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57188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层次分析法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毕业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港新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研究目录1 绪论21.1研究背景与意义21.1.1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兴起与发展21.1.2 临港新城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必要性21.1.3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2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理论研究现状41.3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应用现状51.3.1 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51.3.2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61.4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72 研究方法概述82.1 层次分析法82.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82.1.2层次分析法的应用102.2 模糊综合评价法112.2.1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112.2.2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1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

2、标权重的确定133.1新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评价的指标与内容133.1.1 新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评价的指标133.1.2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影响因素的确定143.2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的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建立15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别及指标的权重计算16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租赁点选址174.1临港新城公共自行车备选租赁点选址的确定174.1.1 市场环境分析174.1.2 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原则184.1.3 临港新城公共自行车备选租赁点选址的确定184.2 基于临港新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设计与统计汇总194.3 基于问卷统计结果选出备选方案194.4 建立各

3、备选租赁点的模糊评价模型195 总结与展望195.1 总结19附录A 问卷调查表19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发展,机动车的迅速增长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目前,各城市对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一些特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问题非常严重,不得不开展各项拥堵点治理和拥堵缓解措施的研究。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机动车辆的噪声和废气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大约50%的氮氧化物污染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同时,中国城市有3300多万人受到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其中约有2700万人生活在高于70分贝的噪

4、声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由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在积极推进现代化,全力打造和谐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措施。1.1.1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兴起与发展“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世纪60年代,荷兰阿姆斯特丹将一些涂上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以供人们长期使用,称为“白色自行车计划”。这是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最早尝试。然而不到一个月,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直到1995年,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现,它在减少营运开销的同时寻找其他资源。该计划由企业赞助资金,在自行车做广告作为回报,从而增加

5、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行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欧洲很多国家相继出现,开始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集成和互联网技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巴黎、里昂以及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尝试和摸索,我国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研制出可以迅速普及推广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系统。1.1.2 临港新城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必要性上海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前端。临港地区分为主城区和上海临港产业区(包括主产业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综合区)。南汇新城(原临港

6、新城主城区)是以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为中心的城市综合生活服务区,规划面积约为74平方公里,主城区的方案源于欧洲的理想城市理念并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城市的中心由一片直径2.5公里的圆形湖泊取代高密度的建筑群,长8公里的环湖大道设有沙滩浴场,在城市的心脏地带营造了仿佛热带岛屿般的迷人景色。1)人口状况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临港尚是沧海桑田,而今,一座新城已显现开阔大气的雄姿。2005年,临港新城崛起于沧海桑田,之后,以港兴城、区港联动、港城一体,临港新城主城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而诞生。如今,在临港新城生活、工作的人数在4.5万人左右,其中主要是上海

7、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的4万学生与教职员工,常住居民人口不足8000人。然而随着16号地铁线的竣工,在不断完善主城区基础设施的基础,未来临港新城将建成全球首个“世界健康之都”。临港新城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届时规划总人口约40万。“整个城区以5.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为中心,随着涟漪状的都市格局层层展开,呈现一湖三环。随着大量人才的涌入,临港新城必定会成为完善的公共交通需求者,关于临港公共自行车租赁在未来几年里必定有个巨大的市场需求。2)交通条件临港新城的交通以公交车为主,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交车。其中公交车站主要分布在几条干道和居民区。这个交通分布状况给公共自行车的实行带来了

8、广阔的发展的余地。首先,公交车分布极不均匀,加上交通方式的单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例如,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电机的学生要去海洋大学上课,选择的交通方式,只能是步行。虽说两校之间有公交车站,由于距离太近,步行往往比公交更加合理。但是这样他的大量时间又浪费在了路上。这个案例说明,在自行车租赁是符合临港新城的交通的特点的。其次,临港新城的公交的普遍缺点就是下班早,往往在7点之后人们能选择的出行方式就更少了,这些都给生活在临港新城的人们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说明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必要性以及广泛的市场。3)消费者基本状况目前,临港新城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是大学城三校区的师生4万多人。这也是公

9、共自行车需求的最大人群他们当中大部分不是常住人口,出行方式主要依赖于自行车和公交车。同时,调查分析青年学生的问卷,他们人认为自行车是临港新城出行的最佳方式。其次,临港新城的几个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办公地点的服务群体,他们大部分也不是常住人口,主要是以25至45岁的务工人员。4)未来发展趋势临港新城未来的消费者随着新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群体市场也会不断扩大。根据调查分析,未来几年新城人口将增加几十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流动人口。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广大的服务市场必然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总之未来几年里,临港新城的服务群体的发展将呈上升趋势。公共自行车的服务市场也将扩大。根据以上市场调

10、查分析,本文认为公共自行车租赁在临港新城具有广大的市场。基于临港新城的公共交通的自身缺陷,公共自行车在完善公共交通,方便人们的出行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临港新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公共交通的压力必然加剧。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体现,公共自行车会给临港新城带来不一样的气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几年里,公共交通需求的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公共交通的完善,是临港人民的需要,同时也是临港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1.1.3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理论上有了许多突破,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租赁点设施规模不合理,借还车需求得不到满足;企业间未实现联网运营,市民借

11、还车不方便;租金不合理,吸引力低;自行车调度不合理,导致借还需求不平衡;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以致公共自行车无人问津在众多问题。其中,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选址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租赁点规模和分布不合理,市民借还车不方便。租赁点的选址决定了公共自行车的受益人群。租赁点的规模和分布不合理,市民借还车就会很不方便,使得公共自行车受益人群少,从而使得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次数少,效率低。假设租赁点离居民区太远,人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频率就会下降。许多市民,会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使用。这是中国许多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在上海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早期运营中可以看到,租赁点仅仅集中在轨道交

12、通的沿线,使用的人群很有限,仅仅局限在在租赁点间进行必要往返的人,如邮件递送员、返校者和办事员等,数量很有限,因此租借量不会很大。解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合理的租赁点规划,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理念,能很好的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方便人们的出行。其次,合理高效的租赁点规划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这可以降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投入成本,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能使成本最低。最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合理规划,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能起到美化城市、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公共临港新城的具体特点,主要研究临港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的选址研究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得到适合临港新城

13、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选址方案。1.2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理论研究现状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在欧洲得到成功运营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只是在近年来低碳交通思潮的影响下,才迅速在世界范围推广起来。对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已实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保罗蒂梅尔分析了从第一代公共自行车到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的特点,列出树状关系图。同时对未来第四代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大胆的推断设想,并对第四代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能情况进行讨论1。能源基金会的王志高等对巴黎、里昂、巴萨罗那三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欧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的运作模式、

14、服务模式、技术运用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特点,为我国自行车建设提供了借鉴4。许文章对北航公用化自行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总结北京地区全市联网异地存取式自行车租赁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在阐明了公用化满足形式概念的基础上,又分析了自行车公用化的优越性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耿雪、田凯等,总结了巴黎公共自行车规划中采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最后,在巴黎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部分城市的“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单一定位不利于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合理布置7。韩慧敏、张宇等首先对法国里昂都市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概述,内容包括服务终端、停车桩和自行车设施、信息化特

15、征、租借方法和价格等。其次,从各区的自行车租借次数、居民出行方式转变和满意度、租借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果。最后,介绍了法国里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推广方针,认为城市为自行车出行创造条件才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发展之道9。针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选址问题,国内学者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规划也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耿雪等总结了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中采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根据就业岗位、商业和设施以及居住人口等,测算各区日均出行次数,从而确定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数量以及所需自行车的数量。详细阐述了租赁点的布设方式,分析了租赁点定位的影响因素、布设原则及定位方法10。李正浩总结了

16、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国内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马氏链模型,解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中租赁点在未来的发展规模和自行车未来在各个租赁点的分配方案【6】。1.3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应用现状1.3.1 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应用现状法国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在里昂和巴黎实施。里昂的试点自2005年5月开始,获得巨大成功。3000辆公共自行车已行驶了大约1609万km的路程,仅这一数据就相当于减少汽车行驶所产生的3000吨二氧化碳。巴黎在总结里昂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应对巴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自2007年启动了“VELIB”。“VELIB”共有1450个租赁点,20000辆自行车,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