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研究【摘要】: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城镇贫困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也历史性地从农村贫困转向从主体上研究城市贫困。本论文试图将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研究纳入全球化和经济、社会、地理学更广阔的研究框架中,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上海城市贫困问题形成的机制和反贫困的政策效应,从而为目前我国的城市反贫困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依据。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篇论文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社区调查为基础的关于转型期上海城市贫困问题和反贫困政策的实证研究,在对城市贫困和反贫困的基本概念进行诠释以及对国内外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
2、充分运用数据和社区调查资料,全面分析上海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结构特征、产生机制和空间分布,并据此探讨上海城市反贫困政策措施及其效应,对上海反贫困提出政策建议。第1章是绪论。介绍论文选题依据和来源,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相对于全国来说,上海的城市贫困问题出现得早,研究上海的城市贫困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不仅仅对上海自身制定更加有效反贫困政策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对全国无疑有现实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第2章是对城市贫困和反贫困理论综述。具体研究探讨了城市贫困的概念、城市贫困理论、特征、反贫困理论和有关政策、国外反贫困政策及其借鉴。指出贫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
3、能力不足,社会政策和环境等社会能力是造成一些地区和群体贫困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贫困问题不可能完全消除,但从个体来分析,贫困现象可能存在长期性、过渡性和短期性。从西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反贫困政策来看,以促进就业取代一定期限的物质救助,针对特定人群实施专项援助,建造大量廉租房解决贫困人口居住问题,这些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第3章是对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进行评析。重点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规模与特征、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成因、反贫困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成效、城市反贫困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我国贫困人口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空间分布普遍化与集中化并存、长期化和稳固化的态势以及以选择
4、性贫困为主的特征,反映出分配制度、经济制度转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实证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现行的城市反贫困政策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系统性、衔接性和目的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第4章是研究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现状与结构特征。重点对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的规模、结构特征、宏观和微观产生机制、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对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多角度分析了具有“结构型贫困”和“阶段型贫困”的特征。从宏观
5、层面分析,上海城市贫困的产生机制主要可以归纳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从微观层面分析,受教育程度、家庭就业面、健康状况、社会网络的支持力度成为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第5章是研究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重点对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试图描绘出上海贫困群体空间分布的图景。根据各区县、各街道城市户籍贫困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密度看出上海城市贫困人口有相对集中趋势。研究指出,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演变与历史遗存紧密相关,同时是政府规划建设调控和一系列住房、旧区改造等社会政策相互作用的
6、结果,还与个人择居行为等因素相关。第6章是上海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措施与评析。在对上海社会救助帮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历程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基础上,对上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类施保、救助与就业联动等反贫困政策的成效进行了研究评价。指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在上海反贫困政策体系中发挥了“兜底”保障的作用,但由于标准比较低、在解决“支出型”贫困方面能力不足、覆盖面不足,需要在制度性援助之外给予相应的社会援助。第7章是研究提出上海城市反贫困对策思路与政策建议。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反贫困面临着财政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就业增长的压力,提
7、出要始终把保持上海经济持续增长作为反贫困政策的基础,从以救济性政策为主转变为预防性政策、救济性政策和开发性政策并重;从收入型贫困救助转向支出型贫困救助,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协同。同时指出,要以推进旧区改造和完善低收入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为重点,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合理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以教育和培训为重点,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缓解能力贫困;以社区为基础整合平台,促进贫困居民的社会参与,防止贫困者“边缘化”,消除社会排斥。第8章是结论。主要是对本研究形成的一些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深化研究展望。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1.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本论
8、文突破了目前中国城市贫困研究只注重国内因素的局限性,在中国城市贫困研究中引入全球化的视角,在具体分析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因果模型,把宏观的制度因素和微观的个体因素统一在一个机制模型中。2.方法上的创新:本研究在全面准确收集了上海各中心区和街道城市贫困人口底数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构建了上海中心城区分区和分街道贫困人口密度图,直观描绘了上海贫困群体分布的图景,整体分析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状况,获得对当前上海城市贫困问题的整体分析和认识。3.应用上的创新:作为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本论文充分运用统计数据和社区调查资料,分析上海城市反贫困政策效应。从完善救济性政策、
9、加大开发性政策、强化预防性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反贫困政策的整体框架,系统提出上海城市反贫困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贫困反贫困对策上海【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F299.2【目录】:摘要6-9ABSTRACT9-18第一章绪论18-28第一节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8-19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综述19-25第三节研究思路和篇章安排25-26第四节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26-28第二章城市贫困和反贫困理论综述28-57第一节贫困概念28-34第二节城市贫困理论与特征分析34-44第三节反贫困理论概述44-48第四节国外反贫困政策
10、及其借鉴48-57第三章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评析57-71第一节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规模与特征57-61第二节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成因61-64第三节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实践与成效分析64-68第四节我国城市反贫困面临的主要挑战68-71第四章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现状与结构特征71-98第一节上海城市贫困群体的规模71-75第二节上海城市贫困人群的结构特征75-85第三节上海城市贫困群体产生机制85-95第四节上海城市贫困问题经济社会影响95-98第五章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98-123第一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理论在我国运用与发展98-100第二节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10
11、0-107第三节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特征107-110第四节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形成机制110-123第六章上海城市反贫困政策措施与评析123-144第一节上海城市反贫困政策概述123-125第二节上海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成效评价125-131第三节上海“分类施保”政策主要内容与成效评价131-137第四节实施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做法与成效评价137-144第七章上海城市反贫困政策路径与对策建议144-163第一节上海城市反贫困面临的背景与路径选择144-148第二节以解决支出型贫困为着力点,完善救济性政策体系148-151第三节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强化预防性政策体系建设151-154第四节以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为重点,加大开发性政策体系建设154-159第五节以旧区改造和完善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为重点,优化贫困人口空间布局159-161第六节以社会化专业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反贫困工作合力161-163第八章结论163-166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163-165第二节研究展望165-166参考文献166-175后记175-17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