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习课程改革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57118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学习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习课程改革(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庆阳 陇东职业中专 马士恩 目 录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类型模式 第三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 第四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课程 二、关于课程开发 三、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四、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一、关于课程 1.“课程”的词源分析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朱 熹朱子全书论学 “课业及其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 “curriculum”词源意思为“the course to be run” (跑道)教育性跑道,它将激励、引起和促进发展 2.课程定义的多样性 “为实现学

2、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称谓”(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王策三教学论稿) “课程就是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 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吴也显教学论新编) “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与初步设 计”(刘要悟试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3.课程定义的分类 一是科目说,即把课程的基本内涵界定为教学科目(简称学科)。 二是计划说,即把课程概念定义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学习计划。 三是经验或活动说,即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或学习活动。 四是教育内容说,即把课程定义为教育内容。 五是预期结果说,即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 4.课程的定义

3、的含义 第一,课程是关于学习活动的; 第二,课程所体现的学习活动是计划形态的学习活动; 第三,课程这种关于学习活动的计划是相对完整的,它包括课程的各个组 成部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以及课程设计成果的 各个表现层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及其具体授课方案设计; 第四,课程作为一种学习计划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动态性的,需要不 断调整,特别针对职业教育课程; 第五,课程所具有的动态性一方面是计划范围内的变化性(一线教师也开始 参与),另一方面是实施过程中情境性很强的具有教师个性化教学特点的具体 授课方案设计(完全属于一线教师的创作空间)。 “课程是计划形态的学习活动”(丁念

4、金课程论) 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计 划形态) 课程 外延:及其实施进程(学习活动) 5.课程的组成部分 以“现代课程论之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为基础, 认为课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对其他内容的指导和导向 为什么学 学习内容选择,组织 核心部分 学什么 学习方式对学习方式做出指导、设计 如何学 学习评价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评判 学的结果 目标内容方式 评价 学习目标(教育目标) 学习目标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整 个课程的基本指向,是学习者学习活动展开的指向 和归宿,它体现了“为什么学”的问题。教育目标包 括多个层级,其中典型的层级有教育理想、

5、培养目 标和教学目标等。 教育理想存在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 中,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则应该在逐级教学文件中 显现。 教育理想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人们的心灵转向, 通过教育力,将人们的精神或灵魂从低处引向高 处,从黑暗引向光明,从丑恶引向美好,从虚假 引向真实,这个过程其实是人生境界提高的过程 。 职业教育的理想: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 乐业。(黄炎培) 6.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都以学习为根本 ,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课程相对在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际教学的过 程,或者说,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按照课程的设 计进行的;另一当面,实际的教学过程又影响着课

6、程 、对课程有着反馈、调整、改革的作用。 在存在上,二者是交叉关系,相互交叠,相互超出 。 在功能上,二者相互依赖,但并非正好对应。 课程与教学概念在教育者意识中的演 化:从课程限定教学到教学创造课程。 7.课程与学校的关系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 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 观念和教育内容。在它的引导和规范下,学 校开展教育工作,达成教育目标,培养一代 又一代人。 二、关于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的含义 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分为宏观、中观、微观 三个层面。 课程开发的三个层面 宏观中观微观 指的是一个专 业的全部课程 规划即课程方 案,其表现形 式为教学计划 指一门

7、或一类 课程(综合学 科)的具体结 构即课程标准 和课程教材, 其表现形式为 大纲和教材 指实际教学中 情境性很强的 突出教师个性 的教学具体方 案(设置情境 、突出个性)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教学计划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是一个专业所有 教学学科及其教学活动的规划。 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一个学科或一 组学科综合化及其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材则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教学大纲统领下 具体教学内容的结构形式。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 势,既包括印刷载体(教科书、图表、挂图等)、音 像载体(录音录像、幻灯片、光盘等),又包括多媒 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等。 2.课程

8、开发的模式 一般说来,课程开发模式有三种。 目标模式,通过分析学习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 旨在达成学习目标。 过程模式,以知识的学科体系为中心,重在学 生认知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 环境模式,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 生及环境相互沟通与影响。 我们现实中所用课程开发常用目标模式,包括四 个阶段: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 容和实施课程评价。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内部要素 :一个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一个是课程内容 排序的标准。 外部要素决定内部要素! 3.制约课程开发的外部要素 知识体系 社会需求 个性发展 学科体系知识 行动体系知识 制约课程开发的三

9、个基本要素 1.社会需求:课程开发的前提。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2.知识体系:课程开发的基础。既要根据职 业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内容;又要把握知识体 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并遵循知识内在的 逻辑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内容。 3.个性发展:课程开发的核心。尊重个体的 心理特征,尊重个体的兴趣和需要,为个体的个 性发展服务。 制约课程开发的三个外部要素中,社会需求反映了课 程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结构对课程的影响;知识体系反 映了课程的教学功能,是知识结构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个性发展反映了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心理结构对课程开 发的影响。三者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纵横交错的, 他们的

10、相辅相成是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 成为安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的标准。 三、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一)职业教育概念 1.职业教育特征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 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 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 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 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 、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以及基于职业社会学的视野 。 2.职业教育理想 职业教育的目标:某个性之发展,为个人 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 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 黄炎培的职业

11、教育思想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 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 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 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 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 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 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 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 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爱因斯坦教育观念启示 之一,要教育学生珍惜知识财富,端正学习态度。 之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之三,不应过分强调智育教育,而要为

12、社会服务。 之四,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 之五,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3.职业教育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 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就目前而言,其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 展的需要,其二是促进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不同寻 常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其基本内涵其一是职业教 育是教育公平的需要,“有教无类”,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其二是职业教育是教育和谐的需要,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1983.(1983.美国美国. .加德纳加德纳) ) 身体运动智能 交流交往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

13、节奏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自我意识智能 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卷面的考试来判断优劣, 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看待学生,培养学生。 言语、语言智能 职业教育包括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两大块 短期培训是就业教育,是技能教育 职业学历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的素质本位教育 ,它是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关注职业分析、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社会 功能),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 教育功能)。 4.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 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

14、适应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 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 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 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000年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

15、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 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 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 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

16、开放意识。 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5.职业教育改革趋势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 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群众终身学习 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 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5年全国职教会 承载三个纬度培养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 普通教育更 注重人类文化成 果的传承,重在 学生基本素质的 培养 课程设置追 求知识的完整性 系统性 职业教育以 就业为导向,以 技能训练为特色 ,以全面素质为 本位,课程设置 从职业需要和学 生的发展需要出 发 课程 能力本位 (二)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技能为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任务的需要:数以亿计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