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论文中国与东盟贸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论文中国与东盟贸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论文联系实际浅谈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姓 名:郭瑞学 号:1002013023班 级: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指导老师:刘锦虹【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从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升级,贸易总额不断上升。本文从自由贸易区建立、贸易区理论分析、贸易现状和贸易障碍及解决建议方面对贸易区进行分析,概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关键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建设进入21世纪,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该自由贸易区
2、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将使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上的“双赢”。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WAN)简称东盟。于1967年8月8日成立,真实东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建立区域联盟来遏制共产党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用意。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逐步转为以政治、经济为主的区域集团。1992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等东盟6国共同签署了共同
3、有效普惠关税方案协定,确定在15年内(2008年之前)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现成员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秦国、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10国。由于198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决定将自由贸易区实施时间提前到2002年。2002年1月份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标志着东盟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始于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会上朱镕基总理表示,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又将在2002年初步建成,这是我们发展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机遇。此外
4、,中国与东盟还进行一系列的事件,最终在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全面拉开帷幕。(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基本内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主要主要包括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其他经济合作及最惠国待遇。1.货物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域优惠关税措施,同时不增加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壁垒。它实行类似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CEPT)逐年减税的模式,将产品分为3类,即早期收获产品、敏感产品、正常产品,涉及7000 余种产品销
5、售,对配额外农产品的适用税率要进行单独谈判。早期关税速度原则上快于WTO承诺的降税速度,敏感产品在过渡期继续执行最惠国的税率,正常产品的降税过程、速度由目前的适用税率而定。2.服务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是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间服务业的合作,减少服务业贸易,在服务业自由化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有所拓展。3.投资为了促进投资并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并具有竞争力的投资体制,各缔约方同意:(1)谈判以逐步实现投资机制的自由化;(2)加强投资领域的合作,使得投资并提高投资规章和法规的透明度;(3)提供投资保护。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投资
6、限制与股权规定受各国国内投资相关法规的约束。4.其他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确定了5个优先合作的领域,即农业、信息及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流域开发。同时,合作领域还将扩展到银行、金融、旅游、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以及次区域开发等。5.最惠国待遇中国承诺,给予所有非WTO成员的东盟成员国符合WTO规则和规定的最惠国待遇。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共同的必然结果。(一)自由贸易区(FTA)的含义自由贸易协定(Free
7、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包括单独关税区)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称为自由贸易区。GATT第24条第8款将其具体解释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一个对这些组成领土产品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已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在必要时,按照GATT每11、12、13、14、15、20条规定准许的,可以除外),这也正是FTA的传统含义缔约方之间相互取消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是最近几年的FTA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
8、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这种广义的FTA也被称为“经济合作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EPA)”。(二)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分析FTA对区域内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区域内成员方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所产生的各成员方贸易发展的直接效果,二是缔结FTA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各成员方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二者也分别被称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对区域一体化效应的分析主要包括贸易效应理论、投资理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大市场理论等,具体阐述如下:1.贸易效应理论概括地讲,贸易效应理论主要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
9、易的具体影响,其一般由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构成。(1)贸易创造理论贸易创造效应指结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成员方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主要由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结成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分工,成员方之间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的自由化。由于交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限制的取消,一方面原来由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将被其他成员方低成本的进口商品所取代,另一方面本国低成本的出口商品也将取代其他成员方较高成本的自行生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贸易规模相应扩大。中国与东盟结成FT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互之间的
10、交易成本,刺激贸易需求的增长,使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进一步趋于合理。仅就中国而言,一方面,自身的许多比较优势产品因此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相应增强;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急需且在充分竞争条件下无法替代生产的产品的进口成本也会明显降低,国内消费及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表明,贸易机会的增加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A国具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价格优势,C国会从A国进口Q2Q3数量的这种商品以满足本国的实际需要,C国由此获得关税收入(b+d ),B、C两国结成区域经济一体后,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C国转而
11、从B国进口Q1Q4数量的这种商品,不但B 、C两国之间有关这种上商品的贸易从无到有,C 国的进口数量增加到Q1Q4,国内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也Pc降至Pb。其中Q1Q2是C国通过进口来替代本国较高成本生产的数量,Q3Q4则是价格降低所引致的C国国内消费需求扩大的数量;前者为生产效应a其既表现为C国由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转化而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又代表着B国生产剩余的净增加;后者为消费效应c,表现为C国消费者剩余的净增加,两者共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区域外的A国虽然生产成本最低,却由于必须C国的关税壁垒而不得不将自身对C国的该种Q2Q3的贸易量拱手让给较之自身成本较高的B国,这正是区
12、域经一体化的贸易转移效应,C国也因此减少了关税收入(b+d)。(2)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指结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由非成员向成员方的转移以及由此造成的福利损失。中国与东盟结成FTA,由于关税水平差距较大,各成员方具体的贸易转移效应并不相同,但整体而言,贸易转移效应较之为其他FTA相对较小,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能够提高双方对外贸易的稳定性与增长潜力。(3)贸易条件效应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组织的经济规模较大,其进出口状况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在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会减少对外部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导致其出口价格上升而进口价格降低,从而使区域经济一体
13、化组织的整体贸易条件得到改善。2.投资效应理论投资效应是指由于区域内外的投资者增加投资而产生的经济效应,作用于刺激投资、吸引外交两个方面。前者的主要在组织成员内部和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一方面,组织成员间形成市场,规模扩大,需求增加,而且风险性、不稳定性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区域内部强大的竞争压力,也会迫使各成员方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增加投资。后者主要是在组织成员与非组织成员间进行:非成员国企业为绕过贸易壁垒,进入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大市场,分享自由贸易的好处,也会增加对区域内各组织成员的投资。3.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的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
14、期中的国际贸易从产品技术变化的角度分析贸易问题,使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有机结合,成为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的技术发展依次经过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与此相关联,制造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比例也会发生规律性,由技术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密集型;拥有生产比较优势的国家相应改变,由个别发达再到一般发达国家最终为发展中国家。而创新国的贸易策略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即自己生产并出口到相近国家减少生产和出口,到相近国家投资停止生产,通过投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自身需求由海外进口满足。4.大市场理论:竞争效应共同市场建立之前,由于市场狭小,易于形成垄断,竞争趋于消失。而利用制度性
15、安排形成共同市场,可以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孤立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生产者数量大大增加,竞争得以恢复;机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专业水平日益提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扩大,竞争程度加剧;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要素实现更为有效的组合,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得以降低,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市场随之进一步扩大,形成大市场竞争激烈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和价格下降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良性循环。5.国际分工原理:规模经济效应FTA的规模经济效应指由于组织成员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经济效应。在长期成本递减这一最为普遍的经济环境中,组织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协议,相互提供市场,即国际分工,而非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传统的国际分工,在区域性经济集团获得规模效益的基础上共同分享这一效益,从而和谐地扩大成员方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在实行分工前,A、B两国都同时生产X和Y两种商品。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两国的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通过协议性分工,A、B两国分别专门X、Y商品,A国X商品的产量扩大为由Xao和Xbo构成的Xa1,生产成本相应下降为Cax1,而B国Y产品的产量也扩大为YboTYa构成的Yb1,生产成本降为Cby1。三、双边利益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标志着东盟的区域经济集团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