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56111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体育教学导案全集(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体育教案全集 作者: 日期:115 第_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_年_月_日课次教 学 内 容1跑:障碍跑接力游戏2蹲踞式跳远:丈量步点排球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发展身体素质练习4排球:背向双手垫球发展身体素质教材5跑:障碍跑发展身体素质练习6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一)发展身体素质教材7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二)选用教材8蹲踞式跳远考核9身体素质练习选用教材(排球)10头手倒立(男)、肩肘倒立(女)身体素质练习11头手倒立(男)、肩肘倒立(女)身体素质练习12前滚翻(一)13前滚翻(二)身体素质练习14复习倒立前滚翻音律体操15考核:倒立前滚翻任选教材:排球,篮球16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一)

2、身体素质练习17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二)身体素质练习18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三)足球:脚内侧踢、接球19足球:正脚背踢球身体素质综合练习20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四)身体素质练习21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游戏:滚球接力赛22铅球:侧向垫步推铅球(五)身体素质练习23铅球测验自选活动:篮球、排球、羽毛球24少年健美操(一)耐久跑25少年健美操(二)游戏:圆周接力跑26耐久跑自选项目:篮球、排球27少年健美操(三)身体素质练习28少年健美操(四)耐久跑29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耐久跑30篮球:复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身体素质练习31耐久跑测验自选项目32篮球身体素质练习33身体素质考核:男:引体向上

3、 女:仰卧起坐自选项目:篮球、排球、羽毛球34自选活动项目: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35理论课: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36理论课:中华养生修其德与运其智体育理论课教案初三年级 第35次课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一、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使自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三、 教学方法:教

4、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四、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运动处方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2、 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3、 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

5、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4、 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是不同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也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过长,都不会收到效果;反之,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的伤害。(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1、医学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先进行医学检查,以便查明健康状况,决定能否进行体育运动。2、 为了确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处方,必须事先做个体能诊断。为了使体能诊断更安全,对于平时不进行运动的人

6、,应安排一个准备期。体能诊断一般通过12分钟跑或5分钟跑来进行。3、 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健康、体能、兴趣爱好以及季节、气候等条件,确定体育锻炼处方。五、布置课后作业1 牵记运动处方的概念2 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锻炼方法。初三年级第 36次课 中华养生:修其德与运其智五、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

7、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并化为行动,付诸实践。、六、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修其德”和“运其智”二诀的学习,阐释德与智对体的保健奇效。难点:明确养生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前提,以丰富的知识为指导。七、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一点,长寿一点,这也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呢?在这点上,我们的先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之宝“中华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养生中的“修其德”和“运

8、其智”两条古训,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思考题:1“大德必得其寿”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2“养德养生无二术也” 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3解释“智者不惑”。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养生”?5如何理解“运智可以养生”?6如何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效果,师生讨论。思考题答案:1 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寿: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

9、分为上、中、下“三寿”下寿八十,中寿百岁,上寿百二十。2 出自医先,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提出。养德;培养道德。养生:保养身心。无二术:没有不同之处,是一致的。3 出自论语。智者:原为“知者”,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不惑;没有疑惑,不受迷惑。4 修德,指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做长寿人的基础,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寿”,在明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可见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养生” 或者说“修德可以增寿”。5 运智,指运用知识,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 “运智养

10、生” 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养生。用生理养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养生知识养生,过从容而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理养生知识养生,过唯物而辩证的理性生活。6 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预防,老可延缓,死可推迟。例如:积极预防,以防生病;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减少机体的损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五)布置课后作业。3 记诵“大德必得其寿” “养德养生无二术也”。4 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初三年级 第 1 次课教材1、障碍跑; 2、接力游戏。教学目标1、 学生知道跨跃垂直和一定宽度的障碍物跑的基本方

11、法。2、 80%以上的学生能在跳动中用“踏上式”越过低高度的垂直障碍物,用“跨步式”跨过一定高度的水平障碍。3、 学生在练习中能不怕脏、不怕累,练习积极认真,能遵守纪律,注意安全。4、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 师 活 动时间学 生 活 动练习次数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课的导入一、课堂常规二、队列队形1、 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2、“同学们好!”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5、 安排见习生。教师讲解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并口令指挥。

12、1、 稍息、立正、看齐、报数等。2、 二列横队四列横队还原要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注意力。2分4全班成二列横队集合。组织如图一 (图一)1、“老师好!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等。3、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1、学生认真听讲,记住练习的方法和要求。2、根据口令进行集体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动作一致。3、 组织如图: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 师 活 动时间学 生 活 动练习次数三准备活动复习中学生广播操教师重申各节操的动作要领和注意点。8练习对形(同图二)学生成体操队形1、 学生认真听讲,牢记广播操的动作要领。2、 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2次障碍跑接力游戏一、教师讲解障碍跑的方法和技术要领。重点:落地后快速跑进。难点:处理好起跳和摆动腿的动作。二、教师示范技术动作。三、组织学生练习“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四、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以及自我保护。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加以鼓励。一、教师说明游戏的方法和要求1、 给学生分组(4组)并提要求。2、 鼓励学生认真投入练习。3、 注意安全与自我保护。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