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57817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毕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初等教育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级 分校/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提交日期 2013-04-01 摘要:人要精明能干,就要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用学习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去教学生才能被接受,这就要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师上下功夫。关键词: 小学教学 “有效性” 教材 教法 目录1、 教材.1(1) 明确知识内容的前后联系.2(2) 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32、 教学方法.4(1) 课堂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5(2) 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63、 教师的课堂用语.7(1) 声音

2、的美妙.8(2) 评价的艺术.9(3) 课堂的活跃.10四、参考文献.11 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想到的是什么方法才能教学生成才,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愉快的接受传授的知识。1. 要在教材上下功夫。教材内容是我们要传授知识的依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去领会教材的灵魂,教材上说的是哪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样才能很好的去利用它教学生,就

3、像人走路一样,只要你知道你要到达的目标是哪儿,然后再去选择到达的途径,当然选择方法也很重要。作为教师,每次上课前都要把课本和教师用书翻看一遍,看完之后想:这节课有一些什么内容,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然后再承前启后,如果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就会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或以后学习的内容加以延伸,如果是新知识,而且比较难,就应着重让学生学会这节课的知识。(1) 明确知识内容的前后联系: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逻辑性、紧密的联系性等特点。所以在编排教材上,每个知识内容的编排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且依据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体系呈现知识内容(2) 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上的知识是

4、静态的,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的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二.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课堂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思想”是学习的灵魂,“方法”是教学的行为,只有让学生把知识上升到思想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修养,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二)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用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让他们的求知欲不断加强使他们不断的自己去学习,去求知!在课堂上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在寻找趣点,引发兴趣后.探索实践,升华兴趣。让课堂成为教学的延伸。学生喜欢动,动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

5、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教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三.要规范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声音的美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和同学们讲课,无疑事半功倍,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二)评价的艺术:教师幽默的语言也是吸引学生的一种手段,平时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注意力没有集中,教师就会说:“哦,我发现有同学“出国”了。“他们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会很不好意思地回来认真听。用这类有趣的语言比单调的直接语更能被学生接受,也更有效。(三)课堂的课堂: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妙

6、趣横生,让学生全神贯注,欲罢不能。综上所述,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指导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1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2古德,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2月3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4李亚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与语言艺术实用手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2006年9月5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九年二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