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57513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丁雪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学设计 丁雪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 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分析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进而可以分析其他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3培养

2、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的思想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有利不利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地区专业化生产)。 教学难点 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3 以东北为例,说出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授课过程中用到的地图以及图片 课时安排(共2课时) 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第二课时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中国历来是个农

3、业大国,农业始终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几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 (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 1大兴安岭 2松嫩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内蒙古高原 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得出农业区位因素)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推进新课 (引入正题)我国东北地区,你有什么印象? 二人转、歌曲、大秧歌、豪爽、高大的身材、东北大米、小鸡炖蘑菇 引入东北的农业。然后分析东北农业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片) 说明:指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大体经纬度,以

4、及包含的省区等),所临的国家和海洋。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开始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区位条件) 1、(展示我国季风图,干湿区图,温度带图) 说明: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状况,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完成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 学生活动:完成思考题 1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

5、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思考探究:东北农业生产发展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思考探究:热量条件既是不利条件,又是有利条件,你知道东北土地肥沃的原因是什么吗? 点拨: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纬度高,作物成熟所需的生长时间较长;冻死虫卵,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2、(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分析,地形,土壤,土地条件 说明:学生阅读东

6、北地区图指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总结东北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 地形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农业类型 土壤条件:肥沃提高产量 人均土地、地势:人少地多、开阔生产方式(一大三高,现代化) 师:(转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土,下面我们依次来分析东北地区的水土条件。 板书:水源条件:充足,水网密布农业种植方式 点拨:大气降水是河流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因为东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是春汛,积雪融水补给;夏汛,雨水补给。洪涝灾害频繁。 小结:水源条件:利,充足;弊,季节变化大,洪涝灾害频繁。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东北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7、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好,重化工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市场。 交通市场条件:交通便利拓展了市场范围。市场广阔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人口密度:小开发晚 小组协作:选择一个62页的活动题完成 小结:农业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活动,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在加大。 第二课时 农业布局的特点 1和学生一起阅读图43、44、45。 2由学生在图上指出降水的规律和气温的规律(出示44、45图) 点拨: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自南向北递减,从

8、平原向山地递减。 3学生分析图44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45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 提示:南北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海洋的潮湿气流不能到达。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部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内容,找出三大专业布局区 完成后面的活动题 活动: 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 林业 畜牧业 (学生分析,老师总结)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

9、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点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 (创设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点拨: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展示“农场机械化生产”图、“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以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说明: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转折) 农业发展方向 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各类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 出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图片、森林遭到破

10、坏的图片以及草场退化的图片。 (创设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承上启下)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思维引导:1确定一地的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农业区的发展消除贫困是核心,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3农村摆脱贫困,要提高优特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点拨:由于东北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 (展示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图) 问:在平原地区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对 平原区而言,该地是我

11、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保持优势特色生产,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在确保国家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基地的综 合开发,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题,主 要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展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 问:分析山区和西部草原去农业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一样的方式在课本上找出,在课本勾画即可。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

12、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教师总结,点评。 活动:基塘农业 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补充:鱼塘-台田模式(黄淮海平原地区)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东北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定位:东北的农业应发挥地区优势,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道路,建设成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对草原区和山区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延长产业链,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