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补写句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7114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补写句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写句子 (2012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 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 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 “游”可 以发生“望”的作用,_,也同样要 “望”。一切 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 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有了窗子,内外就 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 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_,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

2、小房间 “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_。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 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一切 美术都是望”。 推论: “望”最重要。 【信息2】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 也同样要望”。 推论: “居”也同样要“望”。 【信息3】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 推论:景色都不会完全相同。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通过审读题干可知,本题要求补写句子,补写句子需要 充分理解文段的含意,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测空白处所缺 内容,通过组织恰当的语言将文意表达出来,补写出的内容

3、不仅语意连贯,同时语言风格还要和原语段保持一致。题干 中还要求“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这就暗示我们补 写出的内容表达要准确,表述要简明。 第二步:阅读文段,整体感知内容,揣测空白处内容。 仔细阅读文字材料,可发现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园林艺 术中“望”的重要性以及“望”这一设计理念在古代园林艺术中的体 现。文段开篇点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 望”。后面集中论述这三种基本思想,“望” 是一切的根本,是重 中之重。因此第句应该是突出“望”的重要性。由“不但游可 以发生望也同样要望” 可知第句应是表达“居也可 以望”的意思。由“有了窗子” 可推断出第句要引出窗子。由“

4、 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可推断出第句应该是描述窗外景色不同。由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 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可知第句填写 “望”的收获。 第三步:根据揣测,试组织语言,然后根据要求压缩 字数。 第四步:检查修改,反复润色填写的句子,确保语意 连贯,表达明确。 请你组织答案: _ _ _ _ _ _ 【规范答案】“望”最重要 即便是“居” 窗子起 着“望”的重要作用 景色都不相同 丰富的审美感受 现场答案 得失分评析 符合语境,得3分。与 上下文语意不连贯,失1分。 大而不当,没有点出“望”的实 质意义,失1分。实际得分:3分 增分提示: 1

5、.细读文段,抓住文段中的主要信息很关键。如文段中的“望 ”就是答题的切入点。 2.填句必须与文段话题一致,与上下句内容一致。 (2012新课标全国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 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 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 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 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 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 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

6、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 但是,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 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 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 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 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 【审题推断】 【信息1】 “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 推论: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了。 【信息2】 “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 的铜器”。 推论: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 证实。 【信息3】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 多年”。 推论:我国

7、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题指导】 第一步:抓住答题关键,确定题型。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准确的能力。 第二步: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 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尽管没有得到证实。再研读下面的文段内 容,可以发现这是一段表述更加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上一段材料 的扩展和延伸。 第三步:填补句子,前两个空通过准确概括所给材料而填写, 注意不要机械抄写上一段的语句。最后一个空根据前后文的语意推 测填写。 【规范答案】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 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8、 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 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 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 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 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 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 此, 。 参考答案: 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才能被植物吸收 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存在问题 : 未能准确把握话题陈述对象。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甲、乙、丙三处补出相应 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 过10个字。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

9、是享誉海内外。徽 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_。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 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 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乙)_ 。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 ,味道浓厚。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 ,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 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加以木炭火单 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三是( 丙)_。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 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 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 补养生

10、之道。 1、请理清文段层次结构。 2、请找出本语段话题对象 3、请明确补写句子的类型 参考答案 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精于烧炖,讲究火功 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存在的问题: 偏离语段的中心,概括失误 漏掉语段要点,信息不全 选用词不贴切,似是而非 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 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 的研究认为, ,而渡渡鸟灭绝 了三百多年,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 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

11、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 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 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 证: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1、请理清文段层次结构。 2、请找出本语段话题对象 3、请明确补写句子的类型 看第一处补写的答题情况 参考答案: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处补写存在问题: 为什么呢? 是什么让它绝迹呢? 但大栌榄树为何会灭绝 简单处理,忽视主谓宾健全的句式。 用词欠准确贴切。 语意关系未能明确。 看第三处补写的情况 参考答案: 如果被证实,疑团就被解开 存在问题: 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否属实 是否有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是否是其消失的原因 如果

12、被证实,则会被接受 如果被证实,就会成为真理 未能准确把握语意关系 忽视句式上一致性 分述类之并列句 要考虑 并列句内容方面的同向并列还是反 向的并列, 句式上的整齐(句式、结构、字数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 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 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 赏月,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 娱乐性活动,_,届时,君臣百 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 对,异常热闹。 1、请理清文段层次结构。 2、请找出本语段话题对象 3、请明确补写句子的类型 请看第二处的答题情况 存在问题: 照应不周,前后不呼应 语意不完整,用词不准确 也是为了团圆 又是为了庆祝 也能参加习俗活动 请看第三处的答题情况 参考答案 (1)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 (3)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存在问题: 照应不周,前后不呼应 用词不准确 总结 理清层次, 抓住对象, 确定类别, 精选句式, 准确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