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 关注数量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 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 ”(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关注范围 是某一句还是某一联,还是全诗 简单型,就是只答出所运

2、用的艺术技巧的名称即 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 完整型,就是答题时要包含完整的步骤,即实行 “三步走”:指出艺术技巧(是什么)分析艺 术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 单型还是完整型。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 问、反问、对偶、双关 表现手法 结构特色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 描写 手法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神态、语言、 动作)、正(侧)面描写(结合) 衬托 诗中有画、移步换景 衬托(烘托) 反衬(对比、对照) 其他 状态:动静(重点) 类型:虚实(重点) 联想、想象

3、、象征、 感觉:视、听、味、触、嗅 光线:明、暗 观察:高(仰)低(俯)、远近 角度 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以景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史、事)言志 咏史诗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 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 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

4、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 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用“偷眼”这一拟人化的动作 和“断魂”的假设进一步衬托出梅的风情,表达了 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极丰富的想象力。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 ,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运用了借代(修辞)、对比的手法,鲜明形象 地表现了贵族豪门醉生梦死,而老百姓生活凄 惨的境况。 双关:指对于某些词句的意思可以作多种理解 ,多种意思并存,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5、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莲”和“怜”: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丝”和“思”: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柳”和“留”:如“客舍青青柳色新” 互文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 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 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 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 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 味的艺术效果。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 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 雪缴缠。一笑琅然。 “诗豪与

6、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 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 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 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 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终岁不闻丝竹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主人下马客在船。 步步高(157页) (拟人) (拟物) (借代) (比喻、夸张) (比喻、夸张) (设

7、问、借代) (双关) (互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 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 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步步高391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 例: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

8、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指出下列诗歌所用的表达方式:指出下列诗歌所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议论) (抒情)(抒情) (叙事)(叙事) 例:例: 赤壁赤壁 杜牧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朱熹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议论议论议论议论 对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9、是非、 价值值、特点、作用等发发表意见见。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咏史诗: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间接 抒情 以景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事、史)言志 借典抒情 以景结情 一、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 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 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 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

10、示 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以景结情 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 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 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 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 艺术效果。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边城。 辨析一:景与情的关系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 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 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 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

11、何景 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 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 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 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 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2、以哀景写哀情: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 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

12、、啼鸟、 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 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 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 婉转的情调哀景。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4、以哀景写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

13、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 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 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辨析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 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 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 等感情。 (2010山东) 步步高P159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

14、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 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 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 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 悲伤情怀。 怀古伤今 : 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做有 关古迹的诗题),忧思今日,多含感伤, 隐约对当今有不满情绪。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 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辨析三、怀古伤今与借古讽今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 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

15、上的行 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 形象,寄托了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主要指怀古诗的整体表现手法。 用典抒情 主要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 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 辨析四、借古讽今与用典抒情(步步高P164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

16、人曾会?鬼设神施,浑 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 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 ,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 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 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 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 ,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 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 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步步高164页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 法的。 (2)词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 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 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 失地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